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柴靜能否成為中國版蕾切爾•卡遜

2015-03-03
来源:鳳凰網

  3月1日,新任環保部長陳吉寧在首次公開亮相時,對近日引起關注的柴靜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表示贊賞,稱其行為值得敬佩,並將該紀錄片和環保史上有名書籍《寂靜的春天》相比。

  柴靜針對霧霾問題制作的節目,在網絡空間廣為傳播,一時觸動了人們敏感的環保神經,而她所指出的空氣汙染問題卻是客觀存在的。其實,霧霾是自然因素疊加上人類過度消耗自然資源的結果,是大氣汙染的一種形式。

  陳吉寧提到的《寂靜的春天》,由美國的女科學家蕾切爾•卡遜(Rachel Carson)在1962年出版,喚起全球對環境問題的關注。事實上,63年之前,卡遜就找到了資本主導的工業化帶來的環境災難原因,只不過美國走過的彎路在中國重演了。

  《寂靜的春天》是人類曆史上針對環境問題的第一聲呐喊,由此引發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極大關注。盡管卡遜的呼籲,在當時引起了利益集團及其收買的不良專家媒體的惡毒攻擊,她在人們的咒罵聲中離開人世。欣慰的是,她留給了人類豐厚的環保遺產。

  那么,蕾切爾•卡遜是如何通過《寂靜的春天》影響環境汙染治理的?

  20世紀30-60年代是資本主義工業化高速發展的時期,也是環境汙染最為嚴重的時期。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倫敦煙霧事件、比利時列日市光化學煙霧事件、日本“痛痛病”事件等等都發生在這段時期。雖然當時有人因環境汙染犧牲了健康和生命,但活著的人們卻很少將生命與環境聯系起來。

  《寂靜的春天》到底說了什么?書裏描述的是,環境惡化使人類將面臨一個沒有鳥、蜜蜂和蝴蝶的世界,造成這種局面的元凶是DDT。但具諷刺意味的是,DDT是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成果。DDT有很高的毒效,尤其適用於撲滅傳播瘧疾的蚊子。但是,它殺滅了蚊子和其它害蟲的同時,也殺滅了益蟲。且由於DDT會積累於昆蟲體內,這些昆蟲成為其他動物食物後,那些動物,尤其是魚類、鳥類,則會中毒而死亡。

  然而,翻閱上世紀60年代以前的報紙或書刊,幾乎找不到環境保護這個詞。當時長期流行的口號,是“向大自然宣戰”、“征服大自然”。在卡遜之前,幾乎沒有人懷疑它的正確性。

  卡遜用大量的事實,向人們講述這樣的道理,生態環境容量是有限的,自然物種的消失也將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從此,環境保護深得人心。1972年,美國禁止使用DDT。同年,聯合國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了“人類環境大會”,並由各國簽署了“人類環境宣言”;近些年來,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約、臭氧層保護公約、氣候變化框架條約等國際公約不斷出現,各國政府都積極開展了環境保護的具體行動。

  卡遜的冒死呐喊,還激發了波瀾壯闊的民間環境保護運動。在美國,非政府組織是環境保護立法的—支重要推動力量。如果說汙染事件是美國環境立法的緣起,是國會對環境汙染事實的被動反應,那么環保非政府組織則成為美國主動推動環境保護的力量。在整個60年代,美國成立了200多個全國性和地區性環境保護組織。在公眾推動下,美國於1980 年通過了《綜合環境反應、賠償和責任法》;1990年,排汙權交易寫入《清潔空氣法》修正案;1986年通過了《緊急計劃和公眾知情權法》;1990年制定了《石油汙染法》。這些法案很多是美國環保組織對汙染事件窮追猛打的戰果。

  目前,我國有各類環保民間組織2768家,從業人員總數為22.4萬人,其中全職人員6.9萬,兼職人員15.5萬。他們組織環保公益活動,出版環保書籍、發放宣傳品、舉辦環保講座、組織培訓、參與媒體報道,在提高公眾環境意識方面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筆者當年做研究生的時候,所在的研究組叫環保組,是國內最早成立的環境保護的課題組之一,那時候,我們幾乎沒有什么環境汙染問題,環保教材都是翻譯西方的。遺憾的是,30多年經濟高速發展釀成了環境汙染苦果。當前的城市鄉村生態系統,無不充滿殺機,水、土壤汙染了,霧霾出現了,連食物也出了問題,醫院裏充滿了病人,國民健康亮起了的紅燈。

  卡遜的環保呐喊,最終促進了重大的法律變革,這對於經濟快速發展的我國有很大借鑒意義。春天是生命活力最旺盛的季節,不應成為寂靜的代名詞。作為地球村的一員,人民有權呼吸新鮮空氣,喝上清潔的水,吃放心的食品。

  對於霧霾等環境汙染危害,是該到采取鐵腕治理行動的時候了。

  環保部長將《穹頂之下》和《寂靜的春天》相比,我想,也是希望柴靜能成為中國版蕾切爾•卡遜,《穹頂之下》能成為中國版《寂靜的春天》,從而霧霾治理乃至環境保護的一個轉折點。 (作者:蔣高明)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