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出席本次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中新社发 汤彦俊 摄
题:台湾青年代表谈交流:莫让“小确幸”变成两岸“大麻烦”
台湾新党青年团团长杨世光3日在上海用四种水果形象比喻眼下台湾年轻一代的无奈现状:“他们被人称为‘草莓大军’,做着‘苹果’的梦,却拿着‘芭乐’(番石榴,平价水果)的工资,成天摆着一副‘苦瓜’脸。”
在杨世光看来,这或许才是导致台湾“太阳花学运”发展迅速更为本质的原因。
而对于中国国民党青工总会前总会长曾文培来说,台湾学生目前的负面情绪,更多是出于高房价、高失业率、低起薪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他们并不是真的反对大陆,而是一种反对全球化的逃避心理,对于未来,他们只想要追求工作稳定、家庭幸福、自由自在的‘小确幸’。”
在3日的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今年开创性地将青年与基层交流列为一项重点讨论议题,这在过往并不常见。在围绕“青年究竟是国家的问题还是希望?”这一问题的理解上,两岸展开了别开生面的脑力激荡,也听到了不同于以往的见解与看法。
“小确幸”意指微小而确实的幸福,有时更是一种稍纵即逝的美好。之前台湾媒体曾分析,“小确幸”之所以在台湾流行,是因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台湾笼罩在物价上涨、经济增长缓慢、工作压力大、对前途充满迷茫这样的气氛之下。“小确幸”的出现提醒人们换个角度看生活,把握当下的美好。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是,台湾青年所追寻的“小确幸”正在逐渐遭遇批评。
“社会大众因此对新世代青年产生了一种刻板的印象,认为他们是抗压性低、情绪不稳定、缺乏责任感、没有大格局的‘草莓族’。”曾文培说,其实台湾青年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他们有创意,对时代趋势快速掌握,只是缺少发挥的平台和适当的协助。
曾文培引用马云对台湾青年的评价“有学识、理性、涉猎广”,并称大陆青年“有行动力、涉猎深”,“这样的差异性,既深且广的创新模式,组合起来会非常有机会”。
杨世光也认为台湾青年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反大陆心态作祟,而是存在全球反垄断、反政府、反体制的思维。他说,两岸确实有人才交流的需要,但台湾年轻人的“中国梦”却没有落实的空间。他们想到大陆发展,分享大陆经济成长的成就却没有机会。
杨世光说,大陆倡导的亚投行,那些动辄上千亿元的投资,“让拿着‘芭乐’工资的台湾年轻人,无法感同身受,他们只会产生被剥夺感,认为受益的都是企业家”。
怎样才能让两岸青年人交流,让两岸市场联动?曾文培认为,应该积极鼓励两岸青年成为事业伙伴,以此拉近心理距离,“不管是大陆推动的‘一带一路’或是亚投行,青年人不应该缺席”。
曾文培建议,应该在规划和筹备阶段就给青年人投入的机会和合作参与的空间,因为青年人有长期投入的本钱。“两岸的融合寄望于青年,青年的融合建立在中华文化的深化,两岸官方应该给青年解决问题,让他们看到希望,有了希望才是改变的起点。”他再次重申,经贸文化交流青年不能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