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高層:中國100城市定位為國際城市

2015-04-20
来源: 財經網

  “中國很多城市都希望自己成為國際城市,在城市定位的時候將近100個城市把自己定位為國際城市,當然我們離國際城市距離還非常遠,就算是上海這樣的國際城市,可能外籍人士的比例也不是很高。”4月19日,中國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規劃院院長沈遲在2015中國城鎮化高層國際論壇如此表示。

  中部城市是不是對外開放不足,是否一定要借助沿海地區?對于這一問題,從事城市和區域規劃的沈遲進行了解釋,他認為,中部地區或者內陸的這些城市,必須要有值得大家來的資源,文化資源也好旅游資源也好。其次要看投資條件以及交通運輸成本。

  對于在歐亞大通道上的節點城市而言,國際化會逐步地提高,但還是要有很好的基礎,例如語言人才以及外聯機構等等。

  所以,各地在體制機制政策方面還是要結合新型城鎮化有一個比較大的改善。

  4月17日-19日,2015中國城鎮化高層國際論壇在上海臨港滴水湖畔舉行。該論壇由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世界經濟論壇、世界銀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主辦。

  以下是沈遲發言實錄:

  胡錫進:確實應該進中國的政治局,談得非常好。牙買加在中國非常著名,國家雖然離我們很遠,但是大家都知道牙買加,尤其是通過博爾特知道牙買加,著名的跑步運動員,我們也希望牙買加越來越好,你們的人均GDP跟著中國的人均GDP一起漲。我們再看看中國的小城鎮建設,和“一帶一路”能沾上什么邊嗎?中國人口很多,很大,像上海、北京這種大城市現在有些地方發展確實還是不錯的,比如來上海,外地人感覺到上海很發達,和世界的一流城市在接近。但是中小城市有些還是挺落后的,我最近注意到去一些中部的省會,有的在省會呆一兩天,在城市里轉悠,居然見不到外國人,我覺得這一點就說明它的對外開放可能還是不夠。這是什么原因?我們對外開放是不是注定就是沿海這一塊?中部很難分享直接的對外開放?它的對外開放是否一定要借助沿海地區?他們能否直接地向世界開放?比如中部的一些省會甚至地級市,那里也會有一些比較多的外國人,這種情況會出現嗎?

  沈遲:這個問題有點超出我的專業范圍,我講一點感受。我從事城市和區域規劃比較多,也知道中國很多城市都希望自己成為國際城市,在城市定位的時候將近100個城市把自己定位為國際城市,當然我們離國際城市距離還非常遠,就像上海應該算了上國際城市的城市,可能外籍人士的比例也不是很高,中國是人口大國,有600多個城市,真正能夠實現比較多的對外開放,讓外國人都到中國來也是要有一個過程的,就像我們國家如果到外國去,主要是去旅游的地方,也是大城市。要到內陸的中小城市可能就很少,確實是有這樣的關系。既然是實現全方位地對外開放,各地在體制機制政策這些方面還是要結合新型城鎮化有一個比較大的改善,剛才您說在中部地區甚至省會城市很少看到外國人,這個和他們的宣傳有關,如果有很著名的風景旅游區國際知名的,外國人就來得多一些。還有一些商務上的往來,那要看你的投資條件,除了你共同的體制機制問題以外,還有你的交通運輸,交通運輸是不是很方便,是不是很便捷,交通運輸成本是不是很高,如果交通運輸成本低,可能國際的商務往來就會多一些,就像我們的沿海城市一樣。海運是最便宜的,陸路的運輸它的成本畢竟比海運還是要貴一些的,然后你再到中部地區一些中小城市,在國內的交通運輸的競爭力方面都比較弱,何況國際。我想我們中部地區或者內陸的這些城市,對外開放對于一般的城市而言,首先是你有沒有值得大家來的資源,文化資源也好旅游資源也好,首先是這個。對于在歐亞大通道上的節點城市而言,它的國際化我想會逐步地提高,隨著我們“一帶一路”規劃的實施,會逐步提高的。畢竟你對外開放還要有很好的基礎,比如說你這個城市要會各種語言的人比較多,這個城市一定是社交程度比較高的人比較多。還有一個就是對外聯系的機構可能要比較多,比如說你這個城市如果設了領事館,這個領事館所在國的來往也就會比較多了,只能是這些大城市或者特大城市,而不是中小城市。我們不是一個小國家,這個國家非常大,大家都想全世界人都來的話,我們也容納不下,沒有辦法馬上改變現狀。當然通過我們的宣傳和制度方面的改進,這個情況會有改變。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