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近日,深圳老中醫協會舉辦楊一松教授《一松方藥》新書發布會暨捐贈儀式。《一松方藥》為楊教授歷經3年,幾易其稿完成的中醫藥著作,8卷9章,近百萬字,500張照片。醫案和經驗完全來自楊先生40年的從醫經驗,文字自成一體、平實易懂。記者有緣與他聊起中醫的種種玄妙與神奇,獲益匪淺。香港商報記者林濤
楊一松先生《一松方藥》一書涵蓋中醫內、外、婦、兒各科,從理論、到實踐,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可以說有了這本書,相當於有了一個家庭中醫生,既可治病防病,又可養生保健,稱得上是「人人讀懂的中醫書,家庭健康中醫藥寶典」。楊一松是深圳和順堂梅林診所的醫生,和順堂現已在深圳、東莞、廣州、惠州、佛山與香港特區開設了60餘家連鎖國醫藥館和30餘家精品藥房,楊先生正是和順堂「和大夫」專家服務團隊300多位優秀中醫師中的優秀代表,他們既有紮實的理論功底,也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很多醫生還是著書立說的行家里手。楊一松先生說,西醫看病,從頭到腳都是炎癥,全世界統一用抗生素消炎、用B超等機器診斷;而中醫看病則通過四診八鋼,突出陰陽變化,以整體觀念辨證施治,調和氣血、祛邪扶正,同樣的病因不同的人不同的體質而用藥各異,「中醫看病就如同看人的長相,雖然每個人都是五官齊備但每個人不一樣。好中醫就有這招數,一看一辯就知病癥在哪里,對癥下藥方能藥到病除」,加之中華醫藥特有的順應四時、天人相應的養生之道,更數百年保祐了民族之康健。
兒童眨眼癥
楊一松先生在多年的行醫生涯中,曾遇到各種奇奇怪怪的疑難雜癥,在書中,他專辟《論雜癥》卷,記述了手腳汗癥、臉頰發紅奇癢癥、男性乳腺增生癥、兒童眨眼癥、眼圈發黑的熊貓眼癥以及打鼾、口唇潰爛等疑難雜癥的對癥治療案。
「什麼是兒童眨眼癥?」楊先生說,兒童眨眼癥多發於4-11歲之間,孩子不由自主不停眨眼,大人越制止孩子越眨得厲害,遇到這種情況,大人往往很生氣,以為孩子頑皮不聽話。楊先生曾接診一位深圳的9歲男孩,長得結結實實,雙眼不停眨動。出現此癥狀已經3年,時輕時重,家長、老師、同學都覺得他不太正常,曾到兒童醫院看病,診斷孩子沒病。楊先生認為,這實際上是一種病,是肝熱食積內風的表現。這個男孩子口唇紅、汗多怕熱、大便不暢、打鼾,而且舌紅、苔、脈數略眩,脾氣大、易發火等等癥狀,正與之符合,他辨證為心肝火旺,給予銀花、黃莖、丹皮、五味子、柴胡等組成的方藥,服用7劑后孩子眨眼見少,只在著急時發作,脾氣也好多了。又連續服用增減方,孩子終於治癒。這樣的孩子并不是單例。楊先生分析,此病與過食膏粱厚味、晚睡熬夜有一定關系,同時要避免緊張焦躁,注意營造和睦和諧的家庭關系。
眼圈發黑癥
孩子眨眼癥,成人則「眼圈發黑癥」越來越多。這些頂著「熊貓眼」的人,多為中年,一般工作忙、睡得少睡得晚,飲食無定、酒肉多、應酬繁,男人比女人多。楊先生說,這是不能順應陰陽規律生活、飲食不調加上疲勞,致五臟毒素不排,肝腎虧損、淤阻經脈上行雙眼五輪的結果,是身體發病前的預兆,必須重視,長期不治,很可能引發中風、冠心病、糖尿病和腫瘤。有一位這樣帶著「熊貓眼」的企業老總來求診,他雙眼圈發黑,怕冷,頭頂生瘡、口唇暗紫,乏力,睡不安,正是長期不健康生活導致的脾腎陽虛、濁氣上饒,體內寒濕毒阻滯,鬱而生瘡。下方治療后,他黑眼圈消退。楊先生說,保持正常的生活狀態方為持續健康之本,否則「黑眼圈」很容易卷土重來。
手腳汗癥
至於手腳汗癥,楊一松先生治癒過北京、南京、武漢等地的各類病人,最典型的是北京一位19歲美發店女技師。這女孩手腳汗多到腳不能穿襪子、四季光腳穿拖鞋,手指尖汗滴如雨出門要戴手套,手足腕部以上卻沒有汗,也沒有其他疾病,「汗姑娘」生活嚴重受影響,四處求醫未果。問診,「汗姑娘」怕熱、睡眠不好,大便偏乾、經量多且提前,脾氣急,喜食辛辣,面紅、苔黃、脈數,根據癥狀,楊一松判斷她是里熱外攻、以汗解熱的表現,需要通利六腑,清熱固陰,繼而開出包括銀花、菊花、大黃、枳實、厚樸、麥冬、車前子、五味子、黃連、生甘草在內的14味藥組成的清熱止汗方,服7劑后二診時,「汗姑娘」出汗減少,出門不用戴手套了。后又三診、四診,兩次調整處方,「汗姑娘」終於身上出汗手足無汗,開心工作生活了。
「這女孩子是先天性陽氣特別旺盛的人,喜辛辣,又為工作急躁睡不好,五臟六腑熱結太久,迫使津液外出,造成多汗。」至於方子中的各味藥,是各有其用,大黃、厚樸通腸胃、下泄里熱;銀花、菊花、黃連清氣除熱;麥冬滋陰補液;車前子利尿;五味子、五倍子以澀收汗固陰液「丹參調和血脈;加甘草則是護胃氣并調和諸藥,如此,終於使里熱消泄、六腑暢通、清濁分明,熱解而病癒。
楊一松教授小傳
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出生中醫世家,自幼研讀岐黃醫術。17歲行醫,至今從事中醫臨床40年,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研究開發20多項科研成果,穫中國發明獎,國際金、銀獎等共八項。出版著作3部,發表論文多篇。任中國藥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等職。入選國家《中華名醫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