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20

兩岸三地專家研討推動港農業

2015-04-03
来源:香港商報

  劉皇發(左四)表示,政府現時眼於農業可持續發展,並進行公眾諮詢,為業界帶來曙光。杜金沛(左二)、廖季堅(左六)、陳世雄(左七)等嘉賓在會上發表意見。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周駿報道:政府的「新農業政策」諮詢文件上月底結束公眾諮詢,新界鄉議局在結束前舉行以「復興農業」為主題的研討會,邀請來自廣州、香港及臺灣的兩岸三地專家共同獻策。政府亦有代表出席。來自廣州的講者認為,要實現香港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在經濟結構需要以農業作為實體經濟發展。不過,有本地講者明言諮詢文件無定下目標,質疑新農業政策是否成功。

  鄉議局辦「復興農業」研討會

  研討會甫開始,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就「新農業政策」諮詢文件作簡短發言。高永文表示,政府肯定過去農業貢獻,擬進行的農業園計劃是促進農業發展的正確方向。政府另一代表漁農自然護理署助理署長廖季堅表示,新農業政策下的採用的水耕方式,是以多層、密集的生產,可提高種植產量,有別於以往的傳統耕種方法。

  穗專家:農業作實體經濟發展

  廣州華南農業大學廣東農村政策研究中心的杜金沛副教授在研討會中,以「長遠和廣闊視野中的香港農業與可持續發展」為題發表演講。他表示,要實現香港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香港經濟結構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實體經濟發展(金融、航運等為非實體經濟),而農業為一個可供創造的實體產業,具有較高經濟價值,其因,是第一、第二及第三產業在現代科技推動下,具有加快相互融合的趨勢,必然對農業產生重大影響,又由於三大產業融合趨勢明顯,必然拉長農業的產業鏈。

  臺推「耕者有其田」援助農民

  臺灣前明道大學精緻農業系講座教授陳世雄在講述「臺灣農業運動」時表示,臺灣在1949年後,當局總結教訓,其中,在制訂農業政策時表明不能虧待農民,推行「耕者有其田」,同時,實行減租政策,故臺灣才有今時農業成果;此外,臺灣法令規定,當局最高領導人一年中要參加4個小時農業課,而當局各個部門中,只有農業部技術人員享有技術津貼,其他部門技術人員沒有這項津貼。

  研討會上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黃煥忠,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永續生活及農業部高級主任葉子林,香港農場管理人梁麗詩等嘉賓則是從農業生產方式、管理及銷售方面,講述走農業產品精品之路。

  港專家:有機農業前景光明

  黃煥忠講述「香港的有機農業前景」表示,從統計圖表看,相信市場對有機蔬菜的需求會逐年增加。葉子林介紹「永續農業」時表示,其目標是保護農地、土壤及水源,以永續方式保存香港農地資源、發展本地農業,雖難達至100%糧食自給,不代表不能訂立政策目標,他指出,第三條跑道、廚餘等諮詢文件都有制訂政策目標,唯獨「新農業政策」諮詢文件沒有定下目標,質疑是否不保證新農業政策的成功。

  學明倡農地土壤質素分級

  當天,鄉議局代表亦就「復興農業」主題發言,副主席張學明在談及「農地規劃保育」時表示,政府在制訂新政策時,應重新制訂農地一、二、三等級(主要因土壤質素分級),其因,現行農地等級是按距交通線路遠近劃分,離交通線越近為一級(最好),離交通線最遠則是三級(差),這樣劃分沒有反映農地真正的價值所在。

  鄉議局研究中心主任薛浩然講述「從可持續發展角色看新農業政策」時表示,香港政府在制訂農業政策時,要有別於內地、臺灣以國家和地區的大農業政策,香港農業應在配合新城鎮發展基礎上,以城市市郊農業定位。

  農戶:有機耕種大勢所趨

  當日研討會座無虛席,新界幾十條鄉委會均有派代表出席活動。北區上水燕崗農戶黃七娣表示,各界來討論香港新農業政策對政府制訂政策會有幫助,而在新農業政策之下,傳統農業耕作方式將會被高新科技下的精品農業產品所取代,所以,她和農業協會大部分會員均轉為耕種有機蔬菜,也得到政府支持,現時政府收購有機蔬菜批發價每斤10至15元之間,會員認為都算合理。

  大學生有意從事農業發展

  參加是次活動還有香港各大院校的學生,現就讀於香港理工大學測量專業三年級學生莊恩傑表示,早已有意從事香港農業發展的工作,去年曾於上水蕉徑姓鄧農友處嘗試農耕,同年,得知校方有「微型創業基金」後,便提交一份有關蔬菜種植推廣計劃,獲基金批準後,在校園50、60平方米地方實施種植推廣計劃,在校學生、社會人士共約300人接受過種植培訓,種植蔬菜有生菜、香菜及番茄仔等。

  浸會大學社會科學專業二年級學生何浚豪表示,現時參加本校為期3個月的農業講座,通過2個月的理論學習後,在課餘時間到上水燕崗農友學習種植蔬菜,卻發現農耕很辛苦,與理論知識差距甚遠,故令他思考傳統農業怎樣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問題,這也是今次參加研討會的原因之一,而他的社交圈中有近10%的男士有意嘗試農耕。與他同校的社會科學專業二年級學生陳婥然表示,和何浚豪有同樣的經歷和想法,在她的社交圈中真正有從事農業想法的女友們不到1%,可能是她們沒有找到從何種途徑嘗試農耕。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