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2

小米的病,黎萬強治不了

2015-11-12
来源:鄰章

   [摘要]作為一家科技公司,強調的不是技術創新而是營銷,這無疑是一種諷刺與尷尬。

小米的病,黎萬強治不了

 

  香港商報科技精選優質自媒體文章,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香港商報科技立場。

  談及一家科技公司,強調的關鍵詞不是技術創新,而是營銷,這無疑是一種諷刺與尷尬。然而這樣的諷刺與尷尬卻被許多人認可,甚至認為營銷為王。對此,我深表不認同。在此不僅要重申我的觀點:營銷應該建立在產品應有的品質之上,營銷的基礎是“酒香”,只有內在厚重,營銷才能夠起到正面助攻的作用,當好放大鏡和擴音器。假如沒有內在的厚重,營銷能夠帶來的只是更多的負面與失望。小米的病,黎萬強(微博)治不了。

  說這句話,並不是要否認黎萬強互聯網營銷的作用。關於黎萬強的輝煌戰績,在前文已經闡明,在此不再贅述;而關於互聯網營銷的作用,正如我特別尊敬的媒體人@鄭峻 在其文章中所言”互聯網營銷有著投入小、擴散快、參與性強、可信度高“等特點,其已成為了當下企業必爭高地。小米作為互聯網營銷的先行集大成者嘗到了甜頭,取得了先發優勢,讓小米一躍成為國產第一,同時也吸引了無數的跟隨者。這讓許多敦信營銷為王的人興奮不已,甚至一度有了營銷可以決定一切的錯覺。然而如今貼著互聯網營銷標簽的小米卻正在遭遇”增速放緩、高端遇挫,技術跟進滯後,產品價格一路降降降“的局面。對此局面,我想“是時候重新衡量營銷的作用、地位了”;是時候思考“營銷究竟應該居於產品和技術之前,還是應該建立在產品和技術之上的關系了”。

  小米成功和危機的節點很有趣,這個節點恰好出現在黎萬強的閉關之後,這讓黎萬強的擁躉們覺得黎萬強成為了左右小米格局的關鍵。關於這一點,我認為原因雖有但絕非必然。相關理由我在前篇文章中已經言明:小米此前的成功有著他的天時地利人和,而小米的危機其實早在黎萬強閉關之前就開始顯現。

  然而曆史不可假設,所以我們也就無法知曉假設有黎萬強在的2015小米會是怎樣光景。但以過去的輝煌來推導未來的成功可能,其准確性卻有待時間的驗證。然而當下擺在小米面前的現實,卻更能說明為何即使黎萬強出關,也治不了小米的病。

  為何這樣說,原因在於小米當下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高端突破受挫,產品被性價比挾持,出海又被專利掣肘。而這三大問題,絕非黎萬強一個營銷就能搞定,況且小米也急需要撕去營銷為王的標簽。

  黎萬強營銷無法解決的問題一:產品創新乏力與撕掉營銷標簽

  眾所周知,小米在營銷上是高手。然而營銷並非萬能,營銷不能改變創新乏力,關鍵要素缺失以及偷工減料的根本事實,這一點無論是在小米身上還是在其他對手身上都可以體現。舉一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例子——三星手機。為何要舉例三星手機,一是他的營銷費用支出多,借此駁產品銷量靠營銷帶動;二是他的發展境遇與小米更具有相似性。在營銷費用上,三星不可謂不是支出巨頭。三星在美國發布Galaxy S5,在美國市場的廣告投入要遠多於其它競爭對手,然而這樣的營銷費用卻能沒換來三星2014年的業績提振。三星在2014年依舊被蘋果吊打,業績大滑坡,直至今日才還在止跌企穩的邊緣艱難掙紮。原因何在?核心原因自然不在於營銷費用支出的多寡,而在於三星2014年推出的Galaxy S5創新乏力,升級弱小,沒能滿足業界期待,引得失望、吐槽一片。而小米今年的已經推出的旗艦產品又何嘗不是三星2014年的重現?並且小米還缺乏了2015年安卓標配的核心關鍵要素。

  可見,營銷費用的多寡並不能決定一款產品的成敗,其成敗關鍵還是在於產品的內在。沒有經得起考驗的底蘊,無論如何精心裝扮的營銷都是自欺欺人。產品內容的幹癟不能匹配營銷的華麗。在這裏又得重申小米5和後續旗艦對小米的重要性了。小米如果不在小米5上學習三星2015年在Galaxy S6系列上拿出令人滿意的東西,後果是很嚴重的。

  並且在營銷上,即使是黎萬強時代,小米留下的梗也是一個接一個:”小米手機拍月亮、引得滿火車人的驚歎、圖像性能堪比XBOX“等等,都讓人啼笑皆非。而黎萬強的擁躉們希望其出山,無非是讓小米再次飲下營銷為王這一杯美麗的毒藥,然而這卻是飲鴆止渴而已。小米當下要做的是盡量撕掉營銷為王這一大負面標簽,將用戶引導至小米的核心優勢上去,由營銷流變身為技術流。

  黎萬強營銷無法解決的問題二:小米產品被性價比挾持,進軍高端受挫

  可以說性價比是小米能夠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快速崛起的關鍵因素之一,但是性價比也是小米無法卸下的包袱。有黎萬強在的時候,性價比是小米的關鍵,猶記2014年魅族發布1799的MX4和小米發布1999的小米4之間的戰爭。沒有黎萬強在的2015年,小米產品也是一路降降降,以維持性價比來吸引消費者。那么在黎萬強回歸之後,小米就能擺脫性價比的挾持嗎?在無奈的現實面前,我認為這是艱難的。在小米一次次的性價比培育下,並沒有造就消費者的忠誠,反而是催生了消費者對利益的貪婪。

  價格已是小米一道跨不過的坎,而價格的跨不過,則意味著高端的突破艱難。然而小米在2015年反反複複發布的這款用來沖擊國產高端線的小米Note,無疑是沖擊失敗,價格也是一次次的降低。而反觀其競爭對手諸如OPPO,vivo,華為,卻逐漸在高端市場站穩腳跟。

  為何作為國內市場份額領頭羊的小米卻陷入價格跨不過,高端突不破的困境呢?真的是為了大眾普惠,打造新國貨嗎?從小米的Note 2299(標配版)和3299(頂配版)的定價來說,顯然不是。更多的原因在於小米品牌不能支撐其產品溢價能力。

  而產品的溢價能力靠什么?自然不能靠營銷,靠的是利用實打實的技術與創新來打造出屬於自家獨有的核心優勢。小米的Note沖擊高端的失敗正是由於與競爭對手相比缺失了核心要素與技術優勢。而技術的缺失,亦非黎萬強出關用營銷就能彌補的,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傳聞小米5將會配備:高像素前後攝像頭,高通最新處理器,超聲波指紋識別,極速充電技術等等此前小米Note的缺失選項。假設這些要素都出現在了小米5身上,那么小米此前的缺失的關鍵要素將會補齊,此時可以說是內在匹配了營銷,而此時的黎萬強出山,用一句不太貼切的話說叫做運氣好,趕上了好時候。

  黎萬強營銷無法解決的問題三:核心技術、專利優勢的缺乏

  核心技術、專利優勢是不是競爭力?這當然是競爭力。依舊使用國產與三星的例子。在2014年三星遭遇滑鐵盧之時,國產諸如餘大嘴等紛紛揚言要在三五年內幹掉三星,直接與蘋果競爭。然而一年過去了,三星雖然是市場份額下跌,國產雖然市場份額微漲,但是三星依舊是市場份額的領頭羊。在這裏@柏銘007 兄自己文章的描述則是更能體現核心技術與專利優勢的競爭力:”然而事實上卻是,國產手機品牌的銷量有近78%是在國內市場完成的,他們在去除中國市場之外占有的份額只有十多個百分點而三星則有超過40%的市場份額”。國產諸如華為雖然在口頭上吹噓要幹掉三星,但是實際上的技術實力差距大家心知肚明,也就有了如上結果。

  在以三星、華為為例,以再次證明掌握核心技術的重要性。2015年,三星和華為由於使用自家處理器,順利避開了驍龍810的燥熱。而一眾沒有自家處理器的廠商,則只能忍痛做出要么810降頻要么換用次旗艦808的決策。而在當下,當華為能夠在自家Mate8上搭載最新的950處理器搶先占據市場銷售黃金周期時,小米旗艦到現在都有可能還在對高通驍龍820處理器嗷嗷待哺。試問掌握核心技術重不重要?能不能夠化為產品優勢,市場優勢?而這種核心技術的缺失又是否是黎萬強能夠用營銷就能彌補的?答案很明顯。

  再回到海外市場銷售情況上,談及技術與專利是不是優勢。在這裏亦能體現出技術與專利優勢的作用。依舊以華為為例,華為憑借自身專利積累,能夠在專利制度嚴苛的歐洲市場銷售手機並取得第五的銷售成績,正是證明了技術與專利優勢的重要性。而在美國市場,雖然敗給中興,但也不能證明技術就不能轉化為市場優勢,也並非是敗給了營銷。並且需要說明的是中興的技術積累在國產可是名列前茅,並且華為在美國的遭遇眾所周知。而小米能夠在歐洲市場和美國市場幹什么?即使在印度市場,小米也遭遇了來自愛立信的專利訴訟。那么此時,技術優勢與專利重不重要?專利的掣肘,黎萬強能夠用營銷去化解嗎?黎萬強能夠用營銷讓愛立信放棄對小米的專利訴訟嗎?小米能夠大搖大擺的進入歐美市場嗎?顯然不能。此時,結論也很明顯,核心技術優勢,專利優勢自然重要與關鍵,亦能轉化為市場優勢。當下的小米擴展海外市場,缺失的正是技術與專利,專利掣肘小米只能在小范圍內新興市場發展,而專利大戶們則能在更為廣闊的海洋遨遊。

  結語:最後在強調一次:營銷的作用雖然巨大的,但其並非萬能,營銷要起作用,需要建立在深厚的“內功”之上。而小米當下面臨的”高端突破受挫,產品被性價比挾持,出海又被專利掣肘“這三大問題,絕非黎萬強一個營銷就能搞定。小米的病,黎萬強治不了。小米當下要做的是修煉內功,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黎萬強出山帶來的營銷策略之上。如果小米在小米5上做不出業界期待水准,即使是黎萬強出關,也只能是無濟於事,競爭對手自然也不會顫抖。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