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馬原來是蒙古族、鄂溫克族牧民放牧馬匹時的一種技能,現演變為少數民族特色體育運動項目,展現套馬漢子嫻熟的騎術,勇敢、彪悍和智慧的精神面貌。9月去呼倫貝爾草原,目睹了一場草原牧民精彩的套馬瞬間。
蒙古族人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以自己精通馬術及馴馬而自豪,而套馬是較為驚險的放牧活動之一。
套馬杆子經常是用柳木做的,最好是當年的新茬柳杆,沒有大的節眼,順直柔韌性大,木質輕,手感好,使起來順手。更為講究的老牧民用“苦柳子”做套馬杆,樹干筆直似柳,木質優良,有彈性,入手粗細均勻,有細微凸凹,便于把握。
套馬開始后,萬馬奔騰,風煙滾滾,遼闊草原一片蒼茫,像一個戰場。而套馬漢子揚鞭策馬,就像一個勇士,它的駿馬速度要超過馬群,要准確地將馬杠甩出,來回追逐精彩紛呈。
馬被套住后,牧人需緊握套馬杆子,否則就會被它掙脫,甚至把牧人甩下來。牧人套住馬后,還要騎上去,直到被套的馬安靜伏貼。
結束前,余興未消的漢子還來一個即興表演。
套馬運動也是蒙古族每年的“那達慕”大會運動項目之一。內蒙古根河濕地周圍有很多馬場,游客們可以騎馬,觀看套馬活動,領略馬背民族的濃郁風情,讓我們的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