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高校為何熱衷於更名?

2015-03-03
来源:中國青年報

  近日,兩件與高校“更名”有關的事引發人們的關注。一是教育部開始對2015年的32所新設高校、更名高校進行公示,二是一則《教育部2015年高校更名通知》的消息在朋友圈和微博上的瘋傳。

  從高校更名的情況看,主要是從學院更名為大學,這說明,我國高校還是十分看重有無大學的“名分”的。在一些高校領導看來,更名有現實的“紅利”,大學還是高於學院一等,否則也沒有那么強烈的意願要從學院更名為大學了。“更名紅利”如果存在,那么,高校就不會放棄更名的辦學捷徑。

  如此更名,其實並無多大必要,難道把學院更名為大學,大學的辦學空間就更大?在國外,有的高校校名一直不變,還是創立時的學院、技工學校一類的名稱,可照樣辦成世界一流大學,比如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

  我國的高校更名,主要有四種類型:一是由學校更名為學院,基本上是從專科升為本科的學校;二是由學院更名為大學,包括一些很有名的學院,也覺得學院名字不“高大上”,希望更名為大學;三是獨立學院和母體學校脫鉤,獨立成為民辦學校更名;四是學校想擺脫某些傳統行業形象,有一個時髦的校名,去掉校名中機械、化工、農林等字眼,最好替換為文理、科技、經管等時髦詞。

  這四類更名中,第三類是正常的,其他三類,如果確屬於學校辦學定位、層次調整,需要更名,經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教授委員會討論決策,也無可厚非,可如果學校僅僅為了讓學校名字更好聽“上檔次”,改名卻名不副實,就很不應該。

  這些道理早在10年前我國出現高校“更名潮”時就曾講過,希望高校安於自身的定位,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不能追名逐利,可還是有不少辦學者把更名作為任期追求。這和目前的教育評價體系有關。

  一方面,我國當前對高校的評價,還主要是行政評價,而行政評價,存在把大學、學院、學校分為不同層次、等級的問題,通常,如果學院更名為大學,可以獲得地方政府更多的投入,而且學校在學科、專業設置、師資聘用中,也有更大空間。這引導學校追逐“高大全”。

  另一方面,我國社會輿論,對於學校、學院和大學,也存在“以名識校“的問題,一所高校,從學院更名大學,辦學質量並沒有變,可當年的招生就可能提高錄取分數好幾十分。這樣的“好處”當然被辦學者看在眼裏。

  在追逐更名中,不少高校為達到更名的條件,增設學科、專業,可是這些學科、專業是否符合本校的定位,能否辦出高質量,辦學者卻關注不多。有的甚至就由校領導拍板,哪怕教授和學生大都反對,也無濟於事。於是,學校的規模變大,體量變大,名也順利更改了,原來的辦學特色卻丟失了。這些更名為大學的學校和其他大學有何差別呢?在更名為大學後,有的學校原來的品牌甚至被破壞。更名可能帶來好處,可如果學校的辦學質量和品質沒提升,“更名紅利”吃完後,學校該怎么辦?難道繼續更名?我國還真有高校五年內連更三次名,連校友都不知道自己的母校究竟是什么名字了。

  高校辦學不應該在名字上大做文章,而應該注重內涵發展,但這需要改革我國高等教育管理和評價制度,消除對高等學校的等級化、身份化管理,對高校辦學進行專業評價,形成各類型、各層次高校都能辦出一流水平的辦學環境,另外,受教育者和社會,在評價高校時,也不能只看其名,而要分析其辦學質量、特色。如此,學校才能安於定位,不亂改名。(作者:熊丙奇)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