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2017普选只待议员投票东风

2015-06-01
来源:香港商報

王光亚昨强调,只要有百分之一希望,中央会尽百分百努力通过政改方案。中通社

  昨日,港澳办主任王光亚、全国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员会主任李飞、中联办主任张晓明在深圳与本港54位立法会议员会面,进行了坦诚沟通。王光亚表示,中央坚定不移、诚心诚意支持落实2017年香港特首普选,强调无论遇到多大阻力,中央政府都会作最大努力。他呼吁议员把握香港民主发展的历史机遇,观大势、顺民意、担道义,成为推动香港民主发展的建设性力量。王光亚不讳言,对於泛民中极少数别有用心、视香港为独立实体的「死硬派」、「顽固派」,中央立场就是坚决斗争,具体到行政长官普选制度设计,就是要把这些人排除在外。 香港商报记者 林骏强、李淇

  54位议员会京官

  54位立法会议员於深圳五洲宾馆与王光亚等3位中央官员会面,当中包括40位建制派议员及14位泛民主派议员。行政长官梁振英、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律政司司长袁国强等官员亦一同列席。

  会面第一阶段中,多位泛民、建制派议员递信或文件表达立场,随後中央官员跟全部议员会面,其中有11位议员发言,包括7位建制派议员、4位泛民议员。发言的建制派议员包括民建联主席李慧琼、经民联主席梁君彦、自由党党魁方刚、工联会议员陈婉娴、独立议员谢伟俊、工业界议员林大辉,以及「建筑、测量及都市规划界」议员谢伟铨;发言的泛民议员则有公民党党魁梁家杰、民主党议员黄碧云、工党议员何秀兰,以及教育界议员叶建源。3位中央官员一并作出回应,并发表讲话,全程进行约2小时。

  会面进入第二阶段时,40位建制派议员退席,留下14位泛民议员单独跟中央官员会面,交流同样进行了约2小时。

  不为一党一己私利所束缚

  王光亚呼吁议员顺应民意,支持普选法案通过。他表示实现2017年普选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需要在座各位议员拿出勇气和担当,投下决定香港民主进程的关键一票。」王光亚提出三项重点:第一,本港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民主成果。他形容香港民主历程开端於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转折,并称香港民主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始终伴随纷争甚至曲折。他亦提及去年非法「占中」,指出在中央坚定支持下,特区政府广泛团结香港各界人士,顶住压力,以正压邪,稳妥处置违法活动,维护香港大局稳定。

  第二,王光亚呼吁议员把握香港民主发展的历史机遇,每位公权在身的人都要观大势、顺民意、担道义。他认为走出政治争拗的惯性怪圈,实现2017年行政长官普选,可为香港营造一个和谐安乐、充满正能量的社会环境。他也希望立法会议员面对政改方案,持有求大同、存大异的精神,顾大局、讲大义的境界,以及不为一党一己私利所束缚的勇气。

  第三,王光亚呼吁议员放下包袱,成为推动香港民主发展的建设性力量。他指泛民中有两类,一类是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并批评他们打着「民主」幌子,把香港视为独立政治实体,肆意曲解基本法,阻挠特区政府施政,顽固对抗中央管治,甚至勾结外部势力,鼓吹、支持「港独」等分裂势力,妄图颠覆中国宪法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言行超出「言论自由」、「争取民主」的界限。他续指,这类人虽然人数不多,但危害不小,不仅是「反对派」,而且是「死硬派」、「顽固派」。

  中央对「死硬派」坚决斗争

  王光亚不讳言,对上述这部分人,中央立场坚定而明确,就是坚决斗争,决不含糊。具体到行政长官普选制度设计,就是要把这些人排除在外,不仅要限制他们「入闸」、阻止他们「出闸」,即使他们侥幸当选,中央也坚决不予任命,否则既非香港之福,更是国家之患。

  王光亚又指,另一类是大多数泛民朋友,他们很多人关心国家发展和香港前途,赞成国家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拥护「一国两制」方针和宪法确定的国家政治体制。他表示,虽然一些人的某些政见与中央不同,在民主理念、实现的方式等与中央看法可能不一致,但他们认同「一国两制」、认同宪法和《基本法》。他希望与他们有更多机会进行沟通。

  普选有1%希望就尽100%努力

  三位官员会後见传媒时,王光亚形容会面气氛不错,双方有交换意见,强调中央尽一切努力达致普选,即使有1%的希望,也会尽100%努力去争取。王光亚批评有小部分人借外部势力反对中央。提到政改一旦被否决时责任谁属,王光亚指市民自有判断。

李飞:政改投票是支持「一国两制」试金石

  昨日,在与香港立法会议员会面时,基本法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李飞呼吁议员支持政改方案,并重申政改原则及其法律基础。他表示议员就政改方案的投票决定,是支持或反对「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试金石。他亦重申基本法是普选的政治法律基础,而人大「8.31」决定也不存在未实施就加以改变的可能性。  香港商报记者 林骏强、李淇

图为李飞主任发言。香港中通社

  议员决定选民能否普选

  昨日,李飞直言,2017年能否实现普选行政长官,决定权在议员手上:「你们在立法会投下支持普选法案的一票,500多万香港合资格选民就可以在2017年行使普选行政长官的权利;你们在立法会投下反对普选法案的一票,就可能剥夺他们的这种权利。」李飞进一步指出,这是支持还是反对「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试金石,是转向合作共赢正道,还是继续走对抗俱损歪道的分水岭。他表示在这关键历史时刻,衷心希望议员回到基本法轨道,旗帜鲜明地共同扞卫香港来之不易的法治,共同维护作为香港法治之魂的基本法,以支持普选法案,表明拥护基本法的坚定立场,并以支持普选法案作为新起点。

  普选须贯彻「8.31」决定

  李飞在说明基本法是行政长官普选的政治法律基础时点出四点看法。第一,他指基本法对行政长官普选有明确规定,必须严格遵守。

  第二,人大「8.31」决定严格遵循了基本法规定,必须得到贯彻落实。

  普选法案是最佳制度

  第三,特区政府於4月22日提出的普选法案,贯彻落实了基本法和全国人大「8.31」决定,这套普选制度是民主、开放、公平、公正的,是切合香港实际情况的最佳普选制度。

  第四,普选法案充分吸纳了香港社会各种合理意见,有广泛的民意支持。他指出,「有些香港朋友可能觉得他们的意见没有被采纳,这要看什麽意见。比如『公民提名』、对提名委员会进行根本性改造的意见,确实没有被采纳,因为这不符合基本法的规定,他们可以提出违反基本法的建议,我们不能做违反基本法的事情。」张晓明:票债票偿恐非危言耸听

  昨日,中联办主任张晓明跟立法会议员见面时表示,议员在政改方案投票选择上需权衡利害得失。他并表示判断某个政团、某人是不是与中央搞对抗,不仅要看历史表现,更要看现实表现,特别是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的取态。香港商报记者 林骏强、李淇张晓明表示,议员在投票选择上,关键看怎麽权衡利害得失,并提出需要注意的五点:第一是香港主流民意。他指出,观政改大势要看两方面,一是中央政府推进2017年行政长官普选实现的诚意和决心坚定不移,坚守原则底线不动如山;另一方面,香港社会支持普选法案在立法会通过的主流民意已形成,很紮实、稳固,不可逆转。

  第二是议席得失。张晓明直言:「可以肯定一点,当大多数选民感到他们本来已经到手的『一人一票』选特首的权利,因某些议员不满意或者某些政治考虑而被横加剥夺的时候,必然会用手中的选票来表达他们的不满和愤慨。」他进一步指出:「一些社会人士讲『票债票偿』,恐非危言耸听。」政制争拗「累港久矣」

  第三是对立法会普选的关联影响。张晓明表示,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在行政长官由普选产生以後,立法会选举才可实行普选产生的办法。不过,如这次行政长官普选法案通不过,2020年立法会普选无从谈起,推迟到何年何月也未可知。

  第四是对经济民生影响。张晓明直指政制之争「累港久矣」。他表示当反思这些年香港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分析香港的经济总量和竞争力与同为「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差距日益拉大的原因时,不能不归咎於香港社会气氛高度政治化。

张晓明:票债票偿恐非危言耸听 

  昨日,中联办主任张晓明跟立法会议员见面时表示,议员在政改方案投票选择上需权衡利害得失。他并表示判断某个政团、某人是不是与中央搞对抗,不仅要看历史表现,更要看现实表现,特别是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的取态。香港商报记者 林骏强、李淇张晓明表示,议员在投票选择上,关键看怎麽权衡利害得失,并提出需要注意的五点:第一是香港主流民意。他指出,观政改大势要看两方面,一是中央政府推进2017年行政长官普选实现的诚意和决心坚定不移,坚守原则底线不动如山;另一方面,香港社会支持普选法案在立法会通过的主流民意已形成,很紮实、稳固,不可逆转。

  第二是议席得失。张晓明直言:「可以肯定一点,当大多数选民感到他们本来已经到手的『一人一票』选特首的权利,因某些议员不满意或者某些政治考虑而被横加剥夺的时候,必然会用手中的选票来表达他们的不满和愤慨。」他进一步指出:「一些社会人士讲『票债票偿』,恐非危言耸听。」政制争拗「累港久矣」

  第三是对立法会普选的关联影响。张晓明表示,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在行政长官由普选产生以後,立法会选举才可实行普选产生的办法。不过,如这次行政长官普选法案通不过,2020年立法会普选无从谈起,推迟到何年何月也未可知。

  第四是对经济民生影响。张晓明直指政制之争「累港久矣」。他表示当反思这些年香港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分析香港的经济总量和竞争力与同为「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差距日益拉大的原因时,不能不归咎於香港社会气氛高度政治化。

  泛民应义无反顾迈出艰难一步

  最後,张晓明点出的是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他表示在「一国两制」下,任何政治力量都必须遵守「一国两制」规矩,都应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责任,都需与中央政府保持良好关系,搞对抗没有出路。

  张晓明更指出,判断某个政团、某个人是不是与中央搞对抗,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不仅要看历史表现,更要看现实表现,特别是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的取态:「现在就到了这样一个重要的检验时刻。」他提醒泛民议员,「如果泛民的一些朋友真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调整自身的政治定位和立场,真想走出『死胡同』,真想与中央政府建立互信、良性互动,真想做有益於国家和民族的事情的话,眼前这一步即使再艰难,都要义无反顾地迈出去。」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