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0

錯判需求 礦業巨頭負債纍纍

2015-07-21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中國快速城鎮化助推的大宗商品市場繁榮,讓人們陷入過於樂觀的怪圈。外界認為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能夠維持中國對原材料的巨大需求,這種樂觀假設令礦業巨頭陷入債務陷阱,而中國經濟由投資驅動向消費和服務驅動的轉型,更令這種情況雪上加霜。

  盡全力還債亦需十年

  《華爾街日報》稱,截至2014年,世界市值最大的幾家礦業企業已累積近2000億美元凈債務,比十年前高出六倍,而他們的營收僅增長約2.5倍。據花旗集團,大型礦業企業自2007年以來已減計約九成收購項目。即使這些大型礦業公司將所有營收減去投資支出后的數額都用於支付債務,也需要十年時間。高盛曾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沒有任何一個市場大到足以抵銷中國經濟放緩所帶來的影響,預計貿易總量到2018年才會達到穩定狀態。

  對於期待中國需求不減的國際礦業巨頭來說,這非常不妙。關於中國對原材料胃口增長不會停歇的看法,已成為行業信條,礦業公司因而大舉借債以擴大礦場、鐵路線和港口。隨著併購潮的持續,超大型併購交易抬頭。較低的全球利率帶來的低借款成本,進一步助推這一浪潮。

  商品價格下跌侵蝕利潤

  而今,隨著中國的資源需求放緩,商品價格下跌侵蝕礦業企業利潤,這些債務成為礦業行業的沉重負擔。在近期中國股市大跌期間,銅與鋁等金屬跌至近六年低位。鐵礦石價格一度觸及十一年來最低水平。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楊大利表示:「對未來需求存在巨大的錯判。」「長期繁榮讓人很難往事情的反面去期待,很多人看好城鎮化前景,而忽視了事情可能變糟。」

  減支同時仍臨艱難選擇

  此外,近期大型礦業企業已縮減大型項目支出,但仍面臨艱難選擇:減少股東分紅,還是繼續借債以維持高額支出?繼續借債將使這些企業面臨評級調降風險,從而推高利率成本。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