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 > 文化活動

北京啟動抗戰歌曲網絡傳唱活動

2015-06-3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北京啟動抗戰歌曲網絡傳唱活動(圖)

圖為中央音樂學院的學生在啟動儀式現場用鋼琴演奏抗戰歌曲。 熊然 攝

圖為中央音樂學院合唱隊在啟動儀式現場演唱抗戰歌曲。 熊然 攝

  中新網北京6月30日電 (記者 杜燕 尹力)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北京于6月30日啟動《我們萬眾一心——抗戰歌曲七十首》網絡傳唱活動,致力于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推送曾被廣泛傳唱又極具藝術價值的多首抗戰歌曲。

       抗戰歌曲是抗戰過程中創作並反映抗戰題材的愛國歌曲,也是中國近現代一個特殊的歷史產物。1931年,日本在中國東北制造了“九一八事變”,從此中國無數志士投入到了抗戰洪流之中,隨之也誕生了大批的抗戰歌曲,這些歌曲激勵了無數的愛國民眾與抗戰英雄。時隔多年之後,一些優秀的抗戰歌曲至今依然廣泛流傳。

  據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總編輯俞人豪介紹,《我們萬眾一心:抗戰歌曲七十首》一書收錄了從1931至1945年期間曾被廣泛傳唱又極具藝術價值的70首抗戰歌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可带着民眾重溫那段戰火紛飛的光榮歲月。該書中不僅有便于大眾使用的簡譜版本,還有重新加以編配的五線譜鋼琴伴奏版本,以充分展現內在的歷史性與藝術性。

  縱觀全書可發現,書中所選歌曲從時間、地域、民族性等方面充分體現了主題“萬眾一心”。其中,70首歌曲包括“九·一八”事變所拉開的抗日序曲,如《抗敵歌》、《新編“九·一八”小調》;全面抗戰時期的烽火戰歌,如《在太行山上》、《大刀進行曲》;抗戰勝利後的歡慶之聲,如《勝利鼓舞》、《抗戰八年勝利到》三大部分。

  本書在對抗戰歌曲詞曲作者的選擇上,不僅有來自于“解放區”的作曲家,如冼星海、呂驥、張曙、鄭律成等,還有意識地增加了諸如韋瀚章、黃自、吳伯超、陳歌辛、劉雪庵、陳田鶴、楊靖宇等來自于“國統區”和“淪陷區”詞曲作者的作品。

  此外,除了大陸的抗戰歌曲,書中還選用了台灣作曲家鄧雨賢創作的《雨夜花》,借黑夜風雨中枯萎零落的花朵,道出1934日治時期台灣人民悲痛傷感之情。

  抗日戰爭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書中特增加了《中韓民族聯合起來》、《蒙漢青年團結起來》這兩首歌曲。前者采用了進行曲的體裁,激昂、果敢地唱出中韓兩國民族團結抗日的決心;後者采用傳統的內蒙民歌重新填詞,寬廣而不失堅定旋律表達了中蒙民族並肩戰斗的主題。

  本書選曲風格多樣,既有“我們要救亡圖存,我們要團結一心,要燒起烽火,沖鋒向前”的激情呐喊,又有“骨肉離散父母亡”的悲憤控訴;既有《歌八百壯士》這種進行曲風格的作品,又有《延安頌》這樣抒情奔放的作品;還有《嘉陵江上》這樣戲劇性較強的作品,以及《丈夫去當兵》這種說唱、敘事風格的作品。

  在題材選擇上,書中融入了兒童歌曲、電影插曲、話劇插曲、大合唱選曲等題材,顯得更加豐富多樣。

  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網絡傳唱活動是北京市互聯網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群眾性主題教育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旨在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推送一批有較高思想藝術水平的舞台及影視文藝作品和出版物,傳承藝術精品,抒發愛國之情。

[責任編輯:淇心]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