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仪式现场
中新网北京6月9日电(上官云) 在中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9日,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委员会联合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在北京举办“2015年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启动仪式。
海淀区“非遗进校园”活动始于2007年。经过数年发展,从最初的只有几个项目,逐步扩展到今年的20余个项目,据主办方介绍,受益学生已经达近万人次,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在不断的学习中了解到部分非遗技艺,进而喜欢上其背后深邃的文化内涵。
“海淀区目前已有69个项目加入了海淀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7个项目加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在非遗保护的传承过程中,海淀区也一直探索新方式、新途径。比如利用节庆组织非遗传承人进行展演展示、鼓励传承人开设传承基地等等。”该负责人称,今年海淀区文化委以“非遗传承校园作先锋,文化守卫有我小海星”为主题,旨在最大限度激发孩子们的文化自觉。
在这次仪式上,海淀区文化委员会和海淀区教育委员会联合给北医大附小、北京育英中学等20所非遗传承工作开展较好的学校颁发非遗传承项目基地牌匾。当天,北医大附小等三所学校还现场向“团花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张凤琴、“彩塑京剧脸谱”代表性传承人杨玉栋、“小灯张”代表性传承人张双志颁发指导教师聘书。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领导乔键充分肯定了这项活动的意义。他告诉记者,此举有利于学生们近距离感受中国灿烂传统文化的魅力,能够唤醒积淀在孩子们血液中的文化种子,“在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认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充实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
“对这项活动,我的建议是,希望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生活化,这样能从小养成对文化的感觉,埋下向善的种子。也希望这场活动能取得圆满成功。”相关负责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