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前,参加过松涛水库建设的松涛老兵,如今大多已七八十岁,而这其中有40多人,每月聚会海口一次。
2013年5月的一天,烈日炎炎。头发泛白的谢声濂站在高高的松涛水库大坝上,看左边,绿树连片,看右边,碧波轻漾,脚下,一条大路蜿蜒而去,似乎要把人的目光牵引进历史深处。此次,5位“老顽童”想去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方逛一下。于是,就有了这个酷暑烈日下的回访游。 那放水塔上周恩来的题字依然清晰,那库区里的天湖更显美与魅力。回访老人谈笑着,到水库大坝、电站、管理区,一直到各条水道,目光依恋每一寸角落。
“7万多海南军民肩挑背扛,历经12年,搬走13座大山,建成33亿立方米库容的松涛水库……”,就在几位自称松涛老兵的对视中,谢声濂耳畔不由响起这段话,看着眼前的巨大变化,他激动得双手有些颤抖,真想十指能立刻化作神奇的彩笔,描绘出建设松涛水库时一幅幅轰轰烈烈的画卷。
“有责任、有义务、有必要写写松涛。”回访归来,大家达成这样的共识,并一致推荐由谢声濂执笔。松涛的见证者们年纪都大了,而谢声濂是历经30年从技术员干到退休,既对技术了解,“能把道理说得通”,又写有工作笔记几十本,还有近十年的灌区代表会议工作报告和年度总结都是其起草,“能把事实说得清”,而且一直拿笔,“在文字上能过关”。
“那我只好拼着老命写了!”谢声濂说,有众人相信,有精神鼓励,又有着丰厚的回忆,但是他已近八旬,身体又不怎么好,记忆也常“断片”,“可是我不能把那些东西带进棺材,我要尽人生的最后一次义务!”
诠释松涛精神
为了“这把钥匙”的书,谢声濂不止一次流出伤心与激动的泪水。 尘土飞扬,豪气如云,战天斗地,这些情景不时浮现在谢声濂的眼前,而在他大脑中清晰定格的却是另外一种更为真实的场景:1959年8月,松涛大坝第一期拦洪工程胜利完成,在6万人聚集一起的庆功大会上,欢呼声一片,那来不及放下的锄头、来不及摘下的草帽,都在滴淌着汗珠儿,有人笑了,在脸上抹汗,却发觉是咸咸的泪水。
在南渡江这条海南最大的河流上,当时缺乏机械,而且几乎全靠人力,要建80米高的大坝,难度可想而知。1958年7月1日动工开建,一年内就要拦洪,因为地处海拔170米,故名“170工程”。攻克战打响,虽然缺衣少食,7万人誓与大坝共存亡,每班干12小时,白天晚上连轴转,终于抢在九月台风季来临前,修建到了防洪的高度,遏住了施工时会被洪水垮坝殃及澄迈、定安、海口等各市县的危险。
“攻克170,与洪水赛跑”、“人在坝在,坝毁人亡”等飘扬的旗帜,无法掩饰异常艰苦的条件。建库动工后的五年内,那生活过得“与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最艰苦时差不多”。
勘查测量的一名队长,在时冷时热不停“打摆子”中痛苦地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感冒、疟疾、水肿和蚊叮虫咬带来的各种疾病,让工地医院人满为患;开凿导流洞时,一名军官招呼战士及时撤离,自己却在爆炸中粉身碎骨,于是有了“八一洞”的来历;还有工友或劳累过度或意外发生,先后600多人长眠在库区的青山绿水中,来不及给家人留下最后一句话……
这些点点滴滴,犹如一张张老照片,当谢声濂在细致描述时,滚烫的泪珠不时落在稿纸上。谢声濂说,他写的是松涛建设的历史,更是实干的松涛精神,“那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相信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
展现人间情爱
28万字的作品《第一把钥匙是怎样锻造成的》,完成了谢声濂多年的一个夙愿,是以小说的笔调和手法,深情讲述“钥匙”铸造、锻打和开锁那惊心动魄的熔炼过程,展现的是松涛人的精神与风貌,其实也是展现水的爱恨与情怀,关于水利人的精彩故事。
谢声濂介绍说,松涛水库是全国的大型水库之一,也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项目。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当时的广东省政府组织专家学者对海南岛的开发建设进行了全面的勘测规划,提出在南渡江上建松涛水库,在万泉河上建海涛水库,在昌化江上建佳涛水库,并建议“三涛并举,松涛优先”,计划获得中央批准。兴建松涛水库就成为开发海南的第一个重点大型工程,被誉为“第一把钥匙”。
海南岛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可不时闹起干旱,人们衣食困难,这种情况下荒凉落后的海南岛如何开发建设?“海南不是缺水,而是让水跑掉了!”据说,解放后来海南视察的一位中央领导,听了汇报之后讲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海南从此大做水的文章。
“关于松涛,有让人紧张不已的数字,也有令人欣喜若狂的数字!”谢声濂说,松涛水库于1958年动工,1970年基本建成,在建设进入第二个高潮时,曾有9市县14万人参加开挖灌区渠道大会战。在2013年,综合效益已达1367亿元,对海南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这是反映松涛全貌的第一本文学书籍,讲述的是一群水利人的故事,却是谢声濂的第二本小说。早在2009年他创作出版了退休后第一本小说《爱还能补回来吗——一对夫妻的水利情结》,是以第一人称所写近30万字的自传体文学作品。妻子和他是水利同学,同在库区“战斗”几十年,不幸遇车祸于2005年去世。“那部小说虽然重点刻画的是一对夫妻,但和‘钥匙’这部一样,都是围绕着水展开故事情节,反映无悔的青春、互助的力量和水利人的高尚品质,贯穿两部小说的主线都是情、义、爱!”谢声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