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7

战略新兴板如何影响企业创新

2015-08-13
来源:chinaena

战略新兴板如何影响企业创新

  最近,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在上交所建立战略新兴产业板(以下简称“战兴板”)。本研究就即将登场的“战兴板”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特别是对上海主要区县哪类科技型企业具备上“战兴板”的潜质以及这类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这些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需做哪些储备,为落实22条提供相应的研究支撑。

  “战兴板”对哪类企业有影响

  设立“战兴板”对哪类企业有影响?上海主要区县哪类科技型企业具备上“战兴板”的潜质?

  1.规模稍大、已越过成长期、相对成熟的企业

  根据相关方案,上交所的战略新兴板无疑在产业定位上更加明晰,更强调“新兴”和“创新”两大特点。根据这些标准,主要区县具备上“战兴板”的潜质企业,应该定位于规模稍大、已越过成长期、相对成熟的企业,与主板、创业板形成衔接,同时也有适度交叉,已跨越了创业阶段、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兴产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尤其是这两类企业中战略意义明显的企业。如位于浦东的中国商飞、中微半导体设备、沪江网、复旦张江、上海微电子装备、上海健能隆医药等,位于长宁的大众点评、泓智信息等,位于宝山的安畅网络等。

  2.商业模式创新,公司治理创新等其他创新型企业

  这些公司属于盈利水平和经营性现金流水平较弱,但商业模式新颖、市场关注度较高的企业,如位于虹口区的虎扑(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位于普陀区的维构(上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位于闸北区的上海统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长宁区的上海骏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

  3.启动私有化退市的中概股

  数据显示,最新一季度,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有超过20家启动私有化退市。然而,回归上市面临着时间成本、资金短缺等各种问题。战略新兴板的设置,将降低上市门槛,为海外中国上市企业打开回归通道,这对于资本市场承接中概股提供了制度安排。目前,已经私有化退市的中概股有位于徐汇区的澜起科技、巨人网络,位于浦东的展讯、锐迪科等。

  但是,“战兴板”的设立带动相关企业上市还存在问题。首先表现在一些区县的发展模式有待完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更多地依靠大的国有企业,缺乏研发检测公共服务、金融服务等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增值服务,需要完善支持新兴产业上市融资的生态系统。

  其次,伴随着宏观经济的整体下行,一些区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难度进一步加大,缺乏本土科技龙头企业和机构,这将造成“战兴板”带动相关企业上市出现区域失衡,条件比较好的区县则汇集了具备上“战兴板”潜质的优质企业,如位于徐汇区的澜起科技、巨人网络,位于长宁的大众点评、位于浦东的中国商飞、沪江网、复旦张江、健能隆医药、微电子装备、展讯、锐迪科等。

  此外,主要区县具备上“战兴板”潜质的企业,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实力增强,相应的企业创新还没有做好储备,一些企业亟须建立完善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强化人力资源整合,更需要创新人才的加盟,重视源创新引发的长期影响力,并完善生态储备。

  正在崛起的新蓝筹

  在成熟市场,各国都在积极孕育“新蓝筹”。在此背景下,上海转型发展将激发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一批科技蓝筹公司正在崛起。

  案例一:成熟市场积极孕育“新蓝筹”

  1.借鉴成熟市场的经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十分重要

  1971年美国将遍布全国的各自场外市场用电子网络联系在一起,形成“非主流”的纳斯达克市场;到了1995年美国市值最大的前五大公司中有四家是在纳斯达克(NASDAQ);然而从2005年开始,纽交所意识到经济转型不可阻挡,因此大力进军高科技产业。

  目前蓝筹股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工业化时代的大型制造业、金融业与资源类企业,以互联网、文化传媒、节能环保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新一代蓝筹股。而设立独立板块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早已成为海外主流交易所的战略选择。

  2.良性有序竞争使得交易所的市场层次趋同

  在市场化竞争的压力下,纽交所主要通过收购兼并方式增设市场板块,进一步拓展股票现货市场深度,增加股票市场对不同类型企业与新型业态的服务力度。2006年和2008年,纽交所分别收购了群岛交易所和美国证券交易所,在原有的主板市场外,新增了两个子市场,而且,这两个子市场专门为各类成熟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服务,实现了纽交所对上市企业服务类型的全方位覆盖。

  通过这种良性有序竞争,使得原先只有大市值蓝筹公司的纽交所也能容纳各类市值的高科技创新企业,而作为科技公司主要上市地的NASDAQ市场,又能接纳各种大市值的优质蓝筹公司。同时,纽交所与NASDAQ的上市公司可以相互自由转板,使得两个交易所的股票现货市场在保持高度竞争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不同交易所市场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3.给沪深交易所的相关启示

  我国沪深证券交易所的市场层次与板块结构划分过于僵化,导致资本市场同实体经济的需求无法有效对接。受历史因素影响,沪深证券交易所原本都是定位于发展主板市场。为支持创新企业发展,监管层调整深交所的发展定位,增设中小板与创业板,目前,深交所已经形成主板、中小板与创业板这三个板块清晰、结构完整的多层次市场体系。而反观上交所,多年来仅维持运营主板市场,层次单一,交易清淡,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转型的功能被严重闲置。因此,应该借鉴美国各证券交易所之间充分开展市场化有效、有序自主竞争的经验,在“沪大深小”的篱笆拆除之后,趁热打铁,在允许深交所为创新度高的网络科技企业进一步降低上市门槛的同时,也应允许上交所进行专门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新兴产业板的相关探索,从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得上海、深圳两个市场形成有效的、良性的竞争格局,全面提升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战略新兴产业的能力。

  案例二: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新蓝筹的创新范示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公司主要致力于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投影光刻机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可广泛应用于IC制造与先进封装、MEMS、3D-TSV、OLED-TFT、LED、Power Devices等制造领域。目前国产高端光刻设备不仅迈出了从无到有的关键一步,而且随着几年来与客户工艺的不断磨合以及产品性能持续提升,与国外设备相比,国产设备已经形成了一些产品特色和优势。SMEE致力于推动高端光刻设备的国产化进程,将成为极具上“战兴板”潜质的科技公司。

  目前,公司是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首批上海市创新型企业。截至2014年6月30日,公司申请专利总数共计1442件,获得授权专利644件,其中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191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474项,申请国外发明专利92项,授权23项。

  案例三:上海健能隆生物技术公司——如何成长为新蓝筹?

  上海健能隆生物技术公司成立于2004年,由美国回来的海归联手创建。公司建立了高效哺乳动物细胞的蛋白表达技术及完整的新药研发技术平台,已开发出多个处在不同研发阶段的创新生物药,并拥有这些产品生产的关键技术及其国内、国际专利。健能隆的独特竞争优势,吸引了国内外具有多年国际新药研发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加盟,打造成一个在全球现代生物医药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也将成为极具上“战兴板”潜质的科技公司。

  公司创建十年来,已经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健能隆不仅推出了新一代的1类新药贝格司亭(F-627),还拥有了全球首创的1类新药普罗纳亭(F-652),投资人都看好这样的组合。健能隆在全球范围网罗最佳专业人才组成自己的战略和研发团队,成为其研发能够快速取得成功的法宝之一。在健能隆,首席医学官汤凯扬借助自己所拥有的16年国际临床试验的从业经验,特别是Ⅰ、Ⅱ、Ⅲ期和全球多中心试验研究,对EMA/FDA/SFDA临床研究法规的精通,以及与多国药监药审部门的沟通申报经验,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创新药的临床研究。公司已经探索出一条由中国发现,到国内外同时开展临床试验的路径。目前,国家重大专项所支持的生物药国际化项目只有健能隆一家,目前,F-627国际二期和F-652国际一期将提前结题。

  成为新蓝筹企业需做好哪些储备

  主要区县具备上“战兴板”潜质的企业,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实力增强,企业创新需做好相应的储备,包括建立完善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强化人力资源整合,更需要创新人才的加盟,以及重视源创新引发的长期影响力,并完善生态储备。

  1.建立完善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

  成长为新蓝筹,公司规模扩大往往带来其股权的分散化,资本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所有者不直接参与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而由支薪阶层的经理人负责。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和利益不一致、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都有可能使企业享有企业家职能分工产生的高效率的同时带来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不一致造成的损失。因此必须建立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不仅需要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约束经营者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包括报酬构成、数量以及与何种业绩指标挂钩)有效激励经营者。经营者的报酬构成包括基本薪金、年度奖金、长期报酬、养老金计划和津贴等。

  2.强化人力资源整合

  成长为新蓝筹的企业,由于实力增强,更有能力通过购并获得发展。但是企业购并后不但会面临不同风格的企业文化的冲突,而且不得不面对组织机构重合带来的裁员和人员调整。在企业整合的初期要尽量避免被并购公司人员变动造成的大幅波动,应不偏不倚地对被并购公司的人员的知识能力进行鉴定,并根据其特点和能力对其岗位进行调整。

  3.新蓝筹更需要创新人才

  目前主要区县具备上“战兴板”潜质的企业规模大,资金充裕,制度和结构都很完善,团队很稳定。这类企业有着怎样的人才需求特点?这类企业属于新蓝筹,组织结构成熟,公司内部人员晋升困难,各层面人员的流动率低,在人员规模上相对稳定。企业的发展,主要是靠企业的整体实力和规范化的机制,企业内部的创新意识开始下降,企业活力开始衰退。所以,引进新鲜血液无疑是保持企业繁荣期、促进企业活力持续高涨的重要举措。所以,就特别关注创新能力、意识和执行力;多数新蓝筹企业也比较看重这一点。新蓝筹企业招聘高级人才,建议应以猎头为主;建议使用评价中心技术对人才的能力素质进行评价,业务水平则由用人部门的部门经理进行评判。

  4.重视源创新引发的长期影响力

  苹果公司每当有重要产品即将宣告完成时,都会退回最本源的思考,并要求将产品推倒重来。这是苹果公司和其他企业对创新概念理解的最根本区别:企业创新并非来自外部的压力和要求,而是源于企业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更新。转观国内市场,少有中国企业真正重视内在创新。事实上多数中国科技企业所谓的创新大都是模仿了西方成功企业的产品和业务模式,或对西方同行的创意进行复制。可以说,苹果公司的成功正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是包括谷歌、微软等众多美国科技行业领军企业成功的共性。这就需要上海的科技企业从根本上转变对创新的理解,如果缺乏外部竞争机制的保障,上海企业“大而不强”的表现将很难得以真正转变。

  5.完善生态储备

  产业链裂化、跨界融合成为新的生态圈,是产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互联网主动、跨界、融合的思维,以及对用户体验的重视,都在影响着传统产业。例如,蚂蚁金服(被确定为“战兴板”首发企业)将服务目标锁定为“草根”消费者和小微企业,以开放的心态服务于金融机构,并将通过互联网的技术和思想打造一个开放的金融生态。东方资产旗下财险基金等与蚂蚁金服全面合作,体现出金融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传统企业也要重视从自身出发跨界融合,例如宝钢在搭建钢铁电商平台交易的同时,尝试把加工制造环节直接延伸到汽车生产厂,用宝钢的板材直接做一个车壳,汽车厂可以在上面装备其他系统。这样汽车厂就有可能不再需要购买钢材,后续裁剪加工等环节也会省掉,是满足客户个性化需要的一种探索形式。

  (作者薛军系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创新评价研究室副研究员,张宇系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创新评价研究室助理研究员。田春玲编辑,工作邮箱:tiancl@thepaper.cn)

[责任编辑:淇心]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