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

互聯網體育公司正熱:布局各有千秋

2015-10-10
来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 劉璨

  去年10月20日,46號文件出臺,這被體育產業圈的人形容為“破冰之旅”的開啟。曾經體育賽事轉播權的限制和壟斷被認為是阻礙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一大瓶頸,如今這一限制已被打開。

  文件設定了到2025年“中國體育運動人口達5億,體育產業產值5萬億”的目標,而現在中國的體育產業規模約為3136億元,這其中的機會與增長空間相當可觀。

  在文件出臺之前,站在風口浪尖的互聯網企業或多或少,在體育產業已經有所涉及。而文件的出臺則像是注入了一劑興奮劑。

  在這一年里,互聯網企業旗下的體育公司紛紛成立,并不約而同的要做“全產業鏈公司”,體育界的版權購買大戰也初現端倪。

  雖然都是在布一個很大的局,不過招數各異。

  阿里體育:大家一起玩

  定位:

  從成立時間來看,阿里體育看起來很年輕,這家公司在9月8日剛剛宣布成立。不過在去年6月,阿里巴巴投資了廣州恒大足球俱樂部,以12億元人民幣獲得后者50%的股權,并球隊改名為“恒大淘寶隊”。

  阿里體育由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新浪與云鋒基金共同出資。原SMG副總裁張大鐘出任阿里體育CEO,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將擔任阿里體育董事長。

  對于阿里體育的定位,張大鐘稱是做一個服務平臺,這個平臺是一個創造IP的平臺。

  張大鐘認為阿里體育首先不是利潤導向,也不是從電商導向。他覺得IP應該是要靠創作,而不是花大價錢買。他提到了NBA版權這些年的水漲船高。在他看來,阿里體育不是與其他公司競爭去買版權,而是要創造出像NBA那樣的賽事。

  按照他們描述,阿里體育是將電商、媒體、營銷、視頻、家庭娛樂、智能設備、云計算大數據和金融等平臺整合在一起,融合形成一個貫穿賽事運營、版權、媒體、商業開發、票務等環節的全新產業生態。

  而其中作為核心的內容環節,阿里希望平臺用戶自己創造。阿里體育可以幫助其進行賽事運營,進行推廣、預售、大數據分析、資源對接等。

  阿里體育的這一定位也在得到政策上的支持。李克強總理近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也提到,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取消商業性和群眾體育賽事審批,放寬賽事轉播權限制。

  另外對于阿里體育本身來說,自己也會做一些嘗試。除了投資恒大外,阿里體育未來還會投資一些運動員。另外阿里體育也顯示了對電競表示了極大的興趣,他們認為這種帶有休閑性的、自發性的項目,代表著體育的未來。

  雖然阿里體育想弱化電商對其的影響,不過電商平臺本身也是阿里體育所獨具的優勢之一。目前天貓國際與拜仁慕尼黑、皇家馬德里等球隊達成旗艦店的合作。另外阿里體育成立后的第一個動作是與美國大學Pac-12聯盟結成獨家戰略合作伙伴,在未來兩年內在阿里不僅會包攬Pac-12中國區常規賽的比賽直播、票務,還將在天貓國際平臺上線銷售Pac-12聯盟的球隊周邊商品。

  電商平臺依然是阿里體育的一大法寶。

  小結:

  阿里體育還是延續了阿里一貫的做平臺的思路。這是阿里所擅長的,并且也有相應的匹配資源進行整合。不過短期來說,核心賽事仍然會是大眾關注的焦點,阿里這種大眾參與的模式首先面臨的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的培養。

  或許是由于策略原因,阿里體育在版權擁有上并不多。而在中下游是阿里的一個優勢所在。

  一方面體育周邊產品可以在阿里的平臺上進行很快的商業化運營;另一方面對消費者而言,不僅能看到恒大淘寶隊,未來或許自己也可以在阿里平臺上籌辦一場自己命名的賽事。

  樂視體育:體育生態與超級自行車

  定位:

  樂視體育的定位,用他們自己話來說是做體育全產業鏈、體育生態型公司。

  講生態概念一直是樂視的特色之一,雖然從母體中剝離出來,不過樂視體育的行事風格還是與樂視頗為相似。

  目前,樂視體育有四大業務板塊:內容平臺、賽事運營、智能硬件、增值服務。

  樂視體育最為津津樂道的是賽事版權方面的數字:樂視體育目前擁有17類運動項目,121項頂級比賽的版權,實現了平均每年4000場的賽事直播。另外樂視體育最近還拿下了香港英超三個賽季的獨家轉播權。

  除了意甲、英超、CBA、歐冠籃球、亞冠、中超、WTA與ATP巡回賽這樣的大眾賽事,他們還買下了自行車、高爾夫等相對小眾的版權。

  在賽事運營方面樂視體育與國際冠軍杯(ICC)簽訂4年合約,樂視體育負責截至2019年ICC中國區賽事的信號制作、內容轉播、版權分發、票務贊助等全部工作。

  另外前不久,樂視體育還與重慶日報報業集團成立合資公司。合資公司承辦的首個賽事將是于10月25日開跑的重慶國際女子馬拉松。

  在硬件方面,樂視體育8月份發布了3款超級自行車。另外雷振劍透露未來還會推出智能手環等新產品。

  以上,構成了樂視體育初步的四大版圖。

  大量的版權資源,是樂視體育目前最引以為傲的。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樂視體育購買的賽事資源以海外賽事居多,不確定的是有些相對小眾的體育項目在國內是否會有市場。

  未來的計劃,樂視體育方面透露會加速全球化進程,香港的英超版權可以看作是一個開始。另外,雷振劍也在公開場合表達過對于自主IP的重視,他自己也意識到了版權購買給經營增加帶來的壓力。

  小結:買版權與硬件產品是樂視體育前期的重點。樂視體育目前還沒有公布相關數據,對于版權購買所帶來的回報還沒有一個量化的結果;另外樂視推出的智能自行車的概念是否真的會受到騎行者的歡迎,最終還是要靠銷售數據來說話。

  樂視體育的全產業鏈構想以及四大業務板塊將自己業務線拉的非常長。與阿里體育相似的是,兩家均從上游的賽事版權、賽事運營,到中游的播放平臺、到下游的產業鏈開發,電商、彩票、旅游、游戲、智能硬件等。

  這在業務上幾乎是完全的重疊,只不過目前樂視體育的發力點在于版權采購與硬件。

  另外有意思的是,阿里與萬達都是樂視體育的投資方。樂視體育A輪由萬達投資領投,A+輪由阿里旗下的云鋒基金領投。

  雖然樂視體育要做全產業鏈,不過讓消費者記住最多的,還是他們的超級自行車。樂視體育甚至還為超級自行車造了一個新字。這款所謂的智能自行車是否真的能如他們所想在自行車領域掀起一股浪潮,還要看自行車玩家是不是真的會買賬。

  PPTV體育:大樹底下好乘涼

  定位:

  PPTV體育公司給自己的定位是全體育產業公司。換句話說,與阿里體育、樂視體育一樣,PPTV體育也要做全產業鏈。

  未來,PPTV體育的產業布局將涵蓋六大板塊,包括全媒體平臺建設、賽事運營、體育培訓、體育智能、體育金融、體育投資。其中“足球”、“跑步”、“棋牌”三大垂直領域是PPTV體育在2015年下半年率先發力的重點。

  跑步作為全民運動,相對于競技性賽事是一個比較輕量級的運動。在這種參與度比較高的運動上運營賽事也被業內視為一個比較好的切入點。

  另外PPTV體育最大的資本,是獲得西甲5年、荷甲及俄超3年中國大陸地區全媒體的獨家版權。

  小結:被蘇寧云商收購以后,PPTV可以說是“大樹地下好乘涼”,在購買版權投入上十分任性。

  全媒體版權的好處在于,在運營上有了更多的主動權與選擇權。有時候,拿到一個熱門賽事后圍繞賽事做開發運營也都足夠了。

  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是,PPTV的客戶端原本在樂視TV上可用。但在PPTV拿下西甲版權前后不久的時間,PPTV在樂視TV的客戶端已經不能使用了,其中意味不言自明:“想在電視上看西甲,還是來買我的電視吧。”

  目前,PPTV體育還沒有授權其他視頻源的意思,對于西甲球迷而言,想要看西甲,只能選擇PPTV。

  萬達:有錢,任性!

  定位:

  嚴格意義上說,萬達并不屬于互聯網公司。不過同屬于跨界經營,萬達不僅進入得早,并且資源豐富。對于其他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強大的對手。

  如果你當年看過甲A聯賽,那么你一定知道大連萬達。萬達在94年成立大連萬達足球俱樂部,在那時便已進入體育產業。

  隨后,萬達在體育產業的布局頻頻,尤其是今年:

  1月份,萬達4500萬歐元收購西甲球隊馬德里競技俱樂部20%的股份。

  2月,萬達成為瑞士盈方體育傳媒集團第一大股東。這個傳媒集團在25個體育項目中均擁有轉播版權,其中足球方面擁有包括世界杯在內的、在亞洲26個國家和地區的足球賽事轉播獨家銷售權,這包括2018年以及2022年兩屆世界杯的銷售權。

  8月,萬達6.5億美元并購美國世界鐵人三項公司(World Triathlon Corp)100%的股權,該公司擁有鐵人三項賽事版權,占全球長距離鐵人三項運動份額的91%。另外盈方體育以10年2.6億歐元注資德甲球隊美因茨。

  9月,盈方收購意大利足球營銷公司Gsport與體育傳媒公司Sport09,兩家公司的客戶包括意甲和意乙的多家知名俱樂部。

  小結:

  萬達的策略總結起來非常簡單:有錢,任性。萬達在體育產業的長期積累,使得他在內容的上游擁有了非常大的話語權。

  總結:

  作為一個方興未艾的市場,互聯網與體育還遠遠不到產生化學反應的時候。就現階段而言,版權積累與資本實力是兩大考量因素。虎嗅作者李彤認為這就是又一個靠資本的市場,阿里與萬達有先天的優勢,相比之下樂視與PPTV的融資能力與資本實力就差了一分。不過在版權積累上,阿里由于涉足較晚積累較少,萬達依然是其中最強大的對手。

  在這場即將打響的體育大戰中,互聯網公司各自肩負著不同的使命。由于有電視終端,樂視體育與PPTV體育在各自集團里的戰略重要性使得他們不僅僅是一個體育公司。同樣對于阿里萬達而言,在各自的生態鏈中體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目前業內對于互聯網體育公司各自的發展軌道看法不一,不過在一個事情上結論非常一致:IP的價值將迅速提升。

  中投顧問文化行業研究員蔡靈認為,這些互聯網企業在體育市場的布局大同小異,而且當前各大互聯網企業最重視的是賽事內容版權的爭奪,這使得優質賽事版權價格一時之間出現飛漲。這或許會重現當年的視頻網站版權大戰,可能會造成投入高、收入低的問題。

  IT行業資深分析師唐欣也指出,互聯網企業跨界做體育的風險之一在于自我造血能力是否夠強。“互聯網是要求用戶在線的,而體育是要求用戶動起來。當用戶動起來之后,缺少用戶界面的互聯網能產生多少價值需要打一個問號”。此外唐欣認為,目前國內有影響力的職業賽事還很少,大量的內容需要從國外引進。這導致發展“互聯網+體育”的時候,主導權實際上不在自己手中。

  對于互聯網與體育的關系,阿里體育張大鐘自己曾總結說:未來媒體版權費用大幅上升,成為職業體育收入的來源;IP是體育的核心;體育人口將大幅上升,5年內預計達到總人口的50%;體育一切皆互聯網;產業結構調整,從體育事業轉變為體育經濟。

  不可否認的是,體育產業正在享受著政策帶來的紅利,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則是有機會利用互聯網將體育產業的傳統模式進行再造。

  就目前來說,互聯網體育公司呈現給消費者的最大區別仍然是版權內容上的區別。不過隨著體育市場逐漸被打開,留給互聯網企業施展想象的空間也越來越大。況且,BAT中目前只有阿里成立了體育公司,大批生力軍還在后頭。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