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商報聚焦:三季度GDP或下破7

2015-10-17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為滿足IMF的標準,中國第三季度GDP報告將改變對GDP總值核算方法,并於19日首次公布。有關數據的猜測一時風起雲涌。根據彭博對25位經濟學家的預期中值,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可能將滑落至6.7%。另據內地媒體對16位經濟學家調查,有三分之二預計,中國「十三五」期間GDP年均增速目標將由「十二五」期間的7%降至6.5%。不過,亦有分析師指,比起官方數據,中國的經濟規模不是更小,而是更大。

  關注新數據五大要點

  彭博經濟學家對於第三季度GDP數據進行了前瞻,并提出了5點需要關注的方面。

  1.增長動力。國家統計局將在其網站公布分行業的GDP核算情况。根據7月份的公告,服務業在中國上半年GDP中所占比重達到49.5%。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服務業的表現已經超越制造業,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支持。彭博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指出,發電量仍然是一項重要的工業指標,而其他中國工業產出數據仍然低迷。

  2.房地產市場。第二季度房地產銷售開始從去年的下行趨勢中反彈,但是并沒有提振開發商的信心。房地產市場開發投資增速被認為是衡量房地產市場是否會提振經濟的信號,今年前8個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速放緩至3.5%。

  該數據如果出現反彈,則將緩解對於房地產市場的憂慮,并可能提振水泥等原材料的需求。受關注程度略低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情况,將顯示開發商的項目融資能力。

  3.新數字。為了滿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報告標準,中國正在改變其對國內生產總值報告,以滿足IMF的標準。國家統計局周一將公布分季和累計核算的產出數據。中國的季度GDP核算原來采用累計方式。

  新的數字可以更容易計算出過去一個季度(未經通脹因素調整的)產出相比於上年同期的變化,而累計數據通常會撫平波動性。這或許意味著,第三季度增速下滑的幅度可能會超出穩定的整體數據。

  4.基建刺激。基礎設施投資數據將顯示,財政和貨幣政策雙管齊下是否提升了投資,抵消了民間投資的放緩。

  決策者很依賴於道路和橋梁等基建支出來提振經濟。

  央行擴大了信貸,財政部放松了地方政府的借貸規定,國家的經濟計劃部門前三個季度批准了218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總價值約1.81萬億元人民幣。

  5.就業增長。李克強曾重申,只是就業市場依然健康,經濟增速出現微弱的變化并不重要。雖然官方失業數據向來維持穩定,可能無法提供有效信息,但會公布一系列就業指標的最新表現。

  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勞動力供需比例通常與GDP數據同日公布。第二季度空缺崗位數量與求職者的比例下跌。

  今年前9個月新增城鎮就業崗位,政府的全年目標是新增1000萬個。這一數據通常與GDP一同公布,但是人力資源部本周表示,今年前9個月新增就業1070萬個。

  或有數據未被計入

  事實上,當中國上半年GDP增幅精準落在7%的年初預定目標值時,曾引發外界對數據真實性的質疑。

  而中國經濟「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官方表述也一度成為官方各部門對中國經濟形勢判斷的標準用語。中國即將於19日公布第三季度GDP,機構預測,第三季度GDP增速預計破7跌至6.8%。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公司主席對此認為,中國經濟中的很多部分都未被計算在內。

  這一觀點與紐約諮詢公司榮鼎諮詢分析師在9月為美國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提交的報告類似。這份長達200頁的研究報告發現,中國統計國內生產總值的方法論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國際慣例,指責數據摻水純屬「誤導」。不過,他們還認為,中國的統計數據和透明度還存在受某些因素影響的不足。比起官方數據,中國的經濟規模不是更小,而是更大。從技術層面講,第三產業服務業的統計難度是最高的;同時,房地產業對經濟的貢獻比目前反映出來的更為重要。

  不過,實際情况在也可能正好相反,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基金新興市場業務董事長認為,7%是最起碼的水平,由於中國正在經歷從制造導向型向服務導向型經濟的轉型,經濟中有很多東西在統計時并沒有被計入。分析師們在研究中發現,中國的經濟實際上大於而非小於官方數據所顯示出的規模,服務業最難衡量,房地產在經濟中的比重也要大於目前數據表現出的表象。

  增長質量更受重視

  在外界對中國經濟的一片憂慮聲中,該如何看待中國三季度GDP可能破7的現實,這也是即將出台的中國「十三五」規劃中必須直面的問題。

  尽管學界不乏中國應該取消GDP增長目標設置的建議,認為不應唯GDP至上,因為目標設定后更像一把尺子,不僅成為官員政績考核的標杆,同時也會強化外界對GDP數據的過度關注而忽視了經濟增長的質量。

  尤其當GDP不能達標的時候更容易引發外界對中國經濟的誤判,繼而影響到市場的預期。不過,一位有官方背景的學者就坦稱,在中國目前的宏觀調控水平和官場考核體制下,量化的經濟指標仍是必須的,至少能為宏觀調控提供合理的依據。

  至於以后GDP破7是否會成為新常態,該學者認為,目前還不能得出這個結論。畢竟中國經濟仍在轉型期,仍有發展后勁,對GDP數據也不宜過分解讀。

  一帶一路是倍增器

  高盛經濟學家宋宇昨日表示,從現在起到年底,中國會通過多種手段放松貨幣政策,包括下調基準利率、銀行間利率、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再貸款計劃和窗口指導等。過去一個月,隨著人民幣預期趨穩、資金外流得到一定控制,央行再度降息的幾率已大幅上升。

  中金公司前總裁朱雲來昨天在2015年新加坡高層論壇上表示,中國經濟長遠來看「潜力無窮」。短期會出現下行,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尤其是此前以投資為主導的經濟難以為繼后,經濟轉型帶來的陣痛。尽快脫離「穩增長」的桎梏在長期內,可以更快地讓整個國家走向經濟轉型通道,真正提高經濟效率,更有效的調動資源。

  朱雲來認為,包括「一帶一路」在內開拓世界市場計劃是中國正確的發展方向。據他計算,一帶一路國家牽涉到65個國家,國土面積的總和是中國的兩倍,人口總數也差不多是中國人口的兩倍,經濟總量是中國的1.5倍。「通過這樣的視野,有可能中國經濟和市場瞬間增加了兩倍」。

  「十三五」目標或降至6.5%

  十八大報告中提出,2020年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而要達成這一目標,未來5年,中國的經濟增速必須接近7%。

  據內地媒體報道,接受調查的16位經濟學家之中,三分之二以上的經濟學家預計,中國「十三五」(2016-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速目標將由「十二五」期間的7%降至6.5%。另有4位經濟學家預計,「十三五」期間某些時候,中國的GDP增速甚至會跌破4%。也許那不意味著中國經濟會硬著陸,但與過去30年中國年均約10%的GDP增速相比也明顯劇減。

  專家指,而無論預期目標是否下調,為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兩個「翻一番」目標,未來5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速度將進一步加快。專家認為,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一個參考性的指標。兩個「翻一番」目標實現的前提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因此,「十三五」期間,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增長的質量更為重要。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