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
他們30來歲走上處級領導崗位,40歲左右走上廳級領導崗位,事業一帆風順,然而卻在人生輝煌時刻腐敗墮落……
河南省駐馬店市原市委書記劉國慶,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原廳長、黨組書記劉洪濤,河南省政協原常委、農業委員會原副主任胡玉成,是十八大以后河南省查處的三名正廳級干部。“雙規”期間,他們對自己的人生進行了深刻反省。從他們的懺悔錄中可以看到,其墮落有著共性的心理演變過程,折射出值得深思的社會和制度根源。
僥幸
場景一:第一次面對大數額賄金,劉國慶一開始的態度是堅決推辭。來人則干脆把錢放下,旋即離開。劉國慶緊張地在屋里來回走動了一個多小時。用他的話說是“心驚肉跳,生怕出事,一連幾天坐立不安”。劉國慶心想“下次再也不敢了”。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沒有出事,于是膽子漸漸大了起來。
常存僥幸心理,常講下不為例,是一些干部在犯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不能自拔的一個重要原因。
上述幾名落馬廳官在懺悔錄中寫道,“這幾年反腐力度不斷加大,但總認為那是隔墻扔石頭,砸中的概率有限”;“參加一些警示教育,自己講得頭頭是道,但都認為是對別人講的,離己遙遠”;“自認為人緣不錯,也比較注意,受懲處也輪不到自己”。正是這種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心態,讓他們在持續的幻覺中一步步滑向深淵。
腐敗變質往往經歷了積小成大、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社會上吃喝送禮等不正之風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劉洪濤即使是在任河南省建設廳副廳長后,有相當一段時間還堅決推辭別人送的土特產。然而,多次拒絕后,他漸漸感覺人家與自己疏遠了,被人議論是“不入群的人”。經過一段時間的思想斗爭后,他開始放松要求。
“一開始是一般的土特產、禮物,后來是名貴煙酒等……再后來就是接受人家送的名人字畫、珠寶玉器。”劉洪濤寫道,“開始接納一些小額的一千兩千,逐漸升級到一萬兩萬,最甚者是當廳長后,出現了20萬以上的巨額賄款。到案發止,涉案金額已經高達720多萬元!”
劉洪濤說,殺傷力最大的是熟人、同學、朋友、同事、部下、老鄉等,熟人面前,容易失去原則,經不起勸說和誘惑,最終自己徹底陷了進去。
失衡
場景二:2008年劉國慶從河南省公安廳常務副廳長轉任駐馬店市代市長。剛到駐馬店,幾個曾從事公安工作的老板就圍上來,整天圍著劉國慶轉,好話說盡。其中一個從為他鳴不平開始,說:“老首長太虧了,全省公安機關的同志都知道對您不公,我們一定支持好您,別的大忙幫不了,當好您的經濟后盾和服務員,隨叫隨到。請記住,您在哪,我一定會在哪,一定得把您推上去。”聽了這些話,劉國慶很感動。
仕途上失意或是退休臨近,讓一些干部開始產生心理失衡。心理失衡容易導致思想滑坡,而思想滑坡則是麻木變質的開始。
劉國慶說:“做政府工作接觸的企業多,感覺他們賺錢太容易了,自己辛辛苦苦招商、拆遷、規劃建設,到頭來真正受益的是企業老板,幾千萬上億元的利潤輕易就拿走了,心態失衡。對收他們的錢財,感到在情理之中……不僅不抵觸反而感到一時的心理平衡。”
而有些干部心理失衡的表現則是:趁有權撈點好處,早些退休,尋找自己的“世外桃源”,諸如“船到碼頭車到站,人到五十瞎白干”“年紀過了45,半截身子入了土”等成了盤旋在腦子里的想法。精神懈怠為腐敗變質留下了缺口。
在歷任河南省信陽市委常委秘書長、市委副書記、政協黨組書記等職務期間,胡玉成先后收受企業老板、不法商人、黨政干部等200多人的錢物高達千萬元。胡玉成寫道:“沒想到要錢啥用。更不會想到拿那些不該拿的錢,除了填補一時的精神空虛,就是為自己以后坐牢‘買單’。”
任性
場景三:在擔任河南省住建廳廳長五年后,劉洪濤發現在廳機關、住建系統內,很難再聽到不同意見了。廳里的會議上,大到重大事項決策、干部提拔任免,小到一般業務工作,基本上都是自己說了算,想干什么,“大家一呼百應”。驕傲和自滿在劉洪濤心里滋長。
一把手權力過于集中,權力過大,同時又沒有有效的監督手段和制約機制,是產生腐敗的溫床。
劉洪濤回顧自己違紀違法的歷史發現,從河南省住建廳普通科員開始,到主任科員、處長、副廳長,這期間幾乎沒有發生。違紀違法行為主要發生在2004年至2014年十年間,其中最嚴重的是在任廳長以后的五年。
他說:“隨著職務的提升、地位的變化,頭腦膨脹,驕傲自滿情緒越來越嚴重,架子大了,我行我素,把黨的要求、組織紀律放在一邊,當做耳旁風,遇事不講原則,全憑個人好惡。”他認為,缺乏監督的情況下,喪失警惕性和原則性,是客觀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主觀方面原因,作為一把手對自己要求不嚴,最終導致底線失守,問題越來越嚴重。
有權力不能任性。在三人的懺悔反省中都談到了要做一把手就要過“權力關”。要認清權力是“雙刃劍”——用好可以造福于民,用不好則是禍害百姓。他們反思道,“一個手握權力的人,如果不能把握自己,就必然出現腐敗”;“一名領導干部要在社會風氣中堅定信念,穩住陣腳,用好手中的權”。
傷害
場景四:胡玉成26歲就成為河南省固始縣河鋪鎮黨委書記。剛參加工作離開家的時候,身為農民的母親囑咐胡玉成說:“你要嘴穩,手穩,才能到處安身。”胡玉成意識到,母親并不知道什么是“世界觀”,但她用樸素的話語告誡自己年輕的兒子——不要亂說話,不要亂拿別人的東西,才能不犯錯誤,安身立命。
從三人的懺悔錄中可以看到,在他們人生的不同時期,父母、妻子、兒女等都曾經給予過“正能量”,然而他們卻未能把握好自己,反而“把禍水引向家庭”。
劉國慶反思發現,自己只知道稀里糊涂斂財,“卻從沒想過要那么多錢做什么用”。實際上他的家人包括孩子都很儉樸。他回憶:“有一天孩子從減價商店買了些一塊錢一雙的襪子送給我,說他經常在那個店里買,經濟實惠,讓我也試試。我很感慨,由此也想到我平時除了應酬以外,每天晚上都是在會議室下碗方便面打發自己,已持續多年。”
劉洪濤說起自己的妻子——她追求平安、寧靜的家庭生活,反對我在外面吃喝,堅決反對我往家里拿錢物,“看到我拿錢回家,經常會歇斯底里地喊叫,我則趕快制止,怕鄰居聽見”。劉洪濤回憶自己的母親——我31歲時任副處長,這對普通的教師家庭來說,是件大事,但是我的母親卻冷靜地、語重心長地給我寫了一封長信,內容集中在兩點:一是希望我在所學專業上有所造詣;二是既然從政了就要堅決聽黨的話,做一個清正廉潔的干部。
從三人的懺悔中看,他們都有樸素正直的父母,賢惠善良的妻子,幸福和睦的家庭……然而遺憾的是這些未能真正將他們從越走越遠的錯誤道路上拉回來。等到幡然醒悟時,已經觸犯黨紀國法、追悔莫及,留給家庭永遠的傷害。(半月談記者 林嵬 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