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解碼P2P平臺 潛在“跑路”風險玄機

2015-10-22
来源:21世紀經濟報道

  Q1:又有不少P2P機構跑路,但在他們跑路前,似乎看不到他們資金鏈斷裂的跡象,請問投資者應從哪幾個方面評估P2P機構是靠譜的,業務模式是穩健的?

  Q2:近期,有些互聯網金融機構向我推薦汽車質押型P2P產品,年化收益在10%以上,但我感覺今年汽車銷售不夠景氣,萬一所抵押的汽車貶值后估值,遠遠小于P2P融資額,投資者就會遇到借款人不還錢風險,投資者應從哪幾個方面辨別這類P2P產品風險?

  A1:

  紫馬財行創始合伙人唐學慶:不久前,有不少投資者也這樣問我,“今年國慶節你們的品牌登陸紐約時代廣場,會不會轉眼賺一筆就跑路?”

  我的回答是:“如果我們跑路,等于在美國人面前丟國人面子。”

  我之所以要用這個例子,是想說明一件事。P2P平臺要做大做強,信譽才是根本。

  事實上,衡量P2P平臺的跑路風險,投資者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判斷,首先是仔細核查平臺信息,選擇有實力的平臺,這包括平臺的注冊資金、合作伙伴以及股東背景等。

  當然,部分P2P平臺可能會在數據方面“夸大”其資金實力,甚至數據做假。其實這難不倒投資者,因為你可以借助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全國法院被執行人信息查詢系統,可以查詢到公司真正的背景、注冊資金、法人信息,以及平臺法人是否存在違法記錄。

  其次,投資者必須注意P2P平臺業務模式的內在邏輯——比如借款人從哪里來,如何進行風控,有無資金托管,墊付能力如何等等,任何在邏輯上說不通的細節,都可能暗示這個平臺其實暗藏問題。要了解到這些“不能說的秘密”,投資者除了電話和網上溝通,最好能到公司實地考察,進行實地調查分析。

  第三,投資者必須特別警惕P2P平臺的密集短標,堅決不碰秒標。事實上,很多打算跑路的P2P平臺都是抓住投資者想迅速獲得高回報的心理,大量發布短期標甚至秒標,讓投資者被所謂的高收益“沖昏頭腦”。這時,投資者務必看清產品投資流向和收益率。比如通常P2P平臺給出的年化收益率不會超過20%,而太高的收益率也代表更高的風險,一般借款者很難承擔如此高的利率。

  本報觀察員陳植:其實,絕大多數跑路的P2P平臺,都存在自融行為,所以要判斷它是否“跑路”,只要判斷它是否存在自融行為即可。

  當然,這是一門相當高深的技術活。因為部分P2P機構很會包裝自己的產品,隱藏自融的真實目的。

  比如他們會花錢買來很多人的資料,由“他們”充作借款人發行高收益的P2P產品,吸引投資者投資,但這筆錢最終流向P2P平臺經營方的口袋;甚至個別P2P機構還會對借款人進行“美化”,包裝成各類具有穩定收入的人士發起P2P產品,但事實是這些借款人就是一個“托”,轉手就將投資者的錢轉給P2P平臺經營方賬戶。

  至于投資者資金的流向,要么被P2P平臺背后的股東方用于炒股,要么被P2P平臺關聯機構進行民間高息借貸。只不過,隨著股市持續調整,加之不少企業利潤下滑,P2P平臺能否靠自融業務兌付投資者本息,絕對是未知數。最終這些自融P2P平臺淪為一個不斷借新還舊的資金池,一旦新增資金跟不上,就會導致資金鏈斷裂,P2P平臺迅速跑路。

  對此,投資者可以采取一個比較可行的辨別方法,就是通過工商部門與網絡報道及各種渠道,查看P2P平臺經營團隊的職業背景,資金實力等。

  A2:

  紫馬財行創始合伙人唐學慶:這個問題,也是我們拓展汽車抵押型P2P業務必須解決的難題之一。

  目前,互聯網金融機構的車輛抵押主要分為抵押、質押兩種形式,前者模式下,借款人在將汽車抵押融資后,還可以繼續使用車輛;質押車輛則必須放在平臺的專用停車場,借款人只有贖回后才可以使用。當然,前者的融資額通常要低于后者。

  至于投資者所關心的汽車貶值問題,P2P平臺對車輛抵押貸款的額度一般控制在汽車估值的約70%,二手車抵押融資額則在汽車估值的40%-50%之間,若借款人還款,其實得不償失。

  盡管車輛抵押有一定的優勢,但這類P2P產品最大的投資風險,是借款人的惡意騙貸、重復抵押行為,一旦P2P平臺對項目沒有嚴格風控體系,且對投資者資金缺乏必要的第三者監控措施,就很容易引發很高的壞賬。

  應該說,這也是風險投資機構最擔心的問題。今年“ST股大亨”吳鳴霄斥資億元投資紫馬財行時,他主要提了兩個問題,一是能否對汽車抵押項目風險源頭進行有效控制;二是能否保障投資者的資金安全。

  這也倒逼我們對于合作機構進行嚴格篩選,執行二重風控體系,并通過聯合德陽銀行嘗試建立第三方資金托管,確保投資者資金安全。

  當然,光有機構信用背書是不夠的。投資人應該多關注P2P平臺的業務審核機制以及風險控制措施。如果平臺對于抵押車輛沒有進行詳盡調查,不與借款人簽署《質押協議》、《委托買賣協議》,不能有效控制車輛等,投資人堅決不能進行投資。

  本報觀察員陳植:筆者一直認為,面對汽車抵押類P2P產品等新生金融事物,投資者判斷其產品風險的最好辦法,就是“抓住最后的風控防線”。

  所謂最后的風控防線,就是當這類P2P產品出現還款違約時,P2P平臺能否扮好最后的兌付人角色,要么先通過自有資金兌付投資者,再向借款人追債;要么能用最快速度將抵押或質押的汽車進行變現,用于歸還投資者資金。這背后,考驗的是P2P平臺的真實資金實力與二手車處理變現能力。

  不過,兼具上述兩種實力的P2P平臺并不多,尤其是大多數P2P平臺對二手車處理變現的主要做法,就是將汽車賣到西部某些省市,但在實際操作過程,考慮到汽車貶值等因素,其變賣的資金能否完全兌付投資者本息,又是未知數。

  更糟的是,部分將汽車抵押融資的借款人甚至出現“人車失蹤”的狀況,令P2P平臺更是無從變現汽車兌付投資者本金。

  在這里,筆者還是想重復強調一句,看P2P平臺管理團隊與股東的業務背景特別重要——尤其要了解他們的汽車抵押融資項目來源,以及管理團隊處理變現二手車的能力,若投資者對此不能確定,不妨借鑒一句投資格言:“不要買自己不了解的金融產品。”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