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放韩德勤》
《大美人生》
《马背上的医院》
《张之洞与江南武备学堂》
《废墟上的旋律》
《冀中帅哥》
王野翔
江苏省国画院人物画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蒋兆和艺术研究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人物画艺委会秘书长,江苏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出版有《王野翔画集》《王野翔工笔人物画》等。
王野翔绘画基本功扎实,画风朴素,长期以来,他一直力求以质朴灵秀的绘画语言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正所谓“画如其人”,初见王野翔就感觉其性格与作品风格高度一致,为人和善、宁静腼腆,话虽不多,但一提到绘画,话匣子打开便一发不可收。
生于50年代的王野翔,从小喜爱绘画。艺苑荒芜的“文革”时期,是他绘画的起步阶段。纵观一个艺术家的成长历程,除了他自身的天赋之外,生命的价值观、知识的结构、生活的阅历都是影响到他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而在王野翔的艺术之旅中,是一种什么样的现实生存状态决定了他的绘画发展方向呢?
“在天津美院的学习,对我艺术观的形成和艺术道路的选择起了关键性作用。”王野翔说,在部队服役期间他曾被安排到北京参观庆祝粉粹“四人帮”美术作品展览,展览中的作品以批判现实主义的“伤痕”表现手法,强烈的感染力让他非常震撼,以至于被现实主义绘画所具有的打动人心的力量所折服。后来,王野翔又从部队去了天津美院学习。那时恰逢“85新潮”,整个学校氛围非常活跃,课后常有从外面请来的老师开讲座,讲佛洛依德、萨特、尼采;讲德加、梵高、塞尚、马蒂斯和毕加索;讲国外雕塑、建筑、时装设计;讲齐白石、黄宾虹;讲易经、讲书法审美……整天处在各种知识、信息的包围之中,这无疑在潜移默化中拓宽了视野、提升了人文素养。当然,面对全盘西化的观念和大量模仿西方各种流派的绘画作品,王野翔也曾有过不知所措,也曾按捺不住地尝试过所谓“创新”。但最后还是认识到“不顾自身条件,一味盲目模仿,不是一种理智的选择。与其脱离现实,无视自己的心性搞所谓的创新,还不如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地画自己熟悉的生活更为靠得住。”从此,王野翔就坚定了走现实主义绘画道路的决心,画自己所熟悉的生活,表现自己的真实情感。
一直以来,王野翔的创作题材多为关注现实社会人生的。尽管这类题材的作品不一定受市场的欢迎,有时还会引来一些非议。但在王野翔看来,艺术的本质是揭示、去弊和唤醒,它是精神价值的寻觅,而非功利目的的追逐和纯然的感官享受。艺术的本质决定了它不仅要反映生活,同时也要引导、造就生活。只要是真正从自己真实情感和生活感受出发表现的作品,即使得不到市场肯定,自己也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今天看来,‘主旋律’的绘画作品可能不一定符合80后、90后的观赏趣味,但我觉得有些东西还是要坚持的。艺术要与时俱进,但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一贯的艺术主张,我理解的与时俱进,是把新的生活感受通过新的方式表现出来。社会需要正面、阳光、积极向上的东西,表现这类精神的作品并不嫌多。如果为了迎合,舍弃掉这些有价值的东西,我认为那才是很可悲的事,所以,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并没有什么错误。”
现实主义绘画曾经是中国画坛的主流,但近些年来却多少有些受到“冷落”,但王野翔一直还在坚守着。“现实主义没有什么不好,一是自己的擅长;另外,从早年开始一直走的这条路,多少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如果要把它抛弃掉,另起炉灶既不现实也无必要。有些东西已经深入到了我的骨子里。继续坚持,不仅是一种社会担当也表明我对待艺术的态度。”
虽然王野翔坚持以现实主义绘画创作作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但他并不固步自封。目前,他在走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道路。“这两者看似矛盾,实际上也是可以寻求平衡的。把具象的写实和抽象的写意结合起来,努力尝试把笔墨发挥得更加自由。”与此同时,他也在寻求造型观念与构图方式的突破,尽管目前还不成熟,但他相信假以时日,必定会有成效的。”
现代快报记者杨於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