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4

“丛林”何玮明个展亮相太和艺术空间

2015-08-17
来源:99艺术网

 展览开幕式

展览开幕式(左三:贾廷峰、左四:何玮明)

2015年8月16日下午,“丛林:何玮明艺术展”在798太和艺术空间隆重开幕。展览由著名艺术经纪人、策展人贾廷峰先生主持策划,共展出艺术家何玮明“丛林”系列作品20余幅。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内容不同以往题材繁复,而专注在‘丛林’一系列作品。现场为观者塑造了一片独特的‘丛林’艺术体验。在展览中所看到的每一个图像、每一幅风景画的微妙细致,像是描绘了深林和树木的每一片树叶,风景和森林围绕着观众。在画面里的小径,时间、地点、光线、是不会确定的。似乎可以想象我们自己在这条小径上行走,但是我们不知道将被带向哪里?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贾廷峰在采访中谈到,“我在艺术行业中坚持了30多年,见过很多水墨艺术家,比如在当下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我认为大家都应该静一静,沉下心来在传统文化、当代水墨语言及观念中潜心研究。太和艺术空间与艺术家合作也有四个标准:一、前提非常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二、要有世界的眼光和胸怀;三、对当下的人文关怀非常重要;四、自己的原创的艺术语言,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我认为艺术家何玮明具备了这四点。”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在贾廷峰看来,“何玮明就像是中国当代艺术界的苦行僧,他的绘画艺术是一场意志与身体的对抗,也是一次孤独与冰冷的苦行。在繁复密麻的皴点叠置和精准细腻的线条勾勒中,呈现出某种隐晦神秘的仪式感。消减了叙事情节的画面,被有意地处理为看似尚未完成的局部特写,没有源起又不知所终,像早已肢解在记忆深处的碎片图像,弥散着一股若有所感的情绪。何玮明通过这种对画面营造出的情感预设,将观者置入了一种回归潜意识的情景中,从而自发地追问内心,反躬自省。诗人顾城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此处,何玮明用其画笔,同样为观者赋予了一双能寻找光明的眼睛,他的绘画,带领着生活在钢筋水泥里的都市人群,不断穿越人生的黑暗丛林。从这个意义上讲,何玮明正在谱写一部能引领众人从迷茫走向澄明的生命寓言。”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然而,艺术家何玮明在采访时却表现出了谦卑严谨的学术思考。他表示“这次展览的大部分作品是小幅作品,但它不是国画意义上的‘小品’,也绝不是现在所流行的‘小资’,我只是想用极繁复的方式来传达一种极简,传统国画里也有潦潦几笔的以情趣为主的‘极简’,但这不是我想要的,因为我更崇尚一种劳作的精神。然而这些又都不重要,而真正重要的是,这样的行为和这样的创作,是否跟‘内心’有关系?它跟‘我’有关系吗?禅宗公案里的‘我是谁’?其实‘我’本来就有,不必外求,然而‘我’又何其难求,找到‘我’,对艺术家来说,才是真实的开始。”

展览作品

展览作品

何玮明,出生于中国福建,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现居北京从事艺术创作。现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这样评价他,何玮明是一位立足于传统的变革与创新的当代艺术家,在中国绘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进程中,他深知保持中国画传统精神的重要性。在物质世界急剧膨胀的今天,他特别难能可贵地保持了一份宁静的心理,以远离世俗的心态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在走向自然的同时不断向内心走去。他的艺术在中国艺术界是一个独特的现象。

展览作品

展览作品

德国艺术家 Michael KalKi认为,“在何玮明的创作中,水墨的材质意味着无法做出任何修正改变的可能性,你可以重新开始,尝试再来一次。可以肯定的说,何玮明第一遍就已经决定了画面,因为所有的后续工作都是在此之上形成的。因此何玮明必须要有一个缜密的想法。然而,何玮明在创作中并没有叙述故事,更确切的说他想省略所有的叙事,正如何玮明所画的,那只是一个人、一片森林到一棵树的概念,何玮明的传达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宁静的地方,他的状态,表现,一切都源于一种状态!这种动和静的状态对比,也许可以解决我们自身在绘画上的行为。”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3日。

展览作品:

展览作品

展览作品

展览作品

[责任编辑:淇心]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