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 > 旅游

詩畫浙江:“浙”里風景獨好

2015-10-22
來源:鳳凰網商業

前不久,浙江旅游新標識“詩畫浙江”在上海發布亮相——三座青山層巒疊嶂,一道清流蜿蜒而過……生動的設計,形象傳遞出浙江旅游這些年來踐行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以及背後一份漂亮的成績單:在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全省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2.55億人次,同比增長9.8%;實現旅游總收入3132億元,同比增長13.3%。我省旅游綜合實力已從10年前的全國第五位躍居前三,成為穩增長的新支點,調結構的新亮點,惠民生的新增長點。

穩增長調結構的支柱產業

炎夏酷暑,坐落在平均海拔900米高山上的遂昌縣車前村,獨有一方陰涼。每到夏季,村里都會迎來大批前來避暑的杭州、上海游客。

在遂昌,有越來越多的“車前村”依托綠水青山,鄉村旅游從無到有、由小做大,讓這個山區縣走上了致富路。2014年,遂昌接待國內外游客121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60億元,近年來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2%以上。

麗水仙都

旅游產業成為穩增長的生力軍。“十一五”以來,全省旅游投資年均增長25%,近3年年均增長高達30.5%,遠高于同期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平均水平。今年6月在寧波舉辦的中國—中東歐國家旅游合作交流會上,28項省重大旅游投資項目成功簽約,總投資額達633.65億元。

按照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要求,我省旅游業將政府推動和市場運作相結合。今年上半年,全省在建旅游項目934個,總投資達8000多億元。義烏青旅·望道時光文化旅游區、湘湖三期等投資超50億元的大項目已陸續開工。

把大力發展國內旅游擺在優先位置,積極擴大旅游消費。今年上半年,來浙江的國內游客人均花費近1200元,平均每位浙江人在家門口接待了4位外來游客。在我省國內旅游收入當中,購物、住宿、餐飲收入佔比在60%以上,已佔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兩成以上。

近年來,我省旅游產業產值以每年超過10%的速度增長。2014年,旅游業增加值達2636億元,佔全省GDP的6.5%,成為擴大有效投資、拉動內需、調整產業結構的支柱產業。

建設“兩美”浙江的重要載體

在安吉竹印象竹生活體驗館,負責人曹小生每天都要向游客們介紹竹制品的加工生產過程。

“以往的竹產品粗加工污染大,現在我們體驗館做的是環保竹纖維產品,一年游客接待量達十幾萬人次。”近年來,曹小生所在的天荒坪鎮,關閉了重污染的竹拉絲加工廠,環境變美了,生態旅游也紅火起來。

旅游業的單位增加值能耗是工業的十分之一,旅游業本身就是生態、綠色產業。發展生態旅游讓浙江變綠變美起來。

浙江省堅持把全省作為一個大景區來經營,宜居宜游,主客共享,旅游全域化,處處皆美景。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西湖

千島湖環湖綠道串起了淳安四面八方的好風景。從“湖區游”到“全縣游”,淳安推行旅游全域化後,來千島湖游玩的游客人均停留天數從1.1天延長到了1.5天,眾多酒店入住率和營收增幅均超過9%。2014年,淳安共接待游客1005.32萬人,實現旅游總收入90.3億元。

“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邊三化”等轉型升級組合拳,更為發展旅游業創造了良好條件。

開化金星村聘請專家進行舊村改造,成為遠近聞名的“錢江源頭魅力新農村”;安吉余村關閉礦山和水泥廠,鄉村游紅火了,2014年該村村民人均純收入27677元,是10年前的近5倍;天台後岸村主打“鄉愁經濟”、發掘鄉村文化,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11年的6000元變為2014年的28000元;湖州鄉村旅游覆蓋全市25%的農村人口,2014年全市鄉村旅游带動農民人均增收627元……

推動創新發展的“旅游+”

今年6月,我省公布了第一批包括夢想小鎮在內的37個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其中一個創建要求是,所有特色小鎮要建成3A級以上景區。“旅游+特色小鎮”,這是我省發展旅游大產業又一創新。

如今,“旅游+”在我省成為旅游產業發展新趨勢。通過產業融合,旅游業全面滲透到國民經濟各行各業,涌現出各類旅游新業態、新模式。   

當旅游遇上工業,可以產生別具特色的趣味。在龍泉披云青瓷文化園,游客可以親身體驗青瓷制作的樂趣。

當旅游邂逅農業,可以釋放鄉野原始的魅力。莫干山下的破舊農房經重新裝修,成了長三角一带城里人度假的好去處。

江山江郎山

當旅游與文化結合,可以觸動游客共鳴的神經。江山的清漾村已成功舉辦4屆“中國·江山毛氏文化旅游節”,在弘揚傳統的同時,為古村注入新活力。

詩畫浙江,正朝氣蓬勃。去年11月省政府出台的《關于加快培育旅游業成為萬億產業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17年,全省年接待游客量達6.5億人次,年均增長10%;旅游產業總收入達1萬億元,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6.7%。

浙江旅游,正朝着萬億大產業加速邁進。

[責任編輯:淇心]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