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5

立秋養生 潤燥為要 盲目進補不可取

2015-08-10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8月8日已經立秋,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可能許多地方的朋友還在烈陽與酷熱的煎熬中,后面「秋老虎」仍要耍耍威風,但我們要意識到,趨勢變了,有一股沉靜、沉澱的力量,明顯與熱烈、上升的夏季不同,傳遞著聚攏收藏的信息。感覺一下,拂過你面頰的風,一定乾燥爽朗多了。    自然萬物進入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的階段,人體的陰陽代謝也如此,同時經過一個夏天的暑熱熏蒸,必然消耗大量的體力和精力,所以有句俗話說:「入夏無病三分虛。」入秋后的氣候乾燥,很多慢性疾病容易復發或加重,立秋養生尤為重要。香港商報記者 林濤
 
  本版曾介紹過二十四節氣導引術,一個節氣一個動作。立秋這個節氣的動作是「縮身拱背式」,在這一套養生功中,六個秋季功法中有許多兩手環抱、前傾拱背、收縮身體的動作,是為了導引氣血下行、還原,回歸到人體內部。反觀春季動作,多仰頭、抬頭配合握固、推掌,「頭是諸陽之會,能調動人體陽氣。」
 
  秋燥傷肺 潤燥為要
 
  秋季對應人體的五臟為肺,而人體中肺又為「嬌臟」,不耐寒熱;而秋季主收,燥為秋季之主氣,肺通過鼻與外界相通,所以肺很容易被秋燥所傷。此外,呼吸道是一個開放的器官,從鼻腔到氣管再到肺部,乾冷的空氣又容易侵害和損傷黏膜而導致呼吸道疾病。所以秋季養生的重點應該是養肺,以防秋燥傷肺而引發多種呼吸系統疾病。
 
  秋燥傷肺的易感人群有:老年人、兒童、體弱者、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糖尿病、心臟病患者,此外還有長期疲勞、生活不規律等所致的亞健康狀態者,這些人由於抵抗力低下,對季節變化的適應能力弱。秋季養肺的重點潤燥、養陰,適當補益肺氣。較好的方法是通過食療達到生津潤肺、補益肺氣的功效,銀耳的補肺潤燥功能;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具有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的功效。百合、荸薺、蜂蜜、甘蔗、藕、土豆、蘿蔔、山藥、扁豆、枸杞、銀耳、豬肉、鴨肉、柚子、蘋果等都是秋季養生食療的不錯選擇。
 
  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后天氣逐漸轉涼,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的疾患,所以脾胃虛寒者注意不宜食用過多。
 
  推薦兩款養生粥:
 
  【百合杏仁赤豆粥】
 
  材料:百合15克、杏仁6克、赤小豆60克、白糖少許。
 
  制法:先將赤小豆洗凈,加水適量,與粳米一起,先以大火煮沸,然后在半熟的粳米鍋內加入百合、杏仁、白糖,以文火同煮至熟即成。
 
  功效:該養生粥具有很好的清肺潤燥的作用,適用於肺陰虛,虛火旺盛,素有口干、口苦者。
 
  【黃芪山藥粥】
 
  材料:黃芪30克、山藥30克、百合15g、粳米50克。
 
  制法:先用水煮黃芪取汁去渣,再用汁煮山藥、百合、粳米做粥食用。功效:該養生粥具有補養肺氣的
 
  功效,適用於肺氣虛,容易感冒者,尤其適用於年老體弱或抵抗力下降者。
 
  盲目進補不可取
 
  民間有入秋進補、立秋「貼秋膘」的習俗,但不可以亂補,立秋后仍有秋老虎肆虐,人容易出現倦怠、乏力等情況,太多的高蛋白食物并不容易消化,反增脾胃負擔。
 
  無病亂補,既增加了開支,又害了自身。長期服用沒有必要的「補品」,無疑是增加了身體的負擔,另外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證的病人不宜過用補藥,而虛證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所以對癥進補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比如,偏寒者往往畏寒喜熱、手足不溫、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等,偏熱者則往往手足心熱、口乾、口苦、口臭、大便乾結、小便短赤、舌質紅等,若不辨寒熱妄自進補,很容易導致「火上澆油」。所以準備采用藥補的人群還是建議大家找醫生具體看診,然后根據個體情況進行「量體裁衣」。
 
  任何補品或補藥服用過量都會有害,所以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觀點是不科學的。比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以引起腹脹、不思飲食等癥狀;過服維生素C可以導致噁心、嘔吐和腹瀉等癥狀。向上面認為「貼秋膘」就是應該多吃肉類,其實也不對,進補還是要根據自己的體質和對食物的耐受程度而定的。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