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學生苦笑著說,由于父母不支持她炒股,所以錢是自己的積蓄和部分生活費,啟動資金為7000塊。由于是自己的錢,她操作格外謹慎,結果一虧再虧,7000塊錢虧掉大半了,連在學校的日常生活都難以保障了。
“廣場舞大媽”入市,“90后”在校大學生也加入“炒股大軍”。無數的股民,在這一輪暴漲暴跌中體驗著人生大起大落。與此前網上及國外媒體報道中國大學超過三分之一學生炒股所不同,南京高校的大學生股民似乎并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財經類高校中。
數說
3成大學生炒股?南京是百分之一
近日,《新華每日電訊》針對大學生炒股現象進行了調查。參與調查的人員中,有31%的大學生在炒股,其中26%的炒股大學生投入了5萬元以上。
那么,南京的大學生是不是也瘋狂入市了?揚子晚報記者前往南京漢中門上的華泰證券(601688,股吧)探訪。“前段時間漲的時候,每天有很多學生來開戶。這幾周由于大跌,熱情才歇下來。”工作人員說。
連日來,揚子晚報記者在十余所南京高校采訪發現,校園中有相當數量的暑期留校生,其中一部分專注于炒股,不過絕對數量并不多,“一百人中有一兩個炒股就不錯了。”此外,這些學生股民投放的資金大多在3萬元上下,多的也不超過5萬元。
金融系股民多老師有時會薦股
揚子晚報記者采訪得知,財經類院校的學生炒股比較多,以金融專業為最。
一些財經類專業高校學生表示,班里到大二大三時,有三分之一的人在炒股。上課時,老師也會推薦幾只收益率比較高的股票。“絕對數量還是比較少的,因為整個學校有幾萬人,真正炒股的也就一兩百人左右吧。”
理工類院校炒股人數則會少很多,如南京理工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等。有炒股的同學表示,即使炒,做技術分析的人也不多。一般選擇以宏觀國家政策為依據,看看就下手了。
記者在采訪調查中發現,在高校中炒股的男生人數絕對多于女生。一名大二金融專業女生表示,由于現實的股票交易,都是真金白銀流入流出,會比較擔心風險。男生則會膽大一些。據調查,男生比較偏向收益高、有一定風險性的股票交易,女生則多偏向穩健一些的銀行股或基金。
高校探訪
揚子晚報記者來到南京仙林一所大學,隨機采訪了近20名大學生,其中有兩名大學生表示自己在暑假留校主要為了炒股。隨后,記者又輾轉來到江寧的江蘇經貿學院、南京醫科大學等在內的多所大學,采訪了25名留校大學生,其中4人明確自己在炒股。那么,他們的盈虧情況都怎么樣?
A。感覺型成功逃頂賺萬元,又逢低抄底
股市的這輪暴跌中,不僅多數老股民未及時抽身,一些機構機資者也沒能離場。對于一些尚是股市門外漢的大學生來說,能及時回籠資金,殊為不易。記者采訪到的南京財經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的大學生童同學,就是憑著感覺,成功在這輪暴跌中跑步離場,并又在低點時入市。
童同學告訴記者,他在2014年5月份買了一只偏股型基金,到2015年6月初時,發現賬面上多出了12000元。這時,他感覺到了要收手的時候,于是果斷賣出,獲利超萬元。果不其然,在他賣出的幾天后,也就是6月15日,滬指開始大幅下瀉。7月3日,滬指已經失守3700點。當記者問及他為何能在此番大跌之前賣出時,他表示感覺到滬指上了5000點有點不正常,怕有風險就下意識出手賣掉了。
滬指下探3700點以下時,他又憑感覺認為股市已經探底,便又入手了幾只股票。雖然后來又有下跌,但這幾天滬指已經開始反彈,他又開始賺錢了。童同學告訴記者,“中國股市信息嚴重不對稱,散戶在市場中是處于弱勢地位,因此,不能有死守等大漲大賺的心態,能賺一點就要跑。”
對于自己的操作心得,童同學稱自己每天只看賬戶金額,如果比前一天多了,就不繼續研究。如果比前一天少,就會仔細注意下是哪一只股票在跌,跌的大概原因是什么。分析一下這只股票市場的外部環境,或企業的內部活動,考慮是否要將股票賣出。他告訴記者,像他這樣的非金融等相關專業的學生,進行資本操作時,一般都比較關注政策等宏觀方面的趨勢。
B。研究型 3萬炒到12萬,這輪也虧了
一名金融專業的大二男生巢同學,從去年到今年,用不到兩年的時間,將自己的3萬元啟動資金炒到了12萬。不過,雖然他對股票的研究挺多的,但這次大跌依然沒能逃過,損失慘重。
巢同學向記者坦言,由于父母炒股,他高三畢業后便開始跟著父母學著炒股,并帶著3萬元的啟動資金賬戶進入大學。最初,他跟隨父母的腳步多一些,那時他們院系里大一新生很少有人炒股的,那個時候,他課間經常看股票,開始研究股票相關的知識,基本成了半個專家了,最多的時間賬面資金達到了12萬多元。“我們班上現在炒股的同學算是比較多的,班級同學有三分之一在炒股,也就10來人吧。”巢同學稱,因為專業的關系,同學間也有交流,相比于學校其它專業,他們炒股人數偏多一點。
巢同學表示,他關注股票的依據一是題材,二是業績,三是K線。他自己之前買的都是一帶一路、互聯網金融之類的熱點題材。他稱,自己雖然有時候也會做短線,但不會做超短線,畢竟超短線比較耗費時間和精力,也影響到上課和學習。6月下旬開始,巢同學也避免不了下跌的情勢,不過,他稱進股市不能抱著總要賺錢的心態,而是以實踐為主,這樣才能樂觀平和地面對股市的震蕩。
C。謹慎型瞞家人炒股,生活費都沒了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審計專業的大學生苦笑著說,由于父母不支持她炒股,所以錢是自己的積蓄和部分生活費,啟動資金為7000塊。由于是自己的錢,她操作格外謹慎,結果一虧再虧,7000塊錢虧掉大半了,連在學校的日常生活都難以保障了。
這名大學生告訴記者,由于連續的大跌,不僅把之前賺的虧了進去,還搭進去了下個月的飯錢,幾只股票已經嚴重縮水,深度套牢。她表示,自己也只是看宏觀的,不怎么了解技術分析。她入手的幾只股,已經連續跌停,自己被套牢后,也不想割肉出局,還想東山再起。所以現在股市上出現小的跌幅,對她而言,都會帶著杠桿效應一樣被放大,弄得天天都很緊張。
“還好已經放暑假了,我要在暑假中把虧掉的部分生活費賺回來,現在有空就看看股票。”這名大學生說。
延伸閱讀
滿眼都是虧?也有學生賺150萬
21歲的小潔(化名),是一名就讀于內地某211大學的香港學生。小潔從2013年10月開始進入股市,用50萬元本金炒到了最高峰時的200萬,這對于一個年僅21歲、且從未接受任何系統金融知識的女孩來說,無疑被周邊同學視為“傳奇”。小潔家境優越,她告訴記者,50萬元本金是爸爸給她的。
出身文科類專業的小潔其實對數字、理財一竅不通,“我是比較沒有理財頭腦的,一次偶然的機會,身邊的朋友勸我要學會理財。”小潔覺得一般的理財方式“來錢慢”,所以在朋友的“引路”下,開始接觸股市。
“今年3月股市行情大好,那時我已經把股市里大部分的錢套現,所以本金的50萬已全額還給爸爸。”小潔說。
專家觀點
別跟風“跑步”進場
南京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卞志村表示,他支持與金融等相關專業學生炒股,或者交易基金、期貨等等。進行這些資本的操作,可以有利于大學生將課本上的知識學以致用。有資金的同學,也可以真金白銀操作,但不支持大規模資金進入資本市場。沒有資金的同學,可以進行模擬交易。其他非金融等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興趣選擇是否炒股,但一定要進行風險控制或者評估,也要進行相關的知識儲備,不能為了跟風牛市,而匆忙跑步進場,也不要做超越自己能力之外的事。
卞院長建議學生選擇長線投資,因為短線投資,需要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學生的主要任務還是學習。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一輪股市中,很多“中產”的股民損失慘重,有的損失幾百萬上千萬,然而大學生股民中損失慘重的并不多,因為很少有大學生股民融資炒股,他們的風險控制意識比一般股民還強,“這些孩子初次下水比較謹慎,本金也不算多,多是學金融財會的,為以后的投資增加點感性認識,也算是一種社會實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