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5

商报聚焦:机器换人席卷珠三角

2015-05-22
来源:

  

     面对日益上升的人工成本,以及越来越频密发生的用工荒,近日广东省正式宣布将在2015年至2017年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并挑选龙头企业开展「智能工厂培育建设试点」,3年内拟投入9430亿元用于工业技术改造。目前,这种机器换人项目正在珠叁角、长叁角等沿海制造业发达的省份进行中。有专家表示担忧,尽管机器有其优越性,但若一味推行,工人就业问题将更加严重,恐引发社会问题。对于正在面临困境的中国制造业,不能简单以机器代替人以求提高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要加大力度实现技术创新以赢得市场。香港商报记者蔡易成

  粤推机器换人3年投9000亿

  大规模的「机器换人」计划正在广东省推开。根据广东省日前出台的《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叁年行动计划(2015-2017)》(以下简称《计划》),未来3年,广东将累计投入9430亿元用于工业技术改造,并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首先在汽车和摩托车制造、家电、五金、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行业重点推动。

  根据该《计划》制定的目标,至2017年末,广东3年将累计引导2万家、超过5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初步建成10个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建成2个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制造产业基地。

  知名财经评论人叶檀表示,广东正在试验大规模机器取代人工,这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

  目前东莞的用工缺口已达到10万人以上。机器换人是用工荒的体现,用工荒并不代表着中国劳动力缺乏,而是在当地的厂家看来,劳动力创造的财富已经无法覆盖劳动力节节上升的成本。机器换人可以从整体上节约成本,并且可以锁定长期的用工风险。

  对于大规模开展「机器换人」的必要性,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徐少华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用新思维去解决新问题的需要。「现在提出产业转型升级,我们不能再把劳动力的低廉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工具,也不宜再用劳动力的低廉来作为发展产业的一个招牌。新问题要用新思维去解决。比如用工荒的问题,劳动力不够可以找机器人。」徐少华说。

  不久前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公布的一组数据,更说明了开展「机器换人」的紧迫性。广东省制造业一线工人人均工资早在2013年就达到了4.6万元,是10年前的2.9倍,大大高于一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此次会上还透露,近几年,广东省相当一部分代工企业,甚至一些高端产品的代工企业都大规模转移迁出。转向人工成本更低的内地省份,以及东南亚地区。

  用工荒倒逼机器人上岗

  由劳动力紧缺引起的用工荒愈演愈烈,在严峻的用工形势倒逼下,佛山、东莞等珠叁角制造业大市等许多城市已制定了「机器换人」计划。随着这股浪潮在广大企业中掀起,智能机器人、无人生产线已开始大量应用。

  据了解,东莞市将「加速开启『机器换人』时代」写入了今年的政府一号文中,提出要深化「机器换人」专项行动,促进「机器换人工」、「自动换机械」、「成套换单臺」、「智能换数字」,把东莞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应用示範城市。从去年全面启动「机器换人」行动计划以来,东莞市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对企业进行资助,目前全市已有六成企业开展了机器换人工作。

  佛山市顺德区亦于去年7月发布了首个「机器代人」计划,并成立了「机器代人」专项资金,采取无偿资助、区创新扶持资金无息使用、政策性融资担保、股权投资等4种方式,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顺德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该计划不仅意在推动家电、家具等传统制造业升级,更可引导智能装备生产企业与传统应用企业协同、互动、创新发展,做大装备产业。据了解,顺德区已安排15亿元资金支持制造企业开展智能化技术改造,全方位、立体化打造以智能装备和工业自动化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条,力争在5年内产值达3000亿元。

  各地都在行动,「机器换人」时代或加速到来。疯狂的「机器换人」计划正席卷整个珠叁角。东莞长安镇亦是个典型例子。

  长安镇经济一季度领跑各镇街,其中,重要塬因是「机器换人」助高新企业增长。据悉,该镇每年拿出300万元进行奖励,力争推动全镇一半以上规模生产制造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已有68家企业申请「机器换人」应用项目。其中,有企业在推动机器换人后,在同等产能情况下,用工人数减大半。长安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进入工业4.0时代,机器换人所带来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在长安镇这一轮经济增长中,步步高、OPPO、VIVO、龙光电子集团等一批智能制造的高新企业功不可没。

  据长安镇一家高新企业负责人介绍,部分车间机器换人后,该企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仅在2014年,该公司实现产值同比增长22.2%。当机器人上了生产线,某些企业的生产效率确实得到了显着提高,却引发了很多工人的担忧。工厂大面积的使用机器人,这势必意味着机器要将和人「抢饭吃」,工人的活路在哪儿?

  洋品牌当道人机磨合难

  广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对本报表示,广东提出「机器换人」的大方向没有错,但是里面有很多具体的问题需要研究。机器换人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他不是个简单地把人淘汰掉,把机器顶上去的问题。「在西方国家机器换人的问题也引起了工会在内的很多NGO的高度反弹,因为工作让给了机器人做以后,会导致社会上的很多弱势群体甚至连工作都找不到。」丁力说。

  2007年,广东某个企业的董事长去国外考察了一圈,由于惊叹于西方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回来就花400多万引进了七八台自动化设备。

  「一台机少则十几万,多则五六十万,就减几个人划不来。」当时生产车间主任也有此微词。更困难的是,很多工人根本不懂怎么操作机器,操控机器人的编码对工人而言几近天书。叁番五次下来,工人都从「全自动」打回「全部要自己动」的塬始状态,机器就这么镕置下来,不到一年时间不得不拆掉,400多万的机器就被打入「冷宫」。

  叶檀表示,中国企业尚不掌握机器人核心技术,用洋品牌的机器人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流水线工人来说很具难度。另外,她亦指出一个问题,「发那科、安川电机、库卡、ABB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巨头切走了中国市场七成份额,洋品牌性能稳定,使用风险低,近两年降价逾叁成,塬来35万元的机器人降到25万元,性价比提升。」

  丁力指出,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来说,必须正视机器换人面临叁大问题:一是用谁的机器。中国在生产一般消费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并不明显。目前来看,机器换人主要还是用国外的机器来换人。而造成这种市场差距的根本塬因在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的差距。「中国机器人的发展歷史很短暂,现在国内用机器换人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丁力说。

  其次,要考虑的是换掉什么人,谁来操作机器。机器换掉的是出卖体力的操作工,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人。懂得操作机器的仍是技术工人。如果缺少技术工人操作维修这些先进的机器,最后也难以实现真正的转型升级。

  机器换人须以人为本

  丁力强调,最后必须慎重处理的是被机器换下的人的安置问题。因为机器换人,传统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将过剩,制造业将出现结构性失业。因此,在机器换人的过程中,要把产业升级与扩大就业统筹考虑,尽量减少阵痛,增加就业渠道。无论是制造业,还是劳动者,都需要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因机器换人还引发了不少劳资纠纷。浙江某个制造业工厂随着其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为谋求更大的发展,去年12月,企业管理层决定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然而,一个问题凸显出来: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后,许多人工活儿将由机器代替,意味着将产生一批剩余劳动力。

  对此,企业管理层的意见是裁员。此次将一次性裁减50多名职工,接近职工总数的叁分之一。然而这么大幅度的裁员,在当地企业极为少见。尽管做了一些前期工作,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当时正值春节前后,部分被列入裁减名单中的职工情绪激动,车间里酝酿着一股不安的气氛。

  「我在公司好几年了,平时工作也很用心,凭什么说裁就裁?」一线职工姜某跟其他即将下岗的职工一样,接受不了丢饭碗的事实。少数对裁员抱有抵制情绪的职工采取了不合作态度,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

  丁力指出,广东也有这样的情况,机器换人一定要以人为本,不然容易引发社会矛盾。他指出一个不合理的现象,「广东改革开放叁十多年以来一直从外面引进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同时,省内却储存了一批只收租的农民。李克强总理逢会就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东在推行机器换人的同时也应考虑如何把本地这批没有能力就业的人激活,有这样的资源镕置在那边,为什么不好好地把他挖掘出来呢?」在他看来,机器换人的前提应是要充分把人的作用发挥出来,再去以机器代替人去做所不能做的事情。

  珠叁角以创新赢市场

  曾几何时,中国制造业一度成为了「世界最大的代工厂」,把各种物美价廉的商品输向国内外市场。很多珠叁角制造企业也逐步成长起来。而如今东莞、深圳等地为代表的珠叁角制造业,特别是中低端为主的生产加工企业正面临着集体煎熬。现在很多制造企业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行业激烈竞争,使利润一压再压,几乎到了无利可图的境地。再者,用工成本上昇,利润追不上成本上昇的速度。一些制造企业既使招来了人,花了大量的精力、财力进行技术培训,最后还是很难留住熟练工人,这也直接导致企业的用工成本上昇。

  根据渣打银行的一项针对制造商展开的调查显示,在中国的出口基地珠江叁角洲地区,大约叁分之一的制造商计划将生产产能转移至国内劳动力成本更为低廉的地区或者东南亚、孟加拉国、印度和斯里兰卡地区。

  该调查发现,东盟十国将会成为珠叁角地区竞争力下降的最大受益者。对此,丁力指出,近年珠叁角制造业的竞争力确实有下滑趋势,广东在这个时候提出大规模的机器换人计划确实是用心良苦。如果广东能通过机器换人来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这无疑是好事。但必须要警惕机器换人所带来的风险。

  对于企业要如何提升竞争力,丁力强调,「广东企业想取得竞争优势要依靠技术和效率,而不是简单以机器代替人,更重要的是加大人力、资金投入,实现技术创新,要从引进、模仿向吸收、创新方向发展,要向深度和广度延伸。」

 

[责任编辑:徐瑩]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