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在國務院和工信部多次要求下,手機流量降資費已是箭在弦上。據《京華時報》等多家媒體消息,中國移動醞釀推出手機流量階梯定價改革方案,下月起在北京等7省市試點。具體而言,流量單價采取五個檔次,價格從0.15元/MB至0.13元/MB不等,用戶使用流量越多價格就越便宜。對於該方案,許多消費者有霧裏看花的感覺:和現在相比,流量資費降了嗎?說好的“降費提速”,運營商為何總是在打太極呢?
流量階梯定價?沒那個必要!
階梯定價,許多人並不陌生。近些年水電等資源能源類商品的價格改革,多以階梯定價的形式出現。階梯定價方式優點明顯,它能夠鼓勵消費者節省用水、節省用電。因為,超過一定使用量,消費者就不得不按更高一檔的價格付費。
然而手機流量也要階梯定價,確實讓消費者有些摸不著頭腦。一方面,流量不是資源能源類產品,無需節省。另一方面,用量越多價格越便宜,也和水電的階梯定價方案反其道而行。唯一的解釋是“薄利多銷”,鼓勵消費者多用流量。
說好的“降費提速”,到頭來給出了一個促銷方案。想得實惠,您得先多用流量才行。這樣的改革,略顯誠意不足。一方面,許多消費者在單位和家裏都有wifi,無需打開流量以獲取更低的資費;另一方面,初步方案中最高0.15元/MB的流量單價,高於目前一些套餐、流量包的價格。我們或許可以如此理解:使用較多流量的消費者的確獲得了實惠,但實惠來自於使用流量較少的消費者的腰包,到頭來運營商還是沒有損失。
改革就是要割肉,痛也得割
盡管流量階梯定價的方案是否真的讓利於消費者,還需要精確測算才能得知,但方案之複雜恐怕是普通消費者無法簡單算清的。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降費提速”有多難。
當前,運營商的傳統短信和語音業務在不斷萎縮,而數據流量是重要的增長點。工信部的數據統計,短短幾年,我國4G用戶總數已突破2.25億,人均手機流量更是達到321.5MB。從數據可以看出,大幅降低流量資費等於讓運營商放棄一部分利益。割肉總是痛苦的,這是運營商為何面對“降費提速”總是打太極的重要原因。
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風潮漸起,“互聯網+”將許多人看到了實現夢想的機會,運營商如能果斷“降費提速”,將有助於推動創業創新的浪潮,也為中國經濟的發展貢獻重要的推動力。人們希望,運營商能夠從這樣的高度去理解“降費提速”的意義,或許改革就能夠來得更快些、更容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