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安門上拍攝的中航科技城的項目;工地上有不少黃色的琉璃瓦(小圖)現代快報記者 施向輝 攝
明代涵洞及磚砌水池。本組圖片由南京市考古研究所提供
600年明皇宮遺址正遭遇商業開發?今年5月,現代快報就曾報道,南京市龍蟠中路東側工地內發現明故宮皇城西墻遺址。最近有媒體質疑:明皇宮遺址上面正在進行商業開發。
昨天,南京市文廣新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回應稱,對于已經在建設的中航科技大廈和住宅地塊,地下并沒有發現有保護價值的東西,所以才允許施工。另外,項目與明宮城護城河距離500米以上。
現代快報記者
趙丹丹 馬樂樂 胡玉梅
現場探訪
中航科技大廈快建好了
住宅部分照常建設
在西安門城墻遺址不遠,就是一個圍擋起來的空地,這里便是中航科技城項目所在地。昨天下午,現代快報記者在現場看到,位于龍蟠中路上的中航科技大廈已經快建好了,這處大廈2011年曾經做過考古勘探。另外,開發商率先開始建設的還有中航金城1號,這是普通住宅項目。中航金城1號的工作人員表示,住宅地塊的建設目前正常進行,并未聽說被文物保護部門叫停。
“中航科技城項目的考古工作一直在進行,到現在為止,都還沒有結束。”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考古領隊岳涌介紹,在項目東北部發掘出了明代房基,道路、水池以及磚井等遺跡。尤其是在該地塊的西南部發現了南朝、明代磚井各一處,還發現了疑似明代皇城西墻一段。
南朝井平面為七邊形,井底鋪有木板,并圈用青磚側立砌成,磚側面為蓮花紋及菱形方格紋。明代井平面為圓形,井底鋪有木板,深5.6米,井口有石質井欄,磚砌方形井臺,井圈用楔形磚錯縫順砌而成, 白灰粘接。
發現的皇城西墻讓他們最為驚喜,從近西安門處向南延伸到瑞金路,連續分布。“墻體基礎保存較好,寬8-12米,內部一層夯土、一層碎磚的方式逐層夯筑,局部表面有清代修復的跡象。”
在這段城墻上,考古人員剛還發現了一座完整的涵洞。“這是一處皇宮內非常重要的取水通道,根據研究得出的明故宮復原圖,皇城西墻內就是宦官所在的‘宮內諸監’。當年這些紫禁城里的服務人員就可能通過這個涵洞,獲得生活用水。”岳涌介紹,這個涵洞寬3.6米,東西長6米,高度為1.75米,成年男性完全可以從里面通過,可見水流量是非常大的,甚至是皇宮用水的一條“主干道”。此外,考古人員還在涵洞的兩側找到了相互連接的明溝與蓄水池遺跡,而且蓄水池位于疑似皇城的西墻之內,可見這些遺址相互構成一套完整的取水系統。
對于這兩年考古的項目,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祁海寧說,他們已經遞交了保護意見。
前不久,南京市文廣新局就關于中航科技城A1地塊地下文物,還向金城集團有限公司、南京中航工業科技城發展有限公司發出保護意見書。保護意見中表示,A1地塊正好就在發現遺跡的工地西南部,發現部分明代皇城西墻墻基、明代涵洞、六朝和明代古井等4處重要遺址,這些都給南京城市歷史文化提供了有價值的實物資料,應予以原址保護展示。請中航科技城委托有文物保護資質的單位結合地塊建設規劃做好上述遺跡的保護規劃方案,明確保護范圍和保護展示措施。保護方案須報南京市文廣新局批準后實施。保護方案實施前,應該確保文物遺跡安全。
項目地塊有沒有重大考古發現?
發現明代皇城西墻墻基等4處重要遺址,已要求原址保護
很多人質疑,目前中航科技城的部分項目已經開工建設了,比如中航科技大廈,2011年進行了考古發掘,這座大廈也在西安門城墻南延線上,大廈是否壓在了明皇城西墻遺址上?而早年建成的金城大廈,也在這條線上,2006年曾經考古發掘過,并發現了皇城城垣的遺跡。那這個項目是否壓在明皇城西墻遺址上?
昨晚,南京文廣新局通過官方微博發布稱,有關報道中提到,中航科技城地塊與“明宮城遺址及周邊100米范圍內不得從事新的建設沖突”。而實際情況是,中航科技城項目與明宮城護城河距離最少在500米以上。
在發布會現場,有媒體追問,為什么當時發現了遺跡,還要蓋房子,而現在遺跡已經蕩然無存?南京市文物部門相關人員稱,當時,這些大廈開建前確實都進行過考古勘探,但是遺址破壞嚴重,已經殘破不堪,沒辦法認定。沒發現什么有保護價值的遺跡,才允許進行規劃建設的。相關人員同時稱,當年,這些遺跡怎么處理的,要查找檔案記錄。對于有沒有召開專家論證,怎么論證的,該局人士表示無法在現場答復。
中航科技大廈有沒有壓到城墻遺址?
項目與明宮城護城河距離500米以上;當年如何論證暫無法答復
明皇宮遺址內一直有考古,9年來,考古結果究竟如何?媒體報道認為,南京市文物部門“秘而不宣”。
對此,南京市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明故宮遺址考古成果在2009年由南京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南京明故宮》一書,已經對之前明故宮區域內的相關考古發現公開對外發布,不存在“秘而不宣”。
祁海寧解釋說,經過一年多的考古,他們已經初步了解了中航科技城項目地塊內地下遺跡的分布情況,但是還有很多沒有搞清楚的地方。
“盡管初步推斷該項目的西南部有皇城西墻,但目前業內很多專家還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有專家說破壞太嚴重,是一層夯土,可能是墻體,也可能是其他建筑的基礎。也有專家表示,目前沒有發現一處城墻的包磚,只發現了條石。也有專家稱,目前只挖掘了150米,發掘長度還有限。”
“正是因為這么多專家的不同聲音,所以考古工作還需要持續開展,更重要的是還要進行專家論證的程序,在這些之前,我們并不方便公布結果,導致有人誤會說‘秘而不宣’。”祁海寧解釋說。
9年來,考古結果為何不公布?
“2009年即公開出版發布過,不存在秘而不宣”
項目回顧
明皇城遺址邊
開發商3次拿地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位于中山東路518號的“金城廠”,曾經是南京老城面積最大的工業地塊。2010年,規劃部門首次提出將“金城廠”打造成中航科技城。當年10月,南京市規劃局召開南京中航科技城項目總體規劃設計國際招標評審會,2012年8月南京市規劃局正式出臺了該區域的規劃細則。
在當時的規劃中,中航科技城被認為是推動南京產業升級、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項目,而中航方面提出的藍圖同樣美妙:打造全國首個以航空科技為核心的高端科技研發中心園區,建設具有航空特色的航空及其相關產業產品的研發與試制、成果孵化與展示、國際交流與合作、市場開發與營銷,以及軍轉民項目、金融、貿易、傳媒、會展、配套生活設施和現代服務為一體的航空城。
2013年3月開始,隨著國土部門的招拍掛進行,開發商3次拿地,取得了中航科技城地塊,后進入正式的開發流程。
規劃疑點
考古遺跡最多的地方
規劃的卻是超高層
現代快報記者發現,2012年8月南京市規劃局公布了《南京老城白下區中航工業科技城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方案》,中山東路518號的中航科技城,靠近西安門遺址、明故宮歷史城區,東近解放路、南臨瑞金路、西至龍蟠中路、北接中山東路。按照規劃,老廠房將做成休閑街區和科技研發中心等。
而在建筑高度上,現代快報記者發現整體地塊呈現北低南高,考古發現有疑似皇城西墻、要重點保護的西南部,在規劃上卻是開發強度最大的區域,是超高層,局部限高240米。而西北側靠近西華門周邊,控制在18-24米,往南逐步遞增,控制在35米以下,保證西安門廣場內視線不受影響。金城路以北居住用地高度控制在35米以下,金城路以南居住用地高度控制在80米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