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老画师新绘抗战老电影海报

2015-06-10
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栾吟之

  还记得那些经典抗战电影吗?《七七事变》、《铁道游击战》、《永不消逝的电波》、《小兵张嘎》、《血战台儿庄》 ……硝烟滚滚的战争场面以及影响着一代人的抗战英雄们,仿佛又回到眼前。

  那个年代,各家电影院放映这些热门影片时,都会由自己的“影院美工”设计手绘海报。而电影卖不卖座,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电影海报的质量。

  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一群年事已高的昔日“影院美工”,又聚到一起重操旧业,新创一批经典抗战电影海报。今天,一场“勿忘·前行——抗日战争电影海报新作暨主题美术作品巡展”将在普陀区图书馆开幕。

爱国情怀点燃艺术梦想

  重画抗战海报的念头,来自于两年前的一次圈内友人聚会。

  这个圈子的“主心骨”、也是圈友中的“年轻人”,名叫李树德。61岁的他,从曹杨影剧院退休一年,可以算得上是上海最后一代影院美工。

  鼎盛时期,上海曾有近200名美工,一般都是年龄比较大、精通各种画派的老法师。当时,一部电影海报贴出来,影院美工们都会跑到别家电影院,看看同行怎样“表达”电影。

  尽管经常感叹“时代变了”,但老画师们心中都有一个不曾幻灭的梦想:让人们再看到几近消失的手绘海报。去年8月的一次聚会上,李树德提议,在抗战胜利70周年时,组织一场手绘电影海报展。

  这件事很快在圈内传开。17名画师决定参展,其中年纪最大的已89岁高龄。

  今天开幕的巡展分为两部分——抗日电影海报展和抗战主题美术作品展两个部分。展出的50余幅作品中,除30幅手绘经典抗日战争电影海报作品外,还有水粉画、油画、国画、连环画等抗战主题作品。今年,巡展将在普陀区图书馆、沪西工人文化宫、上海图书馆等多处巡回展出。

  影片重复看二三十遍

  “当时,一部电影上映前,最先拿到排片表的就是我们。”72岁的曹翰全曾是新华电影院美工,他记忆犹新:那时候他们每人都有一张“试片证”,可以凭证到大光明电影院去看新片子,抗战影片里塑造的英雄人物李向阳、高传宝、白求恩、吉鸿昌、张嘎等等,是他们那辈人共同的偶像。

  印象深刻的优秀抗战影片太多了,究竟选择哪几部?为了这个问题,老画师们聚在一起开了许多次会。他们把抗战影片分成几大类,有展现人间惨剧的 《南京大屠杀》、《黑太阳731》、《屠城血证》、《清凉寺钟声》等;有大量会战主题电影,比如反映徐州会战破釜沉舟的《血战台儿庄》、京津沦陷风云突变的《七七事变》、淞沪会战惨烈悲怆的《八百壮士》、反扫荡中永垂不朽的《狼牙山五壮士》;还有反映游击战的 《地道战》、《地雷战》、《烈火金刚》、《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等等。许多老电影根本没有电脑版,他们跑了许多图书馆和影音店,购买碟片,看了一遍又一遍。最终筛选出《七七事变》、《地道战》、《国歌》、《血战台儿庄》、《东京审判》等30部影片。

  76岁的施元祥曾是大光明电影院的美工。他特别有兴趣创作《东京审判》这部抗战新片,用素描、写意水墨等多种技巧,描绘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审判日本战犯的紧张气氛。说起创作过程,施元祥的声音激动得有些颤抖:“中国法官和检察官与其他国家的法官斗智斗勇、唇枪舌剑,最后把东条英机等战犯送上绞刑架。我就要用颜色和线条,表现现场那种紧张感。”

  创作这幅海报作品,对于施元祥这样的老法师来说,不过10天时间,而构思酝酿的过程则漫长得多。为了买到高清的影片,他跑遍了各区的图书馆都买不到,最后只能打电话到电台节目求助,终于有位热心听众愿意送他一张碟。于是,他坐着公交车来回四个小时到浦东张江取到了这张高清碟。

  老画师们都是如此,每画一幅海报之前,都会把整个影片重复看二三十遍。从慷慨激昂到理性思考,最终“收敛情绪”,把电影里最难忘的精彩场景“过滤”进电影海报。沪西电影院的老画师董培盛说:“创作的过程很艰苦,但作品完稿后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为了寻找创作灵感、留下文字和照片素材,6位身体较好的老画师还自发重走抗战路。

  去年12月,李树德、杨宏富、施元祥、徐维豹、蔡林园和陈天年一起,说走就走。整整10天穿越4个省,来到血战击退侵华日军的山东枣庄市台儿庄,在零下20摄氏度的天气里参观平型关大捷纪念馆,还在冉庄地道战遗址的低矮地道里走了一遍……至今仍保留完好的地道形态,成为老画师们笔下的精彩海报作品。

[责任编辑:淇心]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