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0

三處遺址揭開神秘面紗

2015-07-13
来源:香港商報

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

  【香港商報網訊】中國土司遺址4日在第3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48項,居世界第二位。土司遺址為中國2015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包括湖南永順老司城、湖北唐崖土司城和貴州播州海龍屯三處遺址。此次土司遺址申遺成功,湖南、貴州兩省實現了世界文化遺產「零」的突破,也使生活在西南山區的土家族、苗族和仡佬族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世界文化遺產。香港商報記者 趙啟東 朱求真

  海龍屯

  沉睡700餘年的軍事城堡

  海龍屯遺址位於遵義老城北約30里的龍巖山東麓,始建於1257年,毀於1600年。遺址所在山峰相對高度約350米,三面環水,一面銜山,地勢險要,如今周長約6公里的環囤城牆尚存,囤東銅柱、鐵柱、飛虎、飛龍、朝天、飛鳳六關,囤西后關、西關、萬安三關依然屹立。囤頂平闊,囤內遺有「老王宮」和「新王宮」兩組重要建築基址,面積均在2萬平方米左右,此外尚有金銀庫、四角亭、采石場、校場壩、環囤馬道和敵樓等遺蹟。

  作為中國西南地區歷史最久、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堡之一,始建於南宋。曾是宋、元、明時期西南播州(遵義古稱)楊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遺存,轄區內以仡佬族、苗族群眾為主。1600年,播州第29代世襲土司楊應龍反叛朝廷,在24萬明軍100多天的圍攻下,海龍屯城堡最終湮滅在戰火之中。沿著木道棧梯拾階而上,坐落於海龍屯東部山腰北側的鐵柱關猶如鐵柱一般,巍然不可撼,這座修建在坡面上四五十度的雄關險隘,是游人由東北方向入屯的第一道關,在鐵柱關拱門左右角柱上,鑿有對稱圓孔4個,有專家認為這是鐵柱關曾設有吊橋的遺存。

  海龍屯厚重的歷史文化、豐富的歷史遺存,特別是它背后蘊含的「齊政修教、因俗而治」的土司制度,是它能成功申遺的關鍵。這里的關隘、臺基、屯道震撼,石砌的雄關、古牆、棧道在崇山峻嶺間,屹立數百年不倒,具有非常高的藝術觀賞性和歷史考證性,凝聚著古人的軍事智慧和建築藝術結晶,非常的神奇與不可思議。

  唐崖土司城

  沒落的土司皇城

  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位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豐縣唐崖鎮,是湘鄂川黔少數民族地區最典型遺址。該遺址始建於元代初期,歷時470餘年。鼎盛時期的唐崖「帥府」,規模宏大,氣勢恢弘,現存遺址東西長770米、南北寬750米,占地57萬平方米。是14世紀至18世紀土家族著名首領唐崖覃氏土司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清雍正十三年改土歸流,廢唐崖司。

  土司城的面積甚至比明清紫禁城還大。明清紫禁城南北長約960米,東西闊約760米,算下來不超過73公頃。唐崖土司城縱橫都有1公里,面積超過1平方公里。土司城盡管不到明清北京都城的1/40,但就「個人享受」而言,土皇帝并不亞於北京的大皇帝。故宮博物院原院長、著名考古學家張忠培先生譽為「小故宮」。

  唐崖土司城的選址十分高明。東面是唐崖河,西面倚玄武山,南北兩面都有溪溝,天然形成一整片向東傾斜的緩坡;四周有充沛的水源,排污也不成問題。城牆沿山脊和河溝的內岸砌置,可謂深溝高壘,翻過玄武山。便可見相當遼闊的良田平壩,使人相信這片「附郭」農耕有足夠的糧食供應土司城,即使遭到圍困,也可長期固守。唐崖河東岸「崖岸高峻」,當年自必首先考慮城防,但觀瞻上也令人感到雄秀兩兼,心馳神往。自2006年以來當地加強了對遺址環境保護,使四周林木逐漸蔥郁繁茂,正在恢復往昔「王城」氣象。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