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默克爾東京發聲 亦說給中國聽

2015-03-11
来源:香港商报 作者:余永勝

  還在默克爾訪日前夕,中國媒體就紛紛猜測她是否會在歷史問題上向日本發話。現在看來,這位聞名世界政壇的「鐵娘子」不但把話說了,而且說得還很到位,以至媒體多用默克爾給安倍「上了歷史課」來形容。比如,在朝日新聞基金會發表演講時默克爾表示,正視歷史是和解的前提,尽管德國是二戰爆發和大屠殺的責任方,但由於德國沒有回避歷史,因此獲得了國際社會的諒解。而在與安倍晉三的會談中,默克爾着重介紹了德國是如何清算納粹分子實施的猶太人大屠殺等可怕罪行的。

  敲打日本力度超預期

  作為發動二戰的「狼」與「狽」,德日兩國扮演過相同的角色——侵略者;戰后也面臨同樣的使命——清算歷史。如今,德國已經成功地跟過去相切割,獲得了鳳凰涅磐式的重生。相比之下,日本不僅仍在歷史的泥潭中掙扎,甚至越陷越深。在此情况下,德國以「過來人」的身份對日本介紹一下「重生」的經驗,也屬正常。

  不過,縱觀默克爾的言論,給人的感覺已經不是在「介紹經驗」,而是明顯有批評日本在歷史問題上不作為以及亂作為的意味。可以這樣說,此次默氏訪日,歷史問題的占比之大超出外界預期。至於日本方面的反應,媒體多以「尷尬」形容日方官員當時的表情。

  默克爾的良苦用心還體現在日程安排上。默克爾先是訪問了《朝日新聞》,然后才會晤安倍晉三。這是不同尋常的,按照常規應該倒過來才對。這其中釋放的信號是什麼呢?《朝日新聞》是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之一,其政治光譜中屬於中間偏左。這家報紙最近因批評安倍政府對慰安婦問題的態度遭到打壓。德國電視二台認為,先訪《朝日新聞》,「是默克爾對安倍二戰歷史觀的間接批評。」

  助推中德關系效果明顯

  此次默克爾訪日高調祭出歷史問題,當然有道義考量——德國看不慣日本在歷史觀上的倒行逆施,非常希望其盡快與鄰國達成和解,不要再因此影響地區和平與穩定。

  不過,從默氏發聲的方式和力度來看,其中應當也有中德關系的因素在起作用。或者說,默克爾在東京的言論,也是說給中國聽的。默克爾非常清楚,在當前中日關系的背景下,中國非常希望她能站在第三方的立場上,說幾句公道話。而由德國發話,可以起到中方批日所起不到的效果。所以,還在其訪日前,中國輿論就紛紛猜測其是否會在歷史問題上「教育」日本。這次中國媒體大都濃墨重彩地報道了默氏的東京言論,其對中德關系的推動作用,可以說比其直接訪華都要明顯。

  默克爾這樣做當然不是偶然和隨意的,而是應放在德國的東亞外交的框架下看待。默克爾對中日兩國的「厚此薄彼」,已是公開的秘密。別的不說,單從訪問次數上就能看出端倪。默氏幾乎是每年訪一次中國。相比之下,此次東京之行則是默氏過去7年來的首次訪日。而且即使是這次訪日,也屬例行公事,因為G7峰會將於今年夏天在德國巴伐利亞召開。按照慣例,峰會舉行前東道國首腦必須訪問所有成員國,以討論相關議程。默克爾此前已經訪問了美、加、意、法、英等國,日本已經排在了最后。也就是說,如果不是因為G7峰會,默克爾何時訪日還是個未知數。

  與在歷史問題上敲打日本相比,在日本最希望默克爾表態的東海、南海問題上,「鐵娘子」卻含糊帶過。在首腦會談中,安倍向默克爾說明中國在東海、南海的「強硬行動」,提議發達國家需要合作和采取應對措施,并希望「德國理解」。但據法新社報道,默克爾在講話中并沒有提及中國在海上的行動,只是發出要和平解決主權爭議的呼吁。

  顯然,在中日國力呈明顯此長彼消的背景下,德國的東亞外交天秤明顯地向中國傾斜。日本雖然很失望,但也沒奈何。正如日本NHK的評論說,「德國深知中國巨大市場的重要性。相反,日本首相頻繁換人,沒有加深首腦關系的環境,導致德國對日中兩國的態度形成反差。」

  香港商報評論員 余永勝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