首页 > > 2290

中華文化中的羊基因

2015-03-02
来源:香港商報

  四羊方尊

  【香港商報網訊】羊是人類最早開始狩獵和馴養的動物之一,中國傳統文化從誕生時起就與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據最新考古發現,距今大約8000年前的河南新鄭裴李崗文化遺址以及距今約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中,都已發現了陶羊……可以說,「羊的基因」幾乎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香港商報記者 朱求真

  「羊」崇拜下的考古發現

  目前專家普遍認可,大約公元前3000年羊從西方傳入中國,主要出現在甘青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羊的蹤跡開始大量出現。目前中國最早的較完整羊骨架見於甘肅永靖大何莊齊家文化遺址,這里是齊家文化的核心分布區。在中國古代文獻中,綿羊又稱夏羊。至今西北地區普遍牧養綿羊,正是齊家文化或夏代養羊傳統的繼續。在最接近夏文化的二里頭遺址中發現了陶羊、骨質羊角器以及大量的羊肩胛骨。最新出版的二里頭遺址報告中指出,遺址出土的動物以脊椎動物為主,以哺乳動物為主,羊骨遺存在出土動物的遺存總量中占據了較高的比例,豬、黃牛、綿羊和狗都已經是家養動物。

  在中國歷史上以養羊著稱的是羌人。夏商之際羌人不僅廣泛分布於西北地區,而且涉足中原。殷墟甲骨文中有大量羌人活動的記載。羌人的圖騰便是羊角,現在我們在羌族聚居的四川阿壩等地依然可以看到白石上的羊角圖騰。很顯然羌人在羊文化東傳過程中起了關鍵作用。

  「羊」崇拜下的圖騰文化

  在中國,進入青銅時代后,從新疆到中原,羊的數量明顯增多,羊在青銅時代的經濟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地位顯著提高。《甲骨文字典》以馬、牛、羊、雞、犬、豕這「六畜」為字根的漢字中,羊部的字數最多,羊崇拜已深入中國人的腦海。

  商人對羊的崇拜最為直接的體現便是羊的形象大量出現在青銅禮器中。比如說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商代晚期的四羊方尊。這件祭祀用品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被認為是中國青銅鑄造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收藏於大英博物館的雙羊尊同樣是一件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瑰寶。這件青銅器的形狀為兩隻背對背連結為一體的公羊,四條羊腿被巧妙地用作支撐。兩隻羊都長著彎曲的羊角,眼睛、嘴巴和鬍子也被塑造得惟妙惟肖,紛繁復雜的紋飾和厚重拙樸的質感賦予雙羊尊無法用語言形容的魅力。

  「羊」崇拜下的古人審美觀

  美這一概念,直接因「羊」而產生。《說文解字》將「美」字歸入「羊」部,稱「美,甘也。從羊,從大。羊在六畜中主給膳,美與善同意。」從許慎這個解釋中可以看出,當時人們的審美即是「羊大為美」:羊體大肉質好,吃起來才「美」。

  然而,許慎對「美」的解釋,在安陽殷墟甲骨文被發現后受到了挑戰,因為甲骨文的「美」字并不是「羊大」形象,上邊并不像「羊」,而是人飾羊首的形狀,整個「美」字是人戴圖騰標誌的形象。可見,古人很早就知道利用裝飾物來扮美了。當時最美的打扮是「戴羊角」,形成了以「羊人為美」的審美觀點。已故古文字學家于省吾即持此觀點。他分析認為,羌、姜是羊圖騰氏族的姓氏,其結構大致也是戴羊角的人形。這一觀點在現代民族風俗中找到了佐證,在青海河湟一帶古羌人發源地,過年時跳傳統的「老羊歌」舞蹈,舞者必須戴羊角帽。另在一些少數民族宗教活動中,尚有戴羊面具跳舞祭神的現象。

  在羊人為美的基礎上,近年有學者又提出懷孕的女人為美的說法。理由是,「羊」字在遠古是女性的象徵,商代青銅器父己簋上發現的一個「美」最能說明這問題:上部以羊角代羊,下部的是一個人,上肢攤開,腆著圓圓的肚子。其圓圓的肚子,代表女人懷孕。以孕婦為美,其實是古人生殖崇拜行為使然,在新疆、內蒙古等地發現的原始巖畫中有不少懷孕的母羊,有的畫面中獵人直接用箭對著母羊的臀部;有的將羊的雙角畫成橢圓形的同心圓,圓心是一個三角形的點……這些都是遠古時期人們生殖崇拜現象的不同表現形式。

  也就是說,無論「羊大為美」,還是「羊人為美」、「孕婦為美」,都是羊文化在中國古代審美觀念中的多元反映。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