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5

名校“掐尖”:生源之戰應有底線

2015-06-30
来源:光明日報

  CFP

  6月28日上午,北大與清華在微博上以一場“撕破臉”的生源之爭,開啟了2015招生季的序幕。這似乎是近年來每個高考招生時節必會上演的戲碼:招生老師貼身遊說,當面互掐,暗中互黑,其間輔以各種利誘。無論戲份幾何,目標只有一個——狀元以降的高分考生。在這場生源之戰曝光於公眾視野之前,6月24日,北京高考出分後的第二天,記者走進北京某大學招生咨詢現場,開始了這場特殊的貼身采訪。

  當各界在觀察並評論北大、清華這場招生之爭時,我們是否更應該理性思考,是什么將高校推入“互撕”的境地?理想中的科學、高效、有序招生,應該是什么樣?

  名校互撕,不可破底線

  初見北京某高校招生老師L,記者的第一感覺完全與想象不同,因為,他們好像並不太忙。

  “每人重點把守一所學校,現在的任務主要是接聽或現場接待考生及家長咨詢,不過,需要重點關注的考生我們心裏早都有數了,畢竟充足的准備從去年就開始了。”L老師如此簡略地向記者概述了他所負責的工作。

  “我考了698分,某某計劃加了20分,藝術特長加了60分。”6月25日下午兩點半,L老師開始接待當天前來咨詢的第五位考生。

  “你這個分數來我們這兒肯定沒問題,我們歡迎你。你想學什么專業……”L老師按掉了已經響了多時的手機,仔細回應考生咨詢。“這是全才,也是我們最希望要的人才。”待這位考生離去,L老師難掩興奮地對記者說。

  連續跟蹤幾日,記者頗有點失望,怎么如此波瀾不驚,完全沒有想象中搶生源的“硝煙彌漫”?L老師一語道破天機,“應該說北京的考生對高校了解得比較深入,我想學什么,哪所學校的專業甚至氣質適合我,學生心裏比較有譜。同時,學校的招生工作不可能僅靠這幾天一蹴而就,我們每個人聯系的中學,哪些學生怎么樣,我們早已了然於心,所以,才有你今天看到的平靜。”

  “這叫功夫在事外。誰不想搶到好學生?”L老師補充了一句。

  “高校明槍暗箭、互撕,都是為了搶優質生源。”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馬陸亭說,生源即學生的素質,在同類人群中具有相對穩定性。“清華、北大為什么好?第一是吸引了優質生源,第二才是師資、教育投入等等。因此,處在同等級別、水平的大學,難免會搶生源。”

  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也認為,大學之間的生源競爭是世界性的普遍現象,每一所大學都會竭盡全力去爭取、吸引優秀學生。“北大、清華之所以因搶生源而飽受批評,主要原因在於,在搶生源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不可控制的情況。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難免‘擦槍走火’。其實,每年招生之前,北大、清華招辦都會對招生組提出嚴肅的紀律要求,包括明確哪些事情不能做。但在實施的過程中,往往難以控制。比如現在披露出來的事件就是如此,一方出招,另一方不得不見招拆招。”

  一位多年從事招生工作的老師坦陳:“每年招生季,學校都會對招生工作施加壓力,格外關注一些可以量化的硬指標,比如說招到‘頭名’‘全省前十名’‘錄取分數線’等等,我們也是為了完成任務,不得已而為之。”

  對此,馬陸亭強調:“爭搶生源無可厚非,但決不能弄虛作假,做違規、超出底線的事情。”

  互撕背後,透露了什么

  “客觀地說,生源大戰的根子不在大學,而在於目前的高考錄取制度和社會評價機制。”秦春華直言,在目前以高考成績為唯一錄取依據的情況下,社會對大學質量的評價往往以高考錄取分數為依據。“哪所大學的錄取分數高,哪所大學錄取的‘頭名’多,社會就認為哪所大學的質量高。沒有任何一所大學能夠對此掉以輕心——因為他們絕對不能忍受社會評價的降低。”

  北京大學副教務長、上海招生組組長李沉簡表示,北大兼容並包,選擇的學生應該有堅實廣博的人文與科學基本知識、基礎技能,有對自己事業的由衷熱愛和志向,有理性思維、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和習慣,“可惜的是,在目前的選拔體系中,高考是唯一方式,而且只能考查上述條件的第一項,其他都沒有辦法評估。對於成才而言,第一項的重要性也只占30%左右。”

  事實上,隨著高考改革的推進,未來,高考成績將改為由語數外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科成績組成,綜合素質評價也將作為高校錄取的重要參考。招生之變勢在必行。為此,秦春華表示:“按照新高考方案的設計,高考成績將只是大學錄取中的一個因素,到那時,這些問題的影響自然就小了,這也是根本性的解決辦法。”

  靠什么,打動學生

  從招“分”到招“人”,一字之差,對高校則是巨大的挑戰。

  記者通過多日的跟蹤采訪發現,看似只有短短幾天的招生,承擔工作的人員其實已經傾注了幾個月甚至是幾年的心血。

  L老師告訴記者,他們在高考之前就會有一個大概的名單,“每年3月,我們會拿著學生的成績單去中學做宣講,在此過程中,就會與一些對我們有意,同時成績也在我們視野內的學生溝通,並建立長線聯系。高考成績出來後,我們會進一步落實,直到確定他選擇了我們。”

  作為上海招生組組長,李沉簡深入參與了上海各中學的教育改革、科研實踐,因此,每年他都會讓一些上海的優秀中學生來北大參加科創營等活動,“這是發現好學生的過程,一批有才華的學生會自然而然地進入我們的視野。”

  也正是因為招生老師對優質生源的長期關注和跟蹤考察,使得很多學生選擇某一所大學成為順理成章的事。今年湖南省理科頭名孫嘉瑋的父親告訴記者,孩子現在已基本確定選擇清華大學,“從高二開始,清華大學的老師就已經與我們有了溝通、交流。孫嘉瑋還被邀請去清華參加夏令營,也獲得了‘領軍計劃’的60分加分。”

  “我覺得自己活潑開朗的性格比較適合‘兼容並包’‘自由開放’的北大。”今年北京理科頭名劉智昕告訴記者,從高二參加完北大優秀中學生體驗營後,她就已把北大當成了自己的目標。

  在李沉簡看來,大學吸引優質生源,關鍵在於自身的辦學特色、教育質量、教學理念等能否真正達到學生的預期。

  怎樣招,考驗高校

  通過記者多日觀察發現,如此曲折多變頗費功力的招生工作,各校招生團隊卻基本是由不同院系抽調來的老師與學生志願者臨時組成。未來,高校招生的難度無疑將繼續增大,究竟怎么招更科學?

  “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實際上為大學招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秦春華坦言,大學招分容易、招人難。“招生是一項融合了教育學、心理學和測量與評價於一體的交叉學科,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因此,大學首先要明確自己招收學生的標准,要明確什么才是‘適合’自己的學生。其次,大學要根據自身人才選拔的需求和標准建立一套完善的招生綜合評價體系;此外,大學要建立專業化和職業化的招生隊伍,要為考生和大學提供專業化的服務。”

  “大學招生是一個教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通過對大學和相關專業的了解,進一步認識自己、明確未來想走的道路。大學招生人員要幫助學生實現這個目標。”秦春華認為,大學招生人員的責任重大,“學生正是通過與招生人員的接觸和了解,形成對大學文化和大學精神的初步認識,因此,專業化是大學招生工作的必然選擇。”

  秦春華說,美國頂尖大學吸引學生的辦法,首先是憑借自身的學科特色和辦學質量,告訴學生能為他提供所需要的教育,“其次是優先錄取制度,就是我們俗稱的‘掐尖’。哈佛大學曾經出於公平的理念退出了這一體系,但由於生源競爭壓力,後來被迫重新回到這一體系。最後是獎學金制度,但並非是‘買’學生,而是通過經濟資助,吸引那些無力承擔高昂學費的優秀學生。”

  秦春華說,美國頂尖大學在招生時也會“互黑”,特別是彼此臨近的大學。比如,哈佛和麻省理工在招生時也會開開對方的玩笑,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學也是一樣。但這些帶有幽默感的玩笑往往都有分寸,不會演繹成硝煙彌漫的“戰爭”,這一點也許值得我們借鑒。

  (記者 晉浩天)

  鏈接

  北大、清華招生大戰

  ·6月28日上午,微博認證賬戶@北大四川招生組和@清華大學四川招生組互相指責對方用不正當手段搶優秀考生。

  ·為“爭搶”廣東省高考理科前十、廣東執信中學的高三學生葉彤,北京大學的兩名招生老師與清華大學的招生老師發生了拉扯。

  ·為了爭搶重慶高考文科頭名劉楠楓,北大方面執意派專車去成都接劉楠楓。導致劉楠楓回重慶的時間被多耽擱了4個多小時。

  ·今年河南理科頭名祝樂,被清華大學招生組淩晨4點從家中接到北京。

  (記者晉浩天整理)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