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aomaobear
前天,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報道了上海消保委對市場上的主流品牌手機偷跑情況的檢測報告,內容顯示,大部分手機品牌都存在偷跑流量的情況。同時,存在預裝軟件數量多,難以卸載等問題。
此次檢測,消保委選出市場主流手機品牌海信、步步高、金立、小辣椒、三星、華為、聯想、索尼、諾基亞和蘋果等10款作為樣品,在不人為開啟任何第三方軟件的待機狀態下,每隔24小時記錄手機的流量消耗情況。結果9部手機存在偷跑流量問題。
而在App預裝方面,OPPO手機,達到了71個,而最少的也有27個。同時,像蘋果、金立和三星手機內置的預裝軟件根本卸載不了。
為此,上海消保委提起公益訴訟,分別以廣東歐珀(OPPO)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和天津三星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為被告,訴訟理由是這些手機廠商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關於智能手機後台跑流量,內置App不能刪除其實是個很古老的問題,跑流量這個事情甚至在iPhone出現前就存在,而內置App這個事情自從有了安卓手機就一直存在。
不幸的是,最近幾年,隨著智能手機和各類App的發展,這種現象不但沒有改善,反而越演越烈。不過上海消保委的這個測試的嚴謹性還是有些問題,提起公益訴訟更是有點制造新聞的意思。
那么偷流量的真相如何?強行預裝又該如何解決呢?
一、偷流量的指責有道理嗎?
消保委的測試是不人為開啟第三方軟件進行測試,並沒有把預裝App與跑流量一起來測試。也沒有提到如何對智能手機進行了設置。
要知道,智能手機如果拿回來不做任何設置,會自帶很多自啟動的App,而其流量開關也是不關的。
而無論是手機自帶的備份,天氣、信息服務,還是App的信息收集,推送,都是要消耗流量的。
按照消保委這種測試方式,不跑流量的手機要求,自啟動的App全部不能與外界交換信息,或者幹脆不預裝App,手機本身的備份,天氣一類的功能也不能與外界交換信息,這樣會讓智能手機的很多功能失靈。
為了不跑流量,讓手機失去本來就有的功能,這有點因噎廢食的意思。
我們不排除現在用智能手機的有很多入門用戶,不會使用數據開關,拿智能手機當功能手機用。但是就我個人的了解,即使老年用戶也會在子女的幫助下學會開啟關閉數據。
把偷流量作為智能手機的罪狀,有點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意思。不算是很公平。
二、預裝App確實是個問題
上海消保委在測試中還提到了預裝App的問題,這個倒確實是個問題。
手機中本來自帶一些App,滿足用戶日常需求是可以的,但是現在的問題是,App廠商為了自己的裝機量會支付費用給手機廠商要求預裝,並且大部分不可刪除,即使刪除,一旦做系統恢複也會重新出現。
而目前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激烈,每個App預裝給的錢雖然不多,但是對廠商來說沒有成本,於是就會預裝很多。而更糟的是各種定制機。
除了手機廠商預裝以外,運營商也會預裝,這就把用戶的手機變成了垃圾場。本來App就是要占用資源的,預裝的越多,手機運行越慢。
而很多App還是開機自啟動的,一開機,一大堆App在後台運行,用戶的手機被拖慢,內存被占用不多。還有一個流量和隱私的問題。
流量問題我們前面提到,為了正常不正常的服務,App大多要跑流量,而用戶被預裝,很多流量是沒有預警的情況下跑掉的,用戶只有關閉數據服務才能解決。
而隱私問題往往被忽略,現在的App習慣於要用戶的各種隱私數據,傳到後台備用。(鬼知道他們准備怎么用),而預裝的越多,用戶隱私就泄露的越厲害。
更糟的是,這些App很多是不能刪除掉,而且權限也限制不了,用戶只要不Root,就只能忍著。而用戶如果Root,理論上是會失去保修的,只有Nubia、酷派等寥寥幾家手機廠商在Root後是可以保修的。
實際上,廠商用保修政策綁架了用戶,必須保留廠商預裝的App,而一些App不僅僅有預裝分成,在App的運營商也和廠商有分成,譬如一些遊戲和廣告收入,手機廠商也是有份的,所以手機廠商盡可能的不讓用戶刪除預裝的App,而這就侵犯了用戶的選擇權。
三、政府規范才能解決問題
偷流量這個問題不算是問題,廠家出廠時默認狀態關閉數據開關即可。但是預裝App是個比較難辦的問題。
因為這裏面既有手機廠商的利益,也有App廠商的利益,涉及到利益,就不是起訴能解決的問題。上海消保委從OPPO和三星手中要點錢,無助於消費者問題的解決。
而能解決利益糾葛的只有更大的利益,而更大的利益,就需要政府部門制定出規范,把選擇權還給消費者。
在中國,所有手機都要在工信部檢測注冊,才能拿出來賣。只要工信部對預裝做一個規定,或者不允許預裝,或者規定可以刪除,廠商是不敢造次的。
只要工信部規定,違反規定的廠商不給發許可證,手機廠商就沒法賣新品,它們不可能不聽話。
所以,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政府規范,只要政府拿出當年治理運營商ISP的手段對付App預裝,就必然勝利,問題只是做不做。
消費者的選擇權能不能引起工信部老爺們的重視才是問題的關鍵,CCTV或者什么消保委只是造個輿論,解決不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