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該適當進補,但貼膘并非明智選擇。《黃帝內經》中早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說法。秋天「燥」傷肺陰,清補肺陰可減輕口唇乾裂、喉鼻乾癢和咳嗽等不適,避免季節更替肺氣受損以致感受「時毒瘟疫」之苦;平補胃陰可減輕脾胃燥熱太盛所致的口乾煩渴、胃脹、沒有食慾、大便乾結;潤補肝腎之陰則可消減手足心熱、心煩失眠、小便短赤等下焦燥熱的癥狀。
用藥物補陰需由中醫師辨明體質,再結合初秋「溫燥」的氣候特點進行調補。日常生活中,除了睡前泡腳和按摩腳底(重點按摩涌泉穴)等中醫外治法調理補陰方法外,可以在睡前做一套穴位保健操。
第一步,叩頭梳頭,雙手十指分開,用指腹輕輕敲打頭皮2-3分鐘,然后以指代梳,從前向后梳頭1-2分鐘。
第二步,按揉安眠穴1-2分鐘(安眠穴是經外奇穴,位於耳后凹陷處和枕骨下凹陷處的連線中點)。
第三步,搓揉耳廓1-2分鐘(耳朵上有很多穴位,按揉到有疼痛的地方可以多按幾下)。
第四步,按揉手腕(內關、神門穴)和手心勞宮穴1-2分鐘。
第五步,按揉下肢三陰交、照海、涌泉等穴,每穴1-2分鐘。
第六步,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摩腹3-5分鐘。
第七步,平臥放松,深長呼吸,自然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