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企業終于提高了員工薪資,但經濟學家表示,歐元區其他國家薪資增長低迷,這意味著德國薪資增長對消費者支出的影響,仍不足以刺激整體歐元區復蘇。
德國多年來一直限制薪資增長,這令該國從汽車制造到重型機械的工業領域蒸蒸日上,在許多時候還損害了勞動力成本正在加速上升的歐洲鄰國的利益。
2003年,當時德國總理施羅德進行的勞動法修改,令薪資增長進一步受限,法律修改導致五百萬或六分之一的德國工人只能從事兼職工作,每周薪資大約為100歐元(112美元)。
如今,德國的失業率僅為6.40%,這意味著薪資終于開始增長:德國去年薪資漲幅為2%,今年前六個月為上漲2.7%,為2008年開始記錄該數據以來的最高漲幅。
但經濟學家表示,德國薪資漲勢尚不足以抵消歐元區其他大國的黯淡薪資前景。這些國家薪資增長緩慢,通縮威脅仍揮之不去。
法國今年以來的薪資增幅只有德國的一半。西班牙第二季薪資增幅只有0.5%,意大利薪資是下降的。
盡管歐元區今年上半年薪資增長1.9%,但經濟學家認為,歐元區薪資必須增長3%或者更高,才能將影響傳導至物價,并使歐元區通脹率朝歐洲央行[微博]2%的目標邁進。歐元區目前的消費者物價調和指數僅為0.1%。
布魯塞爾智庫Bruegel的經濟學家Zsolt Darvas說:“德國的薪資漲幅還遠遠不夠。”
“要想使歐元區達到2%的通脹率目標,德國通脹率必須達到3%-4%之間。要實現這一點,德國的薪資增幅必須達到4%-5%。”
德國目前的通脹率僅為0.2%。(來源:路透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