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兩次爆炸之後 PX依然不能因噎廢食

2015-04-08
来源:海外網

  摘要:細數近年來在中國的PX項目,明顯存在著被“妖魔化”的傾向。

  清明小長假剛剛結束,但這個句號畫得並不圓滿。就在大多數人在高速路上相互追趕著回家之時,坐標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漳州爆發出驚天的響聲,隨後便竄出刺眼的火光。4月6日19時,福建漳州的古雷PX項目發生爆炸,目前已致6人受傷。

  這一聲巨響不僅出現在爆炸現場,也出現在各種輿論平台上。昨晚的爆炸發生後不久,島叔便有廈門的朋友發狀態表示,幸好“PX”項目當時在廈門因學者與民眾的反對而“流產”,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這樣的想法在一般民眾中並不少見。因為對大家來說,真實產生的效果對普通人來說更直觀,這些現象比“書面的介紹”更能讓民眾選擇“放心”還是“擔心”PX項目的存在。

  但島叔始終覺得,不管你是支持還是反對PX,了解PX始終還是前提。不論覺得它是天使還是惡魔,少些情感的沖動,多些理性的分析,少些泛政治化的話語,多些經得起推敲的理由。

px1.jpg

  被“妖魔化”的PX項目

  細數近年來在中國的PX項目,明顯存在著被“妖魔化”的傾向。

  從10多年前遼陽石化PX裝置起火、2009年福佳大化PX火災,到2011年中海油惠州煉廠PX裝置火災,再到如今漳州PX項目在不到兩年時間裏發生的兩次爆炸事故,PX項目事故不斷湧現。輿論也更傾向於從環保、民眾利益的角度,斥責當地政府赤裸裸的GDP沖動。於是,從廈門、大連,到寧波、彭州,再到昆明,因民眾“集體抗議PX項目”而流產、擱置不在少數。

  這在道義上仿佛是無懈可擊的。但我們還是需要拋棄過多的情感沖動,理性看待這個問題。

  一般人一聽說PX,立馬與“劇毒物質”劃上等號,幾近“談之色變”。這恐怕是對這一名詞的深刻誤解。PX,英文全名為P-Xylene,中文叫“對二甲苯”,無色透明液體,具有芳香氣味,是一種低毒的化學產品。去年3月底,面對一直被更改“毒性”的百度詞條,清華大學化工系學生曾晝夜堅守百度百科,維護PX的“低毒”屬性。

  當然,如果濃度過高,PX對眼睛和上呼吸道也會有刺激作用,中樞神經系統也可能被麻醉。不過,這一切都在人為可以掌控的范圍之內。

  PX如此熱門,難道它有“奇特的作用”?島叔請教了專業人士,才發現PX早已融入大家的衣食住行,在無形中釋放著巨大的能量。比如它是合成纖維的原料,加工服裝要靠它;它是藥物膠囊的原料,在醫治患者中也起著作用。還有塗料、染料、農藥、建材等等,都需要PX作為基礎材料。就像饅頭、大餅、花卷、面條這些主食離不開小麥一樣。

  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如果吃飯問題要靠進口才能解決,這恐怕是影響國家發展的戰略問題。同樣的道理,如果PX項目要依賴進口,那么一旦這一環節被人壟斷,國人的穿著、用藥、建築施工、燃料使用,都會面臨巨大問題。而事實上近些年隨著國內投資和消費的增長,我國PX的短缺現象日益明顯,如今自給率不到50%,許多企業需要向國外大量進口PX。這樣的形勢不得不說有些嚴峻。

  所以,只是把上馬PX項目指斥為地方政府的GDP沖動,未免過於簡單。現在日本、韓國PX產業最大的出口國還是中國,中國上馬PX項目,多少有與日、韓爭奪市場的意味在。

px2.jpg

  天災還是人禍?

  平心而論,PX項目有風險,但會不會產生事故還是“事在人為”。這一點我們放眼全球就能找到積極正面的例子。新加坡裕廊化工島距市區相距10多千米;德國路德維西港巴斯夫石化基地與曼海姆市僅隔著一條萊茵河,它們運行、發展了多年,也沒出現過大的環境風險事故。

  兩年前,島上長期在外駐守的鑽風也到過日韓兩國,觀摩過他們的PX項目工業區。據他們回憶,日本川崎的PX基地離居民區僅有4000米,中間沒有任何隔離設施,距離羽田機場直線距離約6000米。PX生產設備下方的地面非常幹淨,空氣也聞不出異味,設備周邊的草坪鬱鬱蔥蔥。而韓國蔚山的居民區甚至被PX項目環抱,附近的漁民依然按照自己的作息處理魚貨。

  可見,PX項目並不會無緣無故地產生風險,很多時候問題出現在監管之中。就像這次漳州PX項目的爆炸,目前的初步原因為漏油起火,這與PX本身並沒有直接聯系。歐美、日韓等地之所以能在離居民區如此近的地方建PX基地並平穩運行這么多年,主要還是靠嚴格的風險控制措施。

  例如項目開工前,企業需向政府和居民證明項目建設符合環保標准,這一過程往往公開透明,接受公眾的嚴格監督。對於公眾的反對聲,政府會及時出面補償、疏導,也督促企業改進完善方案。如果過程中出現違規,政府會要求企業暫停項目建設。

  此外,企業也會主動邀請公眾參觀園區,消除大家對PX項目的陌生感,例如日本的一些基地會組織釣魚大賽、試乘消防車、抽簽大賽等。針對可能發生的危險,廠方也不回避,甚至展示“危機處理模式”與安排公眾參與演習,讓大家知道如何面對可能的危險。

  嚴格的標准、近距離的接觸、面對突發情況的掌控,這些都讓國外民眾坦然面對身邊的“PX”。

px3.jpg

  政府不能“掩耳盜鈴”

  在國外,PX項目更多是企業行為,但在中國,因為地方政府深度介入市場選擇,所以民眾的抗議往往直接指向政府,而不是企業。同時,最近幾年來,民眾日益增長的環保訴求,加之輿論對民眾情緒的迎合,所以,給社會一個感覺,即發展和環保這對矛盾不可調和,變成了二選一的“零和遊戲”。

  但實際上,從國外的發展來看,環保問題都是在發展中解決的。尤其對中國這個龐大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發展依然是解決一切難題的總開關,這一切難題,自然包括環境問題。當然,面對民眾洶湧而來的環保訴求,政府光靠打壓、欺騙,明顯是“掩耳盜鈴”,根本解決不了實際問題,還會把民眾進一步往對立方向推。

  就PX項目來說,政府扮演民眾與企業之間的“平衡者”,發揮橋梁作用尤為重要,也就是說,政府要顯得更加超脫,協調企業和民眾的利益訴求,而不是充當企業的“急先鋒”。

  但遺憾地是,從最近的PX事件看,許多的地方政府並沒有看到這一點,亦或是因為短期利益的誘惑而放棄了上述的做法。為了自己的政績和GDP,這些地方政府往往急著要這塊蛋糕,環保審批經常是走過場,甚至在被環保部要求整頓的情況下依然“頂風建設”。

  而在遇到民眾的抗爭時,地方政府也沒有擺出與大家心平氣和認真談的姿態,不過虛與委蛇,暫停項目待局面平穩後再繼續推進。既沒化解公眾的疑慮,也沒解決他們實質的損失。

  而相關企業則有可能在此期間遊說其他地方政府,抱著“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心態打遊擊戰。但這些做法都沒有實質改變項目建設中的瑕疵,只不過是想在風口浪尖上避一避,風平浪靜後一切照舊行事罷了。

  如果始終按這樣的模式發展,那么政府、企業與民眾在面對PX項目時還會展開“拉鋸式”的抗爭。因為雙方沒有在一系列事件中找到溝通的方式、感知對方的善意,又如何能放下心防,進一步去接受對方呢?

  就像人與人的交往一樣,陌生者容易讓人產生距離感,而他時常展現的神秘與冷酷更會讓人心生恐懼。而在走近、了解之後,這樣的心防會慢慢卸下。中國的PX項目想要像國外一樣讓民眾內心坦然的接受,恐怕政府和企業要為民眾揭開神秘面紗,讓大家看得到、走得進,用嚴格的環保標准、完善的防范措施保障項目的運行。

  這個是消除疑慮必須具備的誠意,也是政府和企業說服民眾必須要付出的成本和耐心。

  文/桃花島主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