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内地增长放缓拖累全球?

2015-11-27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网讯】中国经济增长减缓引发全球广泛忧虑。以中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贸易夥伴中,严重依赖资源出口的一些国家已经深感寒意。曾经被称作是全球增长引擎的中国经济,会否因其增速减缓而将全球经济拖入泥潭?有专家分析认为,中国经济放缓对并不是灾难。世界增长的引擎是需求,而中国并不提供需求,中国的内部需求尚未达到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水平。

  需求是世界增长引擎

  日前在华盛顿的智囊机构卡内基和平基金会的一次关於中国增长转型的讲座中,经济学家迈克尔佩蒂斯表示,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催生大量的灾难论调不以为然。他说:「大家将会一而再地听到,中国经济放缓到一定程度,那对於世界将是个灾难,因为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这是胡说。我们在80年代时也这麽说过日本。世界增长的引擎是需求。而中国并不提供需求,而是有着巨大的经常账户盈余。」佩蒂斯说,需求才是增长的引擎,而中国的内部需求尚未达到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水平,自然也无法刺激其他经济体向其出口商品。但是,中国经济在迅速膨胀的过程中,其能源和资源胃口也变得越来越庞大。因而,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全球能源需求,也带动许多大宗商品出口国的经济向好。中国对能源和原材料的进口需求,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当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时,中国的进口需求也随之骤降。

  中国仍不是欧美主要市场

  贸易数据显示,今年10月,中国的进口额与去年10月相比,下降了近19%。中国对能源和资源的巨大胃口曾推高了全球能源和原料的价格,推动了能源和原料出口国的经济增长。也因如此,当中国经济减缓,需求骤降时,受影响最为直接的就是这些贸易夥伴。随着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急速下跌,一些严重依赖资源出口的国家增长也随之放缓,甚至陷入衰退。不过,中国经济放缓的全球性影响尚未对欧美发达经济体造成严重影响。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约翰李博士近日谈到美国何以未被中国经济放缓拖下水,他说:「如果你看看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大部分是加工贸易:美国公司在中国建起制造工厂,这些工厂在中国和亚洲组装产品,然后再运回去卖给美国人和欧洲人。如果中国放缓,出口制造业部门不会受很大影响,因为多数是外部投入的。」约翰李提及的另一个使美国免受中国放缓拖累的因素是,中国并非美国商品的主要进口国。他说:「如果中国是美国公司的主要市场和需求来源,情况或有不同。但是,出口制造业以外的中国市场仍然是封闭并受到保护的。」约翰李说,很多美国公司将中国视为其产品的重要的潜在市场,但基本没有像大多美国公司设想的那样成为现实,因此中国并非像许多人说的那样,是美国经济的动力和美国公司的利润之源。

  服务业兴起难抵放缓影响

  尽管增速减缓,但内地服务业的逐渐壮大相当引入瞩目。华盛顿经济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曾以此批评说,那些对中国经济减速,及与之相关的进口下滑的担忧完全是夸大之辞。他强调了中国服务业所表现出的韧性。

  数据显示,中国的服务业的确成为相对强劲的增长推动门类;它在过去四个季度中增长了11.9%。中国服务业产出占总产出的比例,已经从2010年的44%扩大到最近一个季度数据显示的50%。服务业的增长,有利於推动中国经济转型。不过,美国三藩市联邦储备银行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有兴起势头的中国服务业,因其市场封闭,及其进口需求度较低,尚无法弥补中国经济放缓对全球贸易造成的负面影响。

  GDP是4.5%也不用怕

  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着名经济学家刘伟在谈到中国经济增速时表示,中国经济实际增速的真实的数据确有可能如此。但他也强调,就算是4.5%、5%,都不用怕,关键还是要看经济的实际承受力。

  刘伟表示,目前的经济增速是不是6.9%,或者这个数字是否掩盖了一些问题,要看整个国民经济的承受力。现在这个数字和过去比确实不够高,但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如果能承受得住,就说明这个经济增速比较有根据和比较真实。他说,虽然经济增速降低,但第三产业增速和占比增加,经济结构这种变化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吸纳能力可能反而比过去增多。另一方面,伴随体制结构的变化,城市经济中非国有化成分越来越多,承担就业的压力也得以分散,这也提高了全社会承受失业压力的风险。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