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股市劇烈震蕩之際 你的投資夠理性嗎

2015-07-08
来源:每日經濟新聞

  在投資者教育中,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個詞就是——理性,尤其是在近期股市劇烈震蕩之際。每逢股市大幅動蕩,監管者總會不厭其煩地呼吁參與者“理性”看待市場。在投資實踐中,理性真有那么難做到么?

  不妨看一個再平常不過的事例。很多上班族都有“晚睡拖延癥”的困擾,明知道第二天要早起,但前一天晚上就是要磨磨蹭蹭到11、12點,看看電視、刷刷微信。等到再次遭受早起之苦,便告誡自己“今晚一定要早睡”,但日復一日,還是重復著“晚上不睡早上難起”的怪圈。

  用行為科學的理論來解釋的話,這其實是人的一種所謂“有限理性”。美國管理大師、著名管理學家和社會科學家赫伯特?西蒙曾經憑借這一理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根據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論,人們在做出一項決策時,往往容易止于那些會在當下最讓自己“滿意”的方案,而非理想中的“最優方案”。就好比你在晚上熬夜看電影、刷朋友圈,是因為這些行為能在當時帶給你最大的滿足感,而將第二天要早起的事暫時拋諸腦后。

  放在投資中也是同樣的道理。在追漲殺跌、盲目跟風等很多非理性的投資行為中,投資人都是囿于“有限理性”,過于短視,只注重眼前的自我滿足,而有意無意淡忘曾經的教訓或是自己默默立下的戒律。正應了中國那句老話——知易行難。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在投資中都很難逃脫“有限理性”的魔咒,而極少數能夠克服的人,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投資界的大師,譬如巴菲特。巴菲特曾說過,他的成就要歸功于兩點——自律和愚蠢。自律是自己的,愚蠢是他人的,說到底其實也是利用了多數人的“有限理性”。

  普通老百姓投資中難以回避的“有限理性”,也更突顯了紀律和制度的重要性,這也是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優勢所在。憑借嚴格的投資決策和風險控制機制,機構投資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個人在決策中的“有限理性”,實現超越市場的回報。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