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郭佳)中國劇協第八屆全國代表大會前天在京開幕,昨天,表演藝術家、北京人藝副院長濮存昕眾望所歸地當選新一屆劇協主席,1952年出生的濮存昕成為中國劇協歷史上最年輕的主席。京劇大家尚長榮卸任並當選名譽主席,他用“一切圓滿、終于榮升”寄語“濮弟”。
作為中國劇協歷史上第五位主席,藝德、人品皆有口碑的濮存昕,別人眼中的眾望所歸卻成了自己心中的誠惶誠恐,不僅僅是因為自己與田漢、曹禺、李默然、尚長榮4位前輩比肩,“開始時我一定是推辭的,天地太大了,眾望怎麼就是我呢!這個位置上應該是我們所景仰的前輩,如曹禺先生,我一個小輩怎麼敢當。”在他看來,這個空間不是自己所熟悉的,而他也並未適應這一新角色,昨天的大會在由新任主席主持通過一些決議時,濮存昕甚至稱自己都不會說話了,腦子還不在這個位置。“我最熟悉也最喜歡的空間還是舞台,都說見賢思齊,可突然間我發現自己眼前沒有人了,大家都在身後,自己有些孤零零,好像不是我自己了,有些不太自在。”
生活中,濮存昕曾經親筆寫下“求冠居二”自勉,自己更信奉要做最好,但不要當第一。“現在更是自己要擺平心態的時候,不該想自己要做什麼,而是應該知道大家要干什麼,包括劇協已經在做的事更要多聽大家的意見。多年來,劇協的會風純朴,大家看重的都是舞台和講台,以及自己所從事的行當,沒有太多的爭名奪利。”濮存昕的父親、藝術前輩蘇民獲悉其當選後,並沒有更多言語上的表態,但作為兒子的濮存昕猜想,“父親一定覺得我膽兒太大,怎麼就跑到那個位置去了,他對我要求一直很嚴格。”
雖然劇協主席幾乎就是一個有着某種象征性的角色,在一些重要場合以戲劇代言人的身份亮相,雖然還不知道自己在劇協有無辦公室,但今後濮存昕也會更多地參與一些決策,比如關于“梅花獎”評獎章程的變革等等。攝影/本報記者 王曉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