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7

“經絡與氣” 有新說 紙上談兵不如“體證”

2015-09-23
来源: 深圳新聞網

   深圳新聞網9月21日訊 “經絡與氣”不僅在中國古代盡人皆知,就連科技飛速發展的現在,影視劇中它們的身影也屢見不鮮。對于“經絡與氣”,它們究竟是具有中華民族文化屬性的古代神秘學產物,還是真實存在于人體的“命脈”,這個問題在近現代一直爭論不休。而在日前,一位來自深圳的羅先生向深圳新聞網提供了一套關于如何體證、發現以及找出“經絡與氣”的方法和理論,并呼吁有志之士能夠一起實踐探索,為世人揭開“經絡與氣”的千年面紗。

  中西醫百年口舌交鋒,紙上談兵不如“體證”

  對于持續百年的“中西醫之爭”,學術界與民間都眾說紛紜,而在近現代科學理論所構建的世界觀對中醫傳統理論的沖擊面前,中醫雖具一定療效,但很難給出明確的說法,面對質疑,反駁大多乏善可陳。

  眾所周知,經絡學說是中醫千年理論大廈的基礎之一,最早記載于《黃帝內經·素問篇》。對于經絡學說在當代的研究,既有以“隱性經絡感傳現象”為代表的唯象學階段研究,也有物質基礎研究范疇中的“筋膜學假說”較為知名。

  提出“體證”觀點的羅兵

  但在對經絡存在與否的爭議與研究之中,人們可能往往忽略了“醫道同源”的問題。既然經脈理論離不開“人體”,那么脫離“人體實際驗證”而單單從邏輯分析、外部觀測等角度去論證其科學性,如此做是否會進入紙上談兵的死胡同?而研究者們是否有嘗試過對經絡進行一定程度的 “親身體證”呢?”

  中醫明明有療效,為何說不出所以然?

  據提出上述“體證”觀點的羅兵回憶,他從19歲時起就患有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并兩次出血,之后走路時經常出現“頭重腳輕”等其它不適癥狀,前幾年他的左上眼皮出現囊腫,當時的羅兵不希望通過手術方式治療自己的病癥,所以他暫時將希望寄托在了曾經查閱過的一些道家關于經絡方面的養生之術。令他喜出望外的是,在通過親身實踐經絡養生術之后不久便消除了眼部的囊腫,十二直腸球部潰瘍也有明顯好轉。

  起初,羅兵覺得傳統養生術療效十分神奇,但其后身體的進一步改善卻不怎么明顯了,而此時社會上又開始出現對傳統醫學包括經絡養生術的諸多質疑。在這樣的背景下,羅兵開始了對傳統經絡學說的思考:中國傳統醫學、養生術等在歷史上是否真正解決了國人的健康問題?他認為判斷的標準應當是絕大多數人離開世界時是否是無疾而終。

  為此,羅兵仔細閱讀了了中醫根基之作《黃帝內經》,他認為:“《黃帝內經》是人類歷史上偉大的醫學書籍,它指出了人體系統中十分重要的部分:經脈以及人體的營氣在經脈中是循環往復運行的。靈樞—經別中寫道:“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如果沒有這本書,他估計再過1000年,人類也不知道人體系統哪里是最核心的部分,更不可能正確地描述出人體系統核心部分的運行方式。”

  但他發現,《黃帝內經》固然對經脈路線、癥狀、治愈現象等描繪的很詳細,卻沒有明確講出經脈的原理和本質。也正因如此,當經絡的存在每遭質疑,中醫學界都無法拿出實質性的證據來給質疑者以強力反駁。

  從自身病愈的“體證”上講,羅兵相信經絡的存在性,之所以人們“說不清楚”,他是這樣認為的:“現在在傳統文化圈包括中醫,講‘傳承’的聲音多過講‘發展’的,而講‘突破’的聲音就更為稀少。那么在這種背景下,‘經脈說不清楚的原因,一是可能古人自身包括《黃帝內經》的作者就沒有完全搞清經絡的所以然,而后人又缺乏突破精神,就更無可能搞明白;二是古人知其所以然,卻由于當時對物質認識的局限無法完整的表達清楚。雖然現在在應用領域方面手法、藥方變得更多更細,但人體系統運行的原理還沒搞清楚情況下,自然就變得‘說不清楚’。

  “經絡”到底在人體哪里?“氣”是否存在?

  羅兵以前在內地的一所研究院工作多年,期間現代科學對現象的觀察、假設、實驗、分析等研究方法給他的思維方式帶來了很大影響。在初步“體證”之后,他對傳統經絡學說從學習、思考漸漸地邁入到了研究的層面。

  首先,羅兵根據《黃帝內經》中 “經脈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的說法,以及自己的經驗,在一定條件下瘀血會在經脈某處聚集并形成像冰塊一樣堅硬的形態,用手就能輕易觸摸到,他認為,經脈就位于深筋膜中,它在肌群處通過由深筋膜構成的肌間隔,在跨過關節處有的是位于肌腱的深筋膜上,他認為深筋膜最重要的作用是作為營氣的通道。

  然而《黃帝內經》中雖然提到人體疾病與經脈息息相關卻沒有詳細說明得病與痊愈的原理,對此羅兵給出的結論是:“不論人體好與壞狀態,在經脈中都一定會有類似淤血的雜質,這些類瘀血雜質可能是血液滋養深筋膜后的代謝物,它們不像其它地方的血液代謝物能夠隨靜脈血流走。當深筋膜中的淤血堆積過多時,經脈也因此變得不通暢,人體系統的運行就會發生異常,各種疾病就此開始產生。”

  同時,羅兵還提到:“人體系統正常運行的條件是保持經脈暢通,保持經脈暢通的方法就是靠對經脈的振動以疏通淤血,并且振動的方向、強度、振動的時間(季節、時辰)特別重要,不然效果就會不好。”關于震動的方法,羅兵最初“體證”過的道家經絡養生術就是其中之一,但他覺得那種方法的美中不足的就是頭部、頸部的震動效果不佳,會使這一段的經脈不能暢通,進而還會影響經脈的前后段,就像循環水系統一樣,即使將水管大部分的水垢清除了,只要有一個地方還有,水的流動就會受到影響。這恐怕就是“體證”之初人體的一些病癥明顯改善而后卻難再進一步改善的原因。

  至于經脈中的“氣”,羅兵認為它一定存在,它是人體控制部分的執行機構,如果“體證”方法得當,且人體的感知系統是正常的,在“體證”時就會明確地感受到。下一步他準備自己或和其它機構一起設法提取經脈中的“氣”,以分析它的成分和做一些相關的試驗,如果在強地磁場環境下“氣”的壓力會增加,那么廣西巴馬長壽的秘密也就找到了答案。現在他已經有了初步提取的方案,考慮到經脈位于深筋膜中,在肌群之間的深筋膜中提取營氣可能不容易,而在跨過關節位于肌腱的深筋膜上提取也同樣不易,可能在附著于骨的深筋膜上提取相對容易一些。提取營氣具體的位置,羅兵指出脾經位于膝蓋內側凹陷處是可以考慮選擇的地方。提取的方法打算用細微的針頭以一定角度來提取。提取的時間要選擇提取點所在經脈中氣的壓力最大(此時這里氣量最多)的時候。

  中醫面臨的問題,也是傳統文化圈面臨的共同問題

  關于中醫及其基礎理論經絡學說在如今的種種爭議,羅兵有他自己的看法。

  首先,羅兵覺得中醫在基礎理論(經絡學說)研究方面的進展低于人們的要求,而這種現象卻不單單是中醫學界一家的問題。“因為在近兩千年來,國人在面對自己所屬領域的權威理論時,大都習慣壓抑內心看法、不談自己的見解、不敢質疑古人。這種風氣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極大地扼殺了傳統文化的自我發展和再造能力,而近現代才開始反思和扭轉。”羅兵先生希望今后支持傳統文化的人們能夠在“傳承”的情愫上,再多一分創新和突破的精神,要有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即使是錯的也沒關系,只要有一個人突破了,社會就能發展和進步。

  其次,羅兵認為對現有中醫學的質疑也并非完全是壞事,如前文所言,敢于質疑也是一種創新和突破的開始,中醫學的發展很有可能就源自質疑的聲音。但對某些所謂的“質疑者”不去實際“體證”、試驗,卻以自身好惡來對傳統文化包括中醫進行一味地批判,甚至人云亦云等現象,羅兵認為:“這些所謂的‘傳統批判者’,其實自身并沒有逃脫傳統文化中那一部分比較糟粕的思維方式。”(李慕天)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