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

马英九晒7年政绩

2015-05-20
来源:综合报道

  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马英九今(20)日就职满7周年,回顾过去7年,“来台观光人数逼近千万大关”堪称马英九当局在经济施政方面成绩单最亮眼的一笔,但“633”政见跳票已成外界抨击话柄,薪资冻涨则是马英九当局府施政最大痛处。

  马英九当局过去7年政绩,表现最好的是赴台观光客人数成长。7年之间,观光客人数由384万人次大增至991万人次,今年更有望挑战千万人次大关。

  相关官员分析,观光客大幅成长,关键在于开放两岸直航,实施大三通,使陆客人数在这7年间成长超过10倍,由32.9万人次跳增至398.7万次,如今来台旅客每3人中就有1人是陆客,成为带动观光业一大动力。

  另外,痛苦指数部分也有显着改善,所谓痛苦指数是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增率加上当年失业率的总和,2008年台湾痛苦指数还在7.66,但2014年已经降到5.16,是全球倒数第四。

  然而,马英九当局其余经贸数据却不甚理想。马英九7年前竞选时高喊的重要政见“633”,也就是每年经济成长率平均超过6%、失业率降至3%之下,2016年平均民众所得超过3万美元,在所剩仅一年任期内几乎确定跳票。

  马英九2008年上任时即遭遇金融海啸,导致经济数据惨绿,经济成长率掉到仅剩下0.7%,来年更是负成长1.57%;2010年跌深反弹,经济成长率一度超过10%,但此后皆在低档徘徊。

马英九就职7周年发表演说(全文)

  马英九今天在“总统府”发表7周年就职演说,并邀请资政、“国策”顾问与民间友人共同参加与见证其这7年来的政绩。马英九宣示最後1年任期绝不会松懈,会对台民众与未来子孙、台湾永续发展负责。马英九演说全文如下:

  大家早安,大家好!今天,我见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这让我感到非常亲切,内心也相当感动。

  我看到莲花阿嬷。每次看到她,我总是很惊讶,她都90几岁了,还能有这么好的气色。我也会想到「铁盒里的青春」、「沉默的伤痕」,以及她的经历背後所承载的、一整个时代的悲伤故事。莲花阿嬷,欢迎您随时再回来。

  我看到了来自新竹关西的徐怡君小姐与范刚仁先生。这一对夫妻,是年轻、懂科技的农业新生代,用「滴灌」,也就是用水滴灌溉的方式,种植番茄与草莓,减少了一半的用水量。徐小姐,范先生,你们种的番茄与草莓,不只省水,更是好吃。

  我看到了空军飞官高慈妤中尉,她是台湾第一位空军官校正期班毕业的女飞官,刚刚以优异的成绩完成F-5E战斗机单飞训练。我也想到了特战部队的士兵吕元刚,他是清大通讯工程研究所硕士,在服义务役时看见了台军在洪仲丘事件後的改革,决定投身军旅。他们两位证明了台军近年来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募兵制将使台军的人力素质越来越高,战力越来越强。

  现场还有很多老朋友,很抱歉没办法一一问候。这些老朋友来自台湾不同的角落,不同的背景,做的是不同的工作;但相同的是,他们跟所有台湾人一样,都经历过台湾走过的一段颠簸道路。我在2008年的就职演说中说过,台湾人民有一些传统的核心价值,那就是善良、正直、勤奋、诚信、包容与进取。我的这些朋友,就像你我一样,是拥有这些珍贵价值的台湾人。他们一起见证了这七年来台湾的真实改变,也共同希望我们台湾的未来,能够延续这条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

  这七年来,海峡两岸之间,变得和平、安定、繁荣;台湾在国际社会更受尊敬、更有尊严;我们真正做到「近者悦,远者来」,去年来台旅客已经接近一千万人,是我上任前的2.6倍,创造超过4000亿元(新台币,下同)的外汇收入;不管是用入境旅客占人口的比例来衡量观光成绩,还是用购买力平价来衡量GDP,台湾都胜过日本与韩国;我们的犯罪以及交通事故都大幅减少,成为全球第二安全的地区;我们提升了司法的品质、纪律与效率,清廉印象指数亚洲第五; 性别平等程度全球第二,亚洲第一;我们尊重法治,保障人权,已经与世界同步 ;台湾的区域发展也更加均衡,我们有了六都、有了五杨高架、花东铁路电气化与瓶颈段双轨化,让东部发展有了崭新的机会、故宫南院与机场捷运也即将在年底完工; 我们开徵奢侈税、要求不动产交易实价登录,实践居住正义;我们也努力让每一个期待走入家庭、生儿育女的年轻人,能够享有更多政府提供的福利。

  刚刚走进来的时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着这七年来,我们共同走过的这一条改革之路。这七年来,我每一天都不敢忘记人民的付托,不敢忘记各位的期许。这条路并不好走,我们遭遇了许多挑战与挫折。

  我想大家都还记得,七年前我刚刚上任时,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世界经济情况非常严峻,台湾也大受冲击。政府立即进行危机处理:“中央银行”连续七次降息;我们马上推出「三挺政策」:「政府挺银行,银行挺企业、企业挺劳工」,并迅速宣布银行存款全额保障,因此,我们没有发生挤兑,更没有一家银行倒闭。

  此外,最受台湾人欢迎的政策,就是2009年1月我们发放每人3600元的消费券。这项措施,在当时是全球唯一,短时间之内重振了消费者与厂商的信心,让大家过了个好年。金融海啸没有打败我们,台湾经济快速反弹。

  2010年,我们创造了经济成长率百分之10.63的好成绩,这是台湾24年来最高,也是世界第4。

  金融海啸之後,我们又遭遇新的挑战。2009年8月8日,莫拉克台风来袭,重创台湾。当时我的心情与责任都非常沉重,立刻展开救灾与重建的工作。从台军的出动、重建会的成立、政府预算的移缓就急、「重建特别条例」的通过施行,我们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灾後6个月,就已经有600户灾民迁入慈济大爱村坚固美观的永久屋。

  最重要的是,八八水灾之後,政府彻底检讨灾害防救的策略。每当有台风来袭,一定要做到「料敌从宽,御敌从严」,「超前部署,预置兵力,随时防救」,希望达成「防灾重於救灾,离灾优於防灾」的目标。我们建立了一套标准作业程序,不厌其烦的说明,坚持到底的演习,就是为了守护人民与家园,避免悲剧重演。

  七年走来,有甘也有苦,有成就也有挫折。每一次的挫折与重新站起,都让我增添信心—对我们所坚持的政策路线的信心,以及对台湾人民善良与勇气的信心。

  我要特别谢谢全台湾人民,因为大家七年来的不断付出,我们才能共同成就台湾今天的繁荣与安定。

  说到经济繁荣,真正的基础,正是每一位在岗位上努力付出的台湾人民。102年4月27日,我去参访台中一家研发与生产工具机的崴立机电公司,并且认识了勤益科技大学的张家维同学。我们见面的时候,他才念大四,却已经工作了大约五年,是公司里面第一条标准生产线的组长,月薪有3万5千元。他告诉我,他在彰师附工念高三的时候,就参加了劳委会的「产学训计划」,一边在崴立工作,一边读书。这让他「学历、经历,一次到手」,学以致用,提早在职场发展。他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所学的不足,不但尽量接触新的机种,还报考了研究所,希望能再多学一些。

  自从认识了家维以後,我就下定决心,不论是要推动「三业四化」,还是要打造「隐形冠军」,政府一定要让政策成果,落实在一个个的「张家维们」身上。家维所参与的「青年人才培育深耕方案」,是我们在2009年开始推动的政策,到今年为止,这项计画预计培训超过26万人,参加这项计划的青年,就业率都超过八成。

  上次我跟家维见面的时候,我问他:「你一面工作、一面训练、一面上课,会不会太忙?」他回答「不会忙,是充实」,他真的是一个非常成熟自信的年轻人。

  今天我想再问问家维,你研究所快毕业了,学业的学分已经快修完了,工作也稳定了,不知道爱情的学分,你修了没?如果立业之後,想要成家、生小孩,政府也提供青年住宅政策、育婴及幼托政策,请你多多爱用。

  大家可能觉得我是开玩笑,但大家可以问问在座的黄钰 女士;她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目前正在育婴留职停薪中,应该有很深的体会。

  今年母亲节,我到台北市万华区黄女士家里,和她的家人、孩子,共同度过了一个非常温馨的下午。黄女士是护理人员,也是一位幸福的妈妈,但她也非常坦白的告诉我,对一个家庭来说,有新成员来报到,大家当然都很开心;但是对生儿育女的妇女而言,却是在工作与家庭之间一个痛苦的选择。

  她说,她从育婴假推出时就注意到这项政策,但原本并没有想要申请;直到生下第一个孩子之後,现实摆在眼前,工作与照顾孩子实在难以兼顾。如果没有育婴留职停薪津贴,她可能就必须辞职回家照顾孩子,面对没有薪水的困境。有了这个津贴,让她照顾三个孩子的时间,有一年半可以领取劳保投保薪资的六成;妇女决定生育的时候,有政府做後盾,当然比较安心。

  我们在2009年推动「育婴留职停薪津贴」的时候,就是希望各位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能够安心生育下一代,没有後顾之忧。到现在,政府已经拿出超过278亿元,有31万人受惠。世界银行也说,台湾这项政策是「对妇女最好的保障」。去年底,我们修正「性别工作平等法」,提供更多福利,例如陪产假、产检假以及扩大育婴假适用范围等等。

  那么当婴儿长成幼儿之後怎么办呢?七年来,政府的「托育费用补助」已经补助超过27万名幼童的家庭,一共48亿元;2011年起,我们也提出5岁幼儿免学费教育计划,让学龄前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经济弱势家庭的幼童可以享有更多补助。

  也许有人会问,「年轻人买不起房子,怎么敢生孩子?」事实上,这七年来,有六年新生儿都超过19万,去年更超过21万人,这让我相当欣慰。政府先後推出了「青年安心成家方案」跟「购屋优惠贷款」,一共协助26万户家庭减轻居住负担;我们也连续五次调涨基本工资,希望由政府带头,将整体薪资水平向上提升,这都是以前的政府做不到的。

  我在现场也看到了许枝主先生,他是屏东新园种芦笋的农民。我2007年9月在屏东home stay的时候,寄住在养鸭人家欧芳荣先生家里,清晨捡完鸭蛋,就去高屏溪堤防上跑步,看到许先生和他的大黄牛在犁田。後来,我还帮许家的两头黄牛取了名字;枝主兄,你们家的「许大枝」、「许小枝」都还好吧?当时我在许大哥的允许与指导之下,亲自拉着老母牛许大枝犁田10分钟。田犁完了以後,老母牛还「哞」的叫了一声。我有点不安的问许大哥,「伊是怎么了?」许大哥还蛮幽默的跟我说:「伊真欢喜啦!」我认识许先生的时候,他已经年过六十,仍然亲自带着黄牛耕种他的芦笋田。像许大哥这样的情况,在台湾的农民当中非常普遍,我们的农民年龄偏高,耕地偏小。我在跟许大哥见面之前,我就一直在想,怎么改革我们的农业,让耕地变大、让年轻人回到农村。我当时和许大哥讨论我们要推动的「小地主大佃农」政策,也就是让年长的农民,把土地租给愿意耕种的年轻人,不但老农可以拿租金退休,也能为农业注入新的活力。许大哥听我讲完,只问了一个问题,「阮土地以後 会无去?」我说:「当然不会啊,农民拥有的土地权利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他想了一下,点点头说:「按呢会使」。我听了就放心了,决心全力推动这个政策。

  七年来,「小地主大佃农」成果斐然。三万多老农小地主,将农地出租给1600多位大佃农。每人经营面积是岛内农户平均的8倍,大大提高经营效率。而大佃农平均年龄45岁,也比岛内农民平均小17岁。此外,在政策推动下,去年台湾休耕地面积,已经比2007年上任前减少了一半以上。再配合我们的农村再生政策,我相信,七年来的农业改革,已经成功的为台湾的农业带来新的生命力。

  我们不但把青年带回农村,也把台商带回台湾。今年1月,我到台南亚猎士公司,见到了谢昀芷总经理。

  这家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专业自行车铝合金轮圈制造厂,市占率百分之50到60,世界第一。

  谢总经理跟我说,大陆自行车市场快速发展,他们公司原本打算到山东设厂,但因为两岸在2010年签订了「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也就是ECFA,关税从百分之12降到零,亚猎士就决定不去大陆设厂了,反而在台湾扩大投资,预计今年台湾本地员工的人数,将会比2010年成长百分之50,把就业机会留在台湾。我们为亚猎士鼓个掌好不好?

  其实不只是亚猎士,也不只是自行车产业,所有ECFA早收产业去年对大陆的出口,比2010年成长百分之36,这其中有接近五成的金额是由中小企业所贡献。

  有些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甚至成长了6倍以上!这证明我们推动两岸经贸互动,不仅增加贸易量,更带动中小企业的大幅成长。签了ECFA之後,我们与日本、新西兰、新加坡,都分别签署贸易与投资协定。我们对大陆的出口总额上升,但占总出口比例反而下降,这就是「多元市场,分散投资」的成效。

  这些成就,之前的政府做不到,我们凭什么做到?

  原因很简单:七年来,政府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维持台海「不统、不独、不武」的现状,以务实的精神,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基础上,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两岸已经签署了21项协议,达成了2项共识;来台就读的陆生人数,也从我上任前的823人,增加到现在3万2千多人,成长约40倍。两岸之间的交流,不是只有经贸往来,更有教育、文化与社会的互动,为两岸永续和平奠定基础。

  我们今天在现场也看到了前基隆海巡队的陈泗川队长, 他是我们保钓护渔的海巡悍将。2012年7月,在一次保钓护渔行动回到台湾之後隔天,他的父亲就过世了,我听到这个消息,很不忍,打电话安慰他,谈了10几分钟。我到现在心里都还在感叹,这样一个为了扞卫“国家主权”,公而忘私的人民公仆,实在令人敬佩。我们大家给陈队长一点掌声好不好?

  2012年9月24日,苏澳区渔会发起「为生存、护渔权」行动,58艘渔船在12艘海巡署舰艇的护卫之下,前往钓鱼台海域进行和平抗议。陈泗川队长事後告诉我,当时海面上满满都是日本公务船,各种型号的船,以前没看过的,当天都看到了。

  当时,日本海上保安厅34艘舰艇,不断对台湾渔船喷射强力水柱。我们的海巡舰艇当场也以水柱回击,绝对不让渔民在中国海域受到伤害。最後,台湾渔船抵达钓鱼台2.1海 处表达心声,并且安全返回,第二天全球媒体大幅报导,让全世界都看见“中华民国”扞卫“主权”、保护渔权的决心。

  我们虽然不惧怕冲突,但我们更珍惜与邻国之间的和平。2013年4月,台湾依据「东海和平倡议」「‘主权’无法分割,资源可以共享」的精神,跟日本签署了《台日渔业协议》,解决台日长达40年的渔业纠纷。陈队长跟海巡弟兄勇敢的护渔行动,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刚刚讲的是东海,现在,我再讲一个南海的例子:

  大家对於2013年5月9日发生的广大兴28号渔船事件一定记忆犹新,当时菲律宾海巡队员违法杀害台湾渔民。政府在第一时间要求菲国政府道歉、赔偿、缉凶、与协商渔业协议,後来更动用11项对菲国的经济制裁,可以说倾全台之力为渔民争公道。菲律宾对我方每一项诉求都有正面回应。我们也把东海和平倡议的理念扩及南海,跟菲律宾进行渔业会谈,现在双方对「台菲渔业事务执法合作协定」有了共识。最近有一个明显的例子:5月7号被菲律宾留置的屏东渔船「升丰12号」,在一周之内就平安获释,这就是双方建立合作机制的具体成果。

  这样的结果是平白得来的吗?不是,这是我们努力争取的结果。这些年的进步,对比一下,就可以明白:

  我上任前的2006年,台东渔船满春亿号遭到菲律宾警方开枪扫射,陈姓船长身亡,但当时的政府无力追究,到现在凶手仍然没有受到制裁。

  这几年来,我们积极的在国际社会护“主权”、争尊严。去年,台湾已经连续6年以"正式"名称以及部长身分应邀出席「世界卫生大会」,也就是WHA,卫福部蒋丙煌部长现在也还在日内瓦开会。而全球给台湾人免签、落地签或签证便利的国家与地区,1990年是54个,2008年还是54个,我上任到现在,已经扩大到142个了,增加了88个,大家出国常去的地方更有百分之98不需要签证。“国家”受尊敬,人民就有尊严,这才是“主权”的真实意义,这才是真正的扞卫“主权”!

  七年过去了,值得我们诉说的故事当然不只这些,还有很多很多。这些故事,说的都是过去七年台湾的成长与改变,是我们全体台湾人民打拚的成果,大家有目共睹。我一直以「繁荣台湾、和平两岸、友善国际」为目标,努力为台湾打好基础,培养实力。七年来,由於政府与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确立台湾的发展方向;未来,不论由谁执政,都应该延续下去。

  尤其是过去七年来,我们在两岸和平获得的成果,得来不易,必须用心珍惜,努力维系。我们一定会积极推动《两岸协议监督条例》以及几项已签署的协议在立法院审查通过,让两岸关系继续走在和平与繁荣的康庄大道上,不断往前迈进。

  我们也要持续照顾弱势。把房屋租给弱势家庭的爱心房东,我们会给他部分的免税优惠;未就业的民众,我们会提供育儿津贴,预计明年每个月会有17万个儿童的家庭因此受惠;3岁以下儿童就医的费用,政府也会补助,预计明年会有超过1200万人次受惠。

  五天前,「劳动基准法」修正案通过了,规定每周工时不得超过40小时,以保障劳工权益,有340万劳工受益;「长期照顾服务法」也已通过了,76万家庭、200万人因此受益。我们会继续推动「长期照顾保险法」立法,照顾年长者,也照顾我们自己的未来。我们也会努力推动房地合一实价课税,打击短期投机,落实「居住正义」。任期迈入最後一年的此刻,我们没有松懈,也不会畏惧困难。

  此外,我要特别提醒大家,虽然去年台湾的经济表现不错,在睽违16年後重登亚洲四小龙第一名,今年第一季也是四小龙冠军。但今年全球经济依然危机四伏,我们必须要做好准备,随时因应可能的挑战。未来一年,政府会持续推动各项产业转型政策,鼓励青年创业。

  我们也会致力於国际经贸整合,力求参与跨太平洋夥伴协定(TPP)与区域全面夥伴协定(RCEP)的协商。

  这些年来,我很感谢大家的肯定与支持,但我也听到了批评与反对的声音。我知道,过去我们推动的部分政策,确实让一些人不满,其中也包含许多我的支持者。对於这样的结果,我内心确实过意不去,而每次政策决定时,我心里也往往陷入挣扎。但是,身为台湾的领导人,我要对人民负责,也要对我们的下一代负责,更要对台湾的永续发展负责,我必须做出正确的决定。这些决定,真的都很艰难,但我没有後悔。

  举例来说,我们在2012年推动的油、电价格制度化政策,批评、反对的声浪相当大。我当时就说过,这项政策的决定非常困难、痛苦,而且绝对不讨好。但是我心里很明白,能源价格的制度化、公式化、市场化,势在必行,不能回避。最近,我们终於也完成了电价的公式化,电价平均调降百分之7以上。我们为能源价格建立了可长可久的制度,油、电价格从此照着制度走,不再是政治操作的工具了。这只是一个例子,希望能够说明我尽力留给台湾、留给人民的改革成绩与用心。

  对於改革过程所引起的风风雨雨,我负全部责任;然而,我也有信心,这些决定,都禁得起时间的检验。

  我会永远记得,台湾人民在两次大选所给我的,不是个人的荣耀,而是沉重的付托。只要能透过我们的努力,打造一个更幸福的台湾,给子孙更美好的未来,我愿意让这些批评与责难到我为止,一切由我承担,让下一任政府在这些改革成果之上,持续与所有台湾人一同稳步向前。

  我的任期还有一年,能做的事,还有很多。我希望未来这一年,是和解与团结的一年。和解,让我们能够沟通;团结,让我们能够携手。接下来的一年,乃至更长远的将来,我还会继续努力,坚持改革,不会松懈,也希望全体台湾人同胞凝聚共识,为我们的下一代共同创造一个更受人尊敬、让人感动的台湾。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