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A 股市場發生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6月23日,曾經因為揭露藍田股份造假而蜚聲資本市場的劉姝威老師,拋出了對樂視網的研究報告,質疑樂視網CEO 賈躍亭套現25 億的行為,並認為靠講故事與包裝概念的模式不能讓資本市場健康發展,而投資者盲目對故事和概念的想象空間投資,結果必然是血本無歸。
戲劇性的是,從樂視網6月24日的股價表現來看,這份報告並沒有預想的巨大殺傷力:在經曆近期的市場大跌之後,樂視網當天股價上漲3.52%,報收於56.21元/股,早盤的漲幅一度超過9%。同時,樂視網也發布公告,公布將與樂視網董事長賈躍亭簽署第一筆資金的《借款協議》,借款金額“正好”不少於25億元,期限將不低於十年,免收利息。言下之意,賈躍亭減持目的並非用來“改善生活”,而是全部用來發展樂視。
2002年,A 股有兩大經典造假醜劇,一個是銀廣夏,另外一個就是藍田事件,而劉姝威就是因為揭露了藍田事件而成為當年央視年度經濟人物。2002年,她在內參上發表了一篇不到600字的文章,對藍田股份的財務報告進行分析,並發表一篇短文《應立即停止對藍田股份發放貸款》,引起市場和有關部門關注,有關銀行相繼停止對藍田股份發放新貸款,她也因此受到了威脅和恐嚇。
在她公開表示對樂視網的質疑後,外界對她的報告頗有期待,一方面,樂視網是創業板的明星股,擅長資本運作,有“講故事”的嫌疑;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劉姝威個人的名望。但報告出來後,很多聲音質疑報告過於老生常談,僅僅從樂視網的商業模式來質疑,也遠遠沒有財務報表抓到造假的力度。財經作家李德林撰文稱,看完劉姝威的報告之後“很失望”,並認為她不明白,時代真的變了,現在已經不是幾百字就能搞死一家上市公的年代了。
在這次事件中,我反而看到了另一面,就是樂視網CEO 賈躍亭的坦然,他在接受采訪時公開回應了劉姝威的質疑,隨後也通過官方渠道表示了對劉姝威的感謝,並希望她能到樂視進行調研,也希望商界、學界能真正進行一次大辯論、大討論,來探討怎么判斷創新型企業、互聯網企業的價值。賈躍亭認為,樂視不會成為藍田,樂視在做的是創新,藍田是家造假的公司,怎么看待樂視的財務狀況、盈利狀況,本質是新舊時代如何考量創新型公司的一次碰撞。
確實,這個時代不一樣了,互聯網改變了一切的同時,也帶來了企業全新的盈利模式,但並不代表需要劉姝威這樣的人了。也許,今天她對樂視網的質疑,遠遠不如當年藍田的力度,也許她確實敗給了互聯網思維,沒有認真透徹地理解這種創新型公司“燒錢”的模式。不過,你可以不認同她這份報告,但不能否認她敢於站出來質疑的膽識和良知,這是每個年代都需要的。你也可以嘲笑她認為A 股明年上萬點的觀點,但你不能否認她說的A 股最大的風險在於證監會的“軟骨病”,她認為A 股最大的風險在與證監會對於融資融券的聽之任之,證監會應嚴控融資融券比例。如今,證監會在嚴控兩融和場外配資。無論是劉姝威的警示,還是證監會的強硬,目的都是為了一個更健康的市場、一個健全的體制。讓A 股成為一個投資而非投機的場所,這對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而言,並不是一件壞事。
就像當年的藍田股份,無數人知道它在造假,但只有劉姝威做了皇帝的新衣裏面那個道出真相的孩子。正因為越拉越多這樣的真相被揭露,監管的力度才會越來越大。我們看到,今天的A 股在努力變好,證監會的殺手鐧讓越來越多的騙子無處遁跡。在這個過程中,它需要更多有能力有話語權的人站出來,實在沒有必要因為一份樂視網的報告,而徹底否定劉姝威老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