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齐、梁、陈,南朝170年的历史,皇帝像走马灯一样换个不歇。其中宋武帝刘裕创立的宋王朝历经风风雨雨60年,帝王将相、孝义隐逸等风流人物不少。
但关于刘宋一代的史书,比较完整的,现在就只有南朝史学家、文学家沈约的《宋书》了。这部书由于多角度地展现了刘宋一朝的历史和人文风俗,因此成为二十四史之一,也被列入50部南京传世名著推荐书目中。 江南时报记者 黄勇
历经三朝著作等身
存世仅《宋书》
在南京大学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眼中,中国的古都,无论是城市的具象,还是文学的意象,最为起伏沧桑的要属南京。“文学的南京属于唐朝和南唐,那是一种深刻;物质的南京属于明朝,那是一种天人合一;建筑的南京属于民国,那是一种中西合璧;而精神的南京则属于六朝,那是一种洒脱。”
恰恰写出《宋书》的,就是一位洒脱者——沈约。据记载,沈约的先辈是门阀士族,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但到了他这代却家道中落。沈约从小孤贫流离,笃志好学,擅长诗文。到了少年时代,沈约白天读的书,夜间一定要温习。母亲担心他的身体支持不了这样刻苦的学习,悄悄减少他的灯油,早早撤去供他取暖的火。到了青年时期,沈约已经“博通群籍”,写得一手好文章。
南朝四代,皇帝像走马灯一样换个不歇,沈约也历仕宋、齐、梁三朝,甚至做过南齐文惠太子萧长懋太子家令(太子家总管),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文化圈子“竟陵八友”之一。然而在齐梁禅代之际,他又帮助梁武帝萧衍谋划并夺取南齐,建立了梁朝。
沈约一生著有《晋书》一百一十卷,《宋书》一百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迩言》十卷,《谥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并撰《四声谱》,堪称著作等身。不过除了在南朝宋都城建康(今南京)写成的《宋书》外,其他多已失传。
凑巧的是,南齐、梁记载宋史的若干文献,后来竟然也全部失传。这也造就了沈约的《宋书》在二十四史中千古留名。
首次在史书中
提倡“孝行”“孝廉”
在沈约之前,其实已经有人开始撰写南朝刘宋皇朝时期的历史了。但编修国史的著作郎(官名)何承天,及后来的尚书左臣徐爰等人所写的宋史,都不够深入,人物列传也只有部分。沈约则是从南齐永明五年(公元487年)开始撰写宋史的。
胡阿祥认为,南京是六朝古都,而《宋书》是六朝正史中篇幅最巨、体裁最称完备、内容最为繁富的一部。出身江东豪强之家的作者沈约,后来却成为齐梁文坛领袖,强调声韵格律,开启了近体诗前奏。而《宋书》承旧续新,以不足一岁光阴完成纪传七十卷,又补缀搜采,十有余年,撰述八志三十卷。“洋洋洒洒的百卷《宋书》,记录刘宋王朝60年的帝王将相、孝义隐逸等等,仿佛指上螺纹,可一一数。”
从《宋书》里避讳梁武帝父亲萧顺之和梁武帝萧衍的讳来看,《宋书》的定稿,很可能是在梁武帝即位(公元502年)以后。也就是说,这部书至少用了15年来“磨一剑”。
沈约对于历史进程的新趋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在一百卷的《宋书》中,收录了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各种文献,保存的原始史料十分珍贵。同时,书中灌注了他对门阀士族与寒门庶族地位升降、佛教在南朝的传播与儒家伦理之间的张力、南北民族矛盾与融合等现实问题的深沉思考。
《宋书》还开了几大先河: 南朝宋以前的史书列传所记人物,一般不附记后人的历史,而《宋书》把当时门阀士族的家传也引入正史。它还在类传中首次增立《孝义传》,提倡“孝行”、“孝廉”。书中还有不少珍贵的资料,如《宋书·律历志》收了三国魏人杨伟的《景初历》全文,以及何承天的元嘉历、祖冲之的大明历全文,反映了当时的自然科学水平。《宋书·州郡志》则详尽地记述了东晋以来北方人口南迁及侨置郡县的具体情况,并在每个州郡名下都记载着户口数,大致反映出当时南方人口分布的轮廓。
《宋书》里的典故多多
女子十五不嫁家人要坐牢
我国古代其实是一个 “早婚国家”,按照《礼记》所规定的男女成年标准来理解,古代嫁娶年龄一般是男20岁、女15岁。但各朝代略有不同,比如唐代是男15岁、女13岁以上。
古代人认为“男有室女有家”后,人们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和谐。因此对于适龄男女婚嫁问题,制定了相关法令:南北朝时,如果女孩适龄仍未出嫁即为犯法,家里人都是要跟着坐牢的。《宋书·周朗传》中即记载,“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这种强迫女子出嫁的初衷,虽然可能首先是出于增加社会人口的考虑,但在客观上确实解决了不少光棍娶不到老婆的问题。
刘宋前廉后腐,终至消亡
东晋被刘裕建立的宋朝取代后,刘宋初期,推行政治和经济改革,史称“元嘉之治”。《宋书·武帝纪下》记载,元嘉年间的社会风气比较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帝生活节俭。武帝刘裕“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后庭无纨绮丝竹之音”。《宋书·文帝纪》则记载,宋文帝刘义隆曾特下诏书倡导“宜存简约,务令节俭”。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卜宪群介绍,《宋书》相关章节记载,由于两代皇帝都以身作则,因此朝廷敢于惩治腐败官员,甚至连势倾朝野的吏部尚书庾炳之,也因“颇通货贿”而被免官。
然而后来,寒人(门第低微的人)执掌机要后,腐败再次兴起。《宋书·戴法兴传》记载,权臣戴法兴等人在掌握大权后,利用手中权力,肆意纳贿,大行腐败,“多纳货贿,天下辐辏,门外成市,家产并累千金”。《宋书·阮佃夫传》则记载,阮佃夫、王道隆、杨运长等寒人操持权柄,较戴法兴等人的权势更有过之,贪污腐败更厉害,“大通货贿,凡事非重赂不行”。
相传阮佃夫的宅舍园池胜过当时诸王的府第,歌伎数十人,技艺容貌皆数一数二。他从私宅内往东开凿沟渠,长十多里,供其私人泛轻舟,奏女乐。当他外出遇见知名人士,看对眼的,便邀请一起回宅舍。一会儿工夫,珍馔美肴无不齐全,甚至有数十种之多。而且,各种煮熟食物的火候、滋味都是恰到好处。前廉后腐,最终导致刘宋朝廷迅速地被“锈蚀”而终至消亡。
“风骚”一词典故出于乌衣巷
提及“风骚”一词,一般会认为这不是好词。特别是用它来形容女性的时候,常常使人联想到放荡轻佻、卖弄姿色等。然而,“风骚”一词最早就源于《宋书》,并与南京乌衣巷一位原来的“住户”很有关系。
许多人对乌衣巷的记忆都来自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那首怀古七绝。“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这首诗刻在巷口左侧一块毛体狂草石碑上,许多人路过时偶尔会看看这块碑,感觉夫子庙的小吃和秦淮河的游船远比千年古巷更有吸引力。
而实质上“乌衣巷”这个名字蕴含的历史,至今大约已经2000年了。相传东吴孙权的军队着黑色军服,驻扎在秦淮河北岸以拱卫京都的营地称“乌衣营”,这就是乌衣巷的来历。东晋时期,乌衣巷因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的宰相王导,以及谋划淝水之战大胜、中兴晋室的宰相谢安及其世族子孙,绵延近300年居住于此而声名远播,并留下许许多多兴衰浮沉、变幻无常的故事。
相传谢安的重曾孙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其诗写得很有才气。《宋书·谢灵运传》记载:“自汉至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莫不祖同风骚。”意思是400多年来,文体虽不断在变,但仍以《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为典范。赞美诗作“媲美风骚”,指文采斐然,是非常高的称誉。
“土豪”最早是指“一方名人”
2013年,一句“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开始流行,原本有点贬义的“土豪”二字听起来似乎变得“高端、大气、上档次”起来。
“土豪”一词最早的出处就在《宋书》内。学者段双印介绍,在古代,土者,是土著的意思;豪者,指有才能、有威望、有权势的人。《宋书·殷琰传》记载:“叔宝者,杜坦之子,既土豪乡望,内外诸军事并专之。”在此似乎有“一方名人”的意思,不算贬义。《宋书》里还有“土人强梁”的说法。“土豪”强调的是在地属性,“豪民”则强调其社会属性,总而言之,都是民间势力的代表。他们既可能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官僚士大夫的身份,也可能因为天灾人祸而沦落为破落户。
后来“土豪”一词逐渐变异,而今天流行的“土豪”一词,又已然从政治符号变成时尚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