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9

六十老翁學佛苦行 百歲來華譯佛經

2015-04-27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菩提流志,南印度人,屬婆羅門種姓,姓迦葉氏。十二歲時,跟隨外道出家,師事波羅奢羅,學習聲明、僧佉諸論,對歷數、咒術、陰陽、讖緯等,涉獵廣泛,無所不通。菩提流志六十歲時,才知外道乖謬,於是回心轉意,皈依佛門,隱居山谷,并修習頭陀行。起初,菩提流志隨耶舍瞿沙三藏學習諸經論,其后游歷五印(當時天竺分為五個大國,稱五天竺)各地,遍聽法席。

  唐高宗李治聽聞菩提流志的盛譽,於永淳二年(公元684年)遣使迎他來中土;武后年間,菩提流志更受尊崇,敕住於洛陽福先寺,先后翻譯《佛境界經》《寶雨經》《華嚴經》等十一部。當時實叉難陀來華譯《華嚴經》,菩提流志停止譯事,和義凈一同幫助他,完成新譯《華嚴》,又稱《八十華嚴》,在三部《華嚴》譯本中影響最為深遠。

  中宗神龍二年(公元706年),菩提流志又移住西京(長安)崇福寺,翻譯《大寶積經》。中宗去世,睿宗繼位,敕於北苑白蓮池、甘露亭續其譯事。《大寶積經》翻譯完成之后,皇帝親自為之作序。此經新舊共有四十九會,總一百二十卷。先天二年(公元713年)譯畢,四月八日進呈皇帝御覽。在這個譯場中,沙門思忠、天竺大首領伊舍羅等譯梵文,天竺沙門波若屈多和沙門達摩證梵義,沙門履方、宗一、慧覺擔任筆受,沙門深亮、勝莊、塵外、無著、懷迪擔任證義,沙門承禮、雲觀、神暕、道本擔任綴文,此外還有潤文官盧粲、學士徐堅、中書舍人蘇璠晉 、給事中崔璩、中書門下三品陸象先、尚書郭元振、中書令張說、侍中魏知古,儒釋二家同襄盛舉,共成譯事。《大寶積經》的翻譯雖然調動多方面人才,但菩提流志作為主譯者,用力最勤,功勞最大。

  唐玄宗開元十二年,菩提流志隨皇帝前往洛陽長壽寺;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十一月四日,菩提流志叮囑告誡弟子五日齋時,又令侍者散去,右脅安臥,奄然而逝,世壽一百五十六歲。玄宗皇帝聞訊,深表哀悼,敕命「試鴻臚卿」,謚號「開元一切遍知三藏」,派內侍杜懷僧監護喪事,所需錢物都由內庫供給,務令喪葬費用充足。出殯那天,旌旗幡幢,塞滿道路。至十二月一日,遷葬於洛陽南面之龍門西北原野,起塔立碑,以資紀念。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