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

诗画浙江:“浙”里风景独好

2015-10-22
来源:凤凰网商业

前不久,浙江旅游新标识“诗画浙江”在上海发布亮相——三座青山层峦叠嶂,一道清流蜿蜒而过……生动的设计,形象传递出浙江旅游这些年来践行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及背后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在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全省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55亿人次,同比增长9.8%;实现旅游总收入3132亿元,同比增长13.3%。我省旅游综合实力已从10年前的全国第五位跃居前三,成为稳增长的新支点,调结构的新亮点,惠民生的新增长点。

稳增长调结构的支柱产业

炎夏酷暑,坐落在平均海拔900米高山上的遂昌县车前村,独有一方阴凉。每到夏季,村里都会迎来大批前来避暑的杭州、上海游客。

在遂昌,有越来越多的“车前村”依托绿水青山,乡村旅游从无到有、由小做大,让这个山区县走上了致富路。2014年,遂昌接待国内外游客12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0亿元,近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

丽水仙都

旅游产业成为稳增长的生力军。“十一五”以来,全省旅游投资年均增长25%,近3年年均增长高达30.5%,远高于同期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水平。今年6月在宁波举办的中国—中东欧国家旅游合作交流会上,28项省重大旅游投资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额达633.65亿元。

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我省旅游业将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今年上半年,全省在建旅游项目934个,总投资达8000多亿元。义乌青旅·望道时光文化旅游区、湘湖三期等投资超50亿元的大项目已陆续开工。

把大力发展国内旅游摆在优先位置,积极扩大旅游消费。今年上半年,来浙江的国内游客人均花费近1200元,平均每位浙江人在家门口接待了4位外来游客。在我省国内旅游收入当中,购物、住宿、餐饮收入占比在60%以上,已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两成以上。

近年来,我省旅游产业产值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2014年,旅游业增加值达2636亿元,占全省GDP的6.5%,成为扩大有效投资、拉动内需、调整产业结构的支柱产业。

建设“两美”浙江的重要载体

在安吉竹印象竹生活体验馆,负责人曹小生每天都要向游客们介绍竹制品的加工生产过程。

“以往的竹产品粗加工污染大,现在我们体验馆做的是环保竹纤维产品,一年游客接待量达十几万人次。”近年来,曹小生所在的天荒坪镇,关闭了重污染的竹拉丝加工厂,环境变美了,生态旅游也红火起来。

旅游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是工业的十分之一,旅游业本身就是生态、绿色产业。发展生态旅游让浙江变绿变美起来。

浙江省坚持把全省作为一个大景区来经营,宜居宜游,主客共享,旅游全域化,处处皆美景。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

千岛湖环湖绿道串起了淳安四面八方的好风景。从“湖区游”到“全县游”,淳安推行旅游全域化后,来千岛湖游玩的游客人均停留天数从1.1天延长到了1.5天,众多酒店入住率和营收增幅均超过9%。2014年,淳安共接待游客1005.32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90.3亿元。

“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转型升级组合拳,更为发展旅游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开化金星村聘请专家进行旧村改造,成为远近闻名的“钱江源头魅力新农村”;安吉余村关闭矿山和水泥厂,乡村游红火了,2014年该村村民人均纯收入27677元,是10年前的近5倍;天台后岸村主打“乡愁经济”、发掘乡村文化,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1年的6000元变为2014年的28000元;湖州乡村旅游覆盖全市25%的农村人口,2014年全市乡村旅游带动农民人均增收627元……

推动创新发展的“旅游+”

今年6月,我省公布了第一批包括梦想小镇在内的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其中一个创建要求是,所有特色小镇要建成3A级以上景区。“旅游+特色小镇”,这是我省发展旅游大产业又一创新。

如今,“旅游+”在我省成为旅游产业发展新趋势。通过产业融合,旅游业全面渗透到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涌现出各类旅游新业态、新模式。   

当旅游遇上工业,可以产生别具特色的趣味。在龙泉披云青瓷文化园,游客可以亲身体验青瓷制作的乐趣。

当旅游邂逅农业,可以释放乡野原始的魅力。莫干山下的破旧农房经重新装修,成了长三角一带城里人度假的好去处。

江山江郎山

当旅游与文化结合,可以触动游客共鸣的神经。江山的清漾村已成功举办4届“中国·江山毛氏文化旅游节”,在弘扬传统的同时,为古村注入新活力。

诗画浙江,正朝气蓬勃。去年11月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旅游业成为万亿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7年,全省年接待游客量达6.5亿人次,年均增长10%;旅游产业总收入达1万亿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6.7%。

浙江旅游,正朝着万亿大产业加速迈进。

[责任编辑:淇心]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