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1

淮河支流成黑水河 農民種出空殼小麥

2015-05-25
来源:京华时报

受污染的三浦大溝。

污水處理廠外挖土機正在作業。污水處理廠外挖土機正在作業。

廠邊溝渠的垃圾成堆。京華時報記者 韓林君 攝廠邊溝渠的垃圾成堆。京華時報記者 韓林君 攝

  5月20日,記者探訪安徽蚌埠市境內的淮河支流三浦大溝和沫沖引河發現,河水呈深褐色,漂浮著大量死魚,水質為劣V類。經調查發現,此次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作為附近工業園區治污最后一道防線的污水處理廠建設出現諸多問題,嚴重影響附近村民的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安徽省環保廳已督促淮上區環保局盡快解決污染問題。

  □現狀

  淮河支流再現“黑水河”

  20日,三浦大溝、沫沖引河呈深褐色,河面上有大量的白色泡沫。一處岸邊堆積著大量的農藥袋,漂浮著的大量死魚在被打撈上來。在淮上區精細化工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簡稱沫河口工業園區)上班的陳先生說,當天的情況還不是最糟糕的,由于前幾天下了雨,兩條河里的污物被稀釋了很多。目前,一些工廠因為查得比較嚴,索性停產,給工人放了假。而在農業的灌溉季節,當地環保部門也會從淮河倒灌一部分水進入兩條支流,緩解河水的污染問題。嚴重的時候,河水會散發出一股惡臭味,顏色會變成深黑色,當地人稱它是“黑水河”。附近一些廠子旁邊的溝渠中,記者看到漂著黃褐色油污,或者繁殖了大量綠色藻類占滿水面,溝段發出刺鼻氣味。這些溝渠部分可以直接排到三浦大溝內。

  5月22日,淮上區環保局陳局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早在5日,安徽省環保廳通報了多起環境違法案件。其中,位于安徽蚌埠市淮上區的淮河支流三浦大溝、沫沖引河受到近旁沫河口工業園區的污染。水中的氨氮和化學需氧量等指標均為劣V類標準,嚴重影響淮河水環境。所謂劣V類水的主要指標是每升水中氨氮含量超過2毫克,化學需氧量超過40毫克。劣V類水質確實無法再用于農業生產。

  缺污水管網廢水直排大溝

  陳局長說,安徽省環保廳在通報沫河口工業園區污染問題時表示,沫河口工業園區未建設污水收集和雨水管網,工業廢水不能通過管網進入園區污水處理廠處理,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直接排入三浦大溝,最終進入淮河。大部分涉水企業均通過槽罐車將廢水運輸到園區污水處理廠和蚌埠市第一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廢水運輸過程中存在監管盲區和不確定因素,造成很大風險隱患。

  陳局長表示,根據他們自查,園區內只有兩家企業擁有管道可以將污水直接排放到污水處理廠內。其他企業只能在自己廠內對污水做初步處理后用槽罐車運到污水處理廠進行再次處理。造成管網不健全的原因還需要追溯到工業園建設之初。當時,五河縣對管網工程進行了公開招標,但是中標企業在建筑管網的過程中因為自身經濟問題終止了工程,溜之大吉。五河縣再次招標卻無人愿意接手這個燙手山芋。重建管網的事情就一直擱置。淮上區環保局接手該項目后,一直在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希望能夠盡快完成管網建設。但是,資金的籌措同樣困難,因此一直拖到現在。

  記者從蚌埠市五河縣官方網站上看到了沫河口工業園區的介紹。工業園始建于2008年,初期投資15.8億元,占地10平方公里左右。其中,按照規劃,有一座耗資6000萬元的日處理能力2.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該處理廠應該負責所有排放污水企業的污水處理。

  但是目前,該處理廠的處理能力只是由最初的每天300噸提升到每天600噸,一直無法達到規劃要求,每天有100多噸的污水需要運到蚌埠市第一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從工業園到第一污水處理廠有近30公里的路程。

  已處理過污水難說“干凈”

  陳局長說,安徽省環保廳還提到,即使是園區內的污水處理廠,也存在嚴重環境問題。該廠一期改造項目于2011年底改造完成并投入運營,到檢查時仍未通過環保設施竣工驗收;也沒有建設中控監控平臺,污水進出口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長期損壞,不能正常使用。這就意味著污水處理廠處理過的污水缺少實時數據的監控,處理廠無法保證流出去的水是完全符合標準的。

  根據淮上區了解到的情況,有些設備的損壞時間超過了一年。這期間,污水處理廠一直在運營。陳局長說,處理廠的工作人員都是按照標準流程進行污水處理,他相信,排出去的污水應該是符合標準的。但是,沒有相應的監控設備提供的實時數據,就無法避免工作中的偏差;因此,他也不能排除污水處理廠排出的水也是水污染的源頭之一。

  陳局長說,三浦大溝和沫沖引河水容易受到污染也有其“先天不足”的原因。這兩條河的流速很慢,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在枯水期甚至出現淮河水倒灌的現象。因此,雖然污水處理廠排放的污水是符合標準的,也容易造成污染物的長期累積,導致水質的下降。

  企業抱怨政府承諾未兌現

  陳局長介紹,目前,園區內入駐企業27家,其中有10家涉水企業,主要是精細化工行業和高新技術行業的工廠。淮上區國家稅務局透露,按照往年的記錄,每年沫河口工業園區的年稅收額能夠達到300多萬元。但是,今年因為化工行業不景氣,園區內很多工廠都處于半工半休的狀態。

  提起污染問題,工廠經理們也是滿肚子的苦水。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經理石先生說,從他們入駐園區以來,政府承諾的排污管網就一直沒有接入工廠。廠區的設計又沒有排污口。因此,他們只能在污水于廠子里進行自行處理后,進行罐裝,再運到廠外的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這樣不僅增加了廠子的費用,在運輸過程中存在的溢灑現象也會污染廠區內的環境,增加二次清理的成本。如果他們處理不力,還會遭到環保部門的處罰。

  □走訪

  受污河水 灌溉出空殼小麥

  當地的農民世代用這兩條河的水直接灌溉,但是現在卻不得不從別處挑水灌溉。在附近耕作了20多年的張大媽說,早在四五年以前沫河口工業園區正式建成以后,這兩條河就開始發臭,水質變得越來越差。大概是去年開始,用河水澆灌的小麥生長出現了異常,很多麥粒只長空殼,里面卻沒有麥粉。不僅是小麥,自己菜園里種的茄子、青椒等作物也長得很小,產量很低。

  以前在三浦大溝上養鴨子的李大爺,今年也不再養鴨子。因為他的鴨子吃了三浦大溝里的魚蝦很容易生病,長膘也慢,并不賺錢。李大爺說,自從河水被污染以后,河里的水產大量減少。現在周圍的居民已經不敢再吃河里的水產了,連家禽吃了也容易生病。

  60米深井 打不出“放心水”

  受到影響的不僅僅是農業生產。居住在于家村的張大媽說,她們村子里的井現在越來越深。四五年前井深只有18米,現在即使打到60多米,井水還是有一股難聞的味道,水燒開以后還黏乎乎的。沒辦法,張大媽只能在家中添置了凈水器。一臺凈水器需要2000多元,還需要定期更換濾芯;這對于耕田為生的張大媽家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但這已經是比較便宜的凈水方法了。在于家村還有的人家直接從沫河口鎮購買2元一桶的桶裝水。但是,對于像張大媽這樣三代同堂的家庭,這種方法開銷更大。

  □措施

  整治方案要求7月建成污水管

  5月19日,淮上區環保局聯合財政局等部門共同制定了沫河口工業園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方案。方案中要求,園區內未建成的雨、污水管道在7月15日之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實現污水全部通過管網接入園區內的污水處理廠。對污水處理廠內目前損壞的中控監控平臺、進出口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等進行重新安裝,增加必要的監測儀器和人員。為了更好地應對日益增加的污水處理需求,污水處理廠的日處理能力將增加到每天2100噸,將園區內的生活污水也納入處理范圍。在資金投入方面,僅污水處理廠的升級改造就將花費450萬元,加上管網建設的投入將超過500萬元。

  22日,記者在園區看到,園區內的污水處理廠已經關閉,在廠外幾臺挖土機正在工作,一根黑色橡膠管裸露出來。陳局長說,這根橡膠管是各企業污水匯集到處理廠的主管道之一。污水處理廠應該要關停到今年8月份。在此期間,園區制定了新的污水處理方案。一部分企業將被停產、限產。

  短期內自來水將接入村民家

  對于三浦大溝和沫沖引河水質的恢復,陳局長表示,經過環保局引入淮河水進行稀釋等初步治理手段,目前兩條河的氨氮含量已經從原來的每升1.5毫克以上,降到了每升1.5毫克以下;化學需氧量已經從原來的40毫克以上降到每升30毫克以下,符合國家IV類水標準,不僅適用于農業生產,還可以作為非人體接觸的娛樂用水。

  對于附近村民反映的地下水受污染的情況,陳局長表示,目前,沫河口鎮正在對沫河口工業園區附近的土壤進行采樣檢測,等到檢測得出結果后,環保局將對癥下藥,改善地下水的水質。目前,還無法估計,恢復地下水的水質需要多少費用。依據以往的經驗,地下水水質的改善往往是比較困難的。5月22日,淮上區政協主席錢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淮上區正在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自來水在短期內就將接入村民家中,他們也不必再使用地下水。

  □困境

  環保局稱編制少忙不過來

  蚌埠市政府將各工業基地的管理權由市環保局下放到各區環保局。因此,對于沫河口工業園的污染情況,市環保局5月21日接受采訪時表示,只是對淮上區環保局進行意見指導,對具體情況不了解。

  當地有些村民質疑,為什么淮上區環保局沒有及時發現污染問題,等到省環保廳通報之后才進行徹查。省環保廳的通報中也提到,當地環保部門在監管過程中存在盲區和大量不確定因素。陳局長無奈地說,沫河口工業園的27家企業完全依靠淮上區環保局6名在編人員的管理,其中經驗豐富的員工并不多。每每遇到市民舉報污染情況,陳局長都是親自到現場勘察情況。陳局長說,人力的短缺讓自己部門實在無力做到嚴密監控每一家企業。而增加環保局的編制是自己期盼已久卻不敢強求的事情。一般來說,增加編制需要經過層層審批,還需要與市里的規劃保持步調一致。據他了解,市里幾年都沒有擴編編制,即使擴編也未必會分攤到自己部門。

  淮上區政協主席錢先生表示,對于淮上區來說,沫河口工業園就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確實增強了淮上區的經濟實力,豐富了淮上區的工業種類,為淮上區帶來了經濟效益。但是,另一方面,安全生產、環境治理等問題就像是一把利劍時時刻刻懸在淮上區的頭頂,讓淮上區監管的壓力很大。陳局長也說,站在環保局的角度,他也希望工業園區內一家涉及排污的企業都沒有,這樣會讓自己的工作壓力小很多。

  □鏈接

  曾有市民 網上舉報排污

  早在2013年,有市民在網上舉報稱,有一家當地從事橡膠生產的企業向地下直接排放污水。他是在該廠隔壁挖地基建廠時不小心挖出了橡膠廠鋪設的管道時發現的。根據他拍攝的圖片,管道內是紅色的液體,不斷地向地下排放。陳局長說,2013年工業園還屬于五河縣管轄范圍,自己對當時的情況并不清楚。但是,他記得在2013年時,確實對沫河口工業區的一家橡膠企業進行了查處,應該就是這家違規排放污水的企業。

  在環保廳通報水污染問題后,淮上區環保局組織人力對園區內企業進行徹查,發現了三家存在污染問題的企業。其中,兩家企業因為違規遺撒化工原料,露天擺放原料桶造成了地表水的污染;另一家存在排氣污染問題。在以前的檢查中,陳局長還發現過有企業將未處理的污水直接倒在廠子外面的溝渠中,而部分溝渠中的水是可以進入三浦大溝和沫沖引河的。另外,陳局長也不能排除部門企業存在直接向河流偷排的情況。環保局曾經與公安部門聯合調查,在水里檢測出強酸、強堿。陳局長承認,這種明顯的化學成分應該代表著存在企業偷排的情況,但是因為監控不到位,并沒有抓到偷排的真憑實據。

  京華時報記者 韓林君

  (原標題:淮河支流成“黑水河”污水處理或成排污)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