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2

美欧甩开中国组气候联盟?

2015-12-10
来源:凤凰网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气候负责人博德纳尔接受凤凰网独家专访。孙莹摄

  “奥巴马总统非常在意巴黎气候协议,他不断给各国领导人打电话,比如巴西总统等等,他昨天还给印度总理莫迪打电话呢,”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能源和气候变化负责人保罗·博德纳尔(Paul Bodnar)在接受凤凰网独家专访时称。

  博德纳尔说,美国谈判团队每天都会向奥巴马汇报谈判进展。“总统本人虽然不在巴黎,但他非常关注这里的谈判。”

  在巴黎会议现场,随着谈判进入最后几天的关键阶段,英国《卫报》爆出爆炸性信息:由欧盟、美国和79个“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国家”组成的“雄心壮志联盟”(High Ambition Coalition)突然浮现,中国、印度却不在其中。

  报道称,这个联盟是欧盟苦心积虑暗中策划六个月的成果。

  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角力中,双方都需要拉拢“第三方”。此前,最大的“第三方”集团是“最不发达国家集团”和非洲集团。这些国家需要资金,同时也希望加强减排力度,避免气候灾难。而中国和欧盟在非洲、拉美都有大量贸易投资。

  这次“雄心壮志联盟”的建立,欧盟动用了4.75亿欧元。

  对此,白宫官员博德纳尔对凤凰网称,《卫报》的报道是“有错误的”。不过他承认,欧盟和美国都在“雄心壮志联盟”中,但“这个联盟不排斥任何人”。

  而在巴黎会议上,延续了20年的“富国要穷国减排,穷国向富国要钱”的“死循环”仍然在上演。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认为,巴黎协议的核心是“透明度”,要求发展中国家建立碳排放监控、汇报的制度。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认为,巴黎协议的核心是“资金”,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出资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在资金问题上,美国称,过去数年美国已经提供超过100亿美元。但发展中国家却不认为自己收到了真金白银,认为这些资金是一笔糊涂账。

  巴黎协议的另一核心问题是法律约束力。欧盟竭力希望达成一个有强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美国并不同意。因为根据美国法律,有具体目标的减排协议,必须通过国会批准,而目前共和党把持的国会,不可能通过这样的协议——这正是当年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的原因。

  如今美国希望的是:各国的减排目标本身没有法律约束力,但评审过程要有法律约束力。因为评审可以放在美国国会1992年就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

  关于透明度:希望有统一体系,但各国可有灵活度凤凰资讯:美国气候特使斯特恩说,美国认为巴黎协议的核心是“透明度”。他说,发达国家已经有一个相对完善的制度来监控温室气体排放,但发展中国家却往往没有这样一个体系。发达国家希望发展中国家建立这样的体系,但发展中国家显然会有被干涉的感觉。你们打算如何说服发展中国家呢?

  博德纳尔:在减排方面,我们是在建立一个国家自主决定的体系。首先,每个国家制定自己的减排目标。很多发达国家,都已经很善于制作排放清单、各种汇报等等。这里的问题是:这些减排目标是各国自己定的,但怎样一个体系能让我们对彼此有信心,让大家知道减排进展如何呢?

  我们希望减排过程能尽量透明。有些国家需要灵活度,因为他们的减排监控能力可能会差一些,因此他们可能不需要遵循与其他国家一样的要求。目前我们在谈判中做的,就是具体细化在透明度的每一个方面,如何做到这一点。排放清单如何制定,如何汇报,如何评审,对每个国家如何有不同的要求。

  我们都同意,这个评审过程不应该是干涉性的。我相信我们能找到一个办法在协议文本中体现这一点。

  凤凰资讯:所以对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透明度要求?

  博德纳尔:我们希望能有一个体系。这一点在九月的中美联合声明中,我们与中国也已经达成了共识,这个体系应“为依能力而需要灵活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灵活性”。这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两分法”不同,不是根据一个清单,哪些国家需要做这些;而另一个清单上的国家则有不同要求。我们是要有同一个体系,这个体系中的灵活度是根据你是否有这样的技术能力做这些事情。

  凤凰资讯:各国是否有技术能力做这些事情,这是由各国自己决定?

  博德纳尔:是的。

  关于资金:气候资金对美国公众来说是值得的

  凤凰资讯:去年奥巴马政府许诺向“绿色气候基金”捐资30亿美元,但共和党控制的国会称,他们没有同意美国这笔出资。如果国会不同意,这笔款项还能兑现吗?

  博德纳尔:30亿美元是分期拨付的,会根据每年预算拨付。

  凤凰资讯:所以并不是一次性付款?是分好几年?

  博德纳尔:是的。我们的制度就是这样,这也是我们对很多多边资金的出资方式。今年,这笔资金的第一部分,包含在总统2016财政年的总体预算请求中,这笔资金对总统来说很重要。关于兑现这笔资金承诺,我们是很有信心的。

  凤凰资讯:如果国会拒绝拨付这笔款项呢?

  博德纳尔;全年预算是很庞大的一个盘子,有各种元素,也会有各种协商,这笔钱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事情之一。我不能说最后结果一定是如何,但我相信我们会得到这笔资金的。让我有信心的原因是:布什总统就曾出资20亿美元赞助绿色气候基金之前的一个类似项目(2008年,布什曾提出向“国际清洁能源科技基金”捐资20亿),所以对这类资金,我们是有两党共同支持的历史的。

  这不容易,但我们会努力。

  凤凰资讯:我想你是在描述最好的情况,我想问的是最坏的情况怎么办呢?

  博德纳尔:我们不认为会到那一步,我们再看看最后如何吧。

  凤凰资讯:很多人担心,奥巴马即将卸任,如何确保美国还能坚持这些气候政策呢?

  博德纳尔:我们能做的,就是他在任期间,确保我们能做的所有政策能贯彻到经济的每一个方面,让美国经济走上减排道路。比如我们规定发电厂要使用清洁能源,这些电厂的碳排放占全美碳排放的三分之一。我们对汽车和重型车等等都作出了规定……一点一点的,一旦这些规则生效,就很难再去推翻,因为市场已经习惯这些规则。而且建立这些规则的过程是与利益相关者、各个行业和社区一起商讨进行的,有时各方会打架,但最终成形后会稳定。

  凤凰资讯: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比如美国选出共和党总统,他也不能推翻之前这些政策吗?

  博德纳尔:不太容易。我们自信的原因还在于,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美国公众还是支持的。像清洁电厂这样的项目,我们获得了很高的支持,因为这些对公众健康也有好处。整个大图景是在改变的,尽管每次这样的大变革都会有一些小调整,但下一任总统上任时,他会看到整个图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在行动,而且我们之前已经做了那么多确保经济往低碳发展,我想新总统不会想重新往后退的。

  凤凰资讯:关于美国公众对气候政策的支持,我之前看了一段视频,美国气候特使斯特恩在国会听证会上,被共和党议员拷问,他们说,往气候资金投钱,是“把富国中穷人缴纳的税金,拿去给穷国里的富人享受”。你们在国内如何应对这种指责呢?

  博德纳尔:我们把气候资金看作一种投资。因为当我们帮助其他国家减排,所有人都会受益,包括美国公众。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往往要损失数百亿美元。如果我们现在就投资帮助其他国家减排,意味着我们未来可以少花很多钱,而且我们的后代也可以少花很多钱。

  在“适应”方面,我们想确保气候变化不会破坏我们在其他发展领域已有的成就,比如健康、农业等。因此我们有信心,我们投入的气候资金,对美国公众来说是值得的。

  凤凰资讯:有人认为,因为国会的关系,美国既无法确保自己的减排目标有法律约束力,也无法百分百确保气候资金的投入,这不会让美国在谈判中处于一个很弱的位置吗?美国有什么牌可以与发展中国家交换呢?

  博德纳尔:我们不这么看。我们的减排目标是强有力的,而且我们会努力兑现。这些减排目标本身没有法律约束力,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会去做。法律约束力不仅是美国的问题,很多其他国家也会有同样困难。如果你想要更强的减排雄心,也许没有法律约束力更好,这也是我们的经验所得。

  我们认为,目前这种情况,能让我们承诺更多,而且让我们有空间去兑现承诺。

  在资金方面,同样地,我们在提供气候资金方面是有良好记录的。自从奥巴马上任后,美国提供的气候资金大幅提高。目前从公共财政上已经拨付超过100亿美元。如今我们的焦点是如何能调动更多私人投资,因为应对气候变化所需要的大量资金不可能全部从公共财政里出。

  因此,从减排和资金来看,我们是有良好记录的。

  关于谈判:中美在气候变化上合作,对整体中美关系有好处凤凰资讯:英国《卫报》报道说,欧盟、美国与79个非洲、加勒比与太平洋国家组成了“雄心壮志联盟”,却把中国、印度排除在外,这是否会让中国、印度感到被针对?

  博德纳尔:我想那篇报道是有错误的。欧盟宣布一个项目,包含了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这是个“倡议”(Initiative),并不直接与谈判相关。欧盟承诺会给这些国家一些资金。

  在谈判中,有一些国家确实组成了“雄心壮志联盟”,这个联盟不排斥任何人,而且也没有任何正式程序。这只是一些国家,认为应该达成更有雄心的协议,向世界宣布,我们想要一份强有力的巴黎协议,而不是一个每段只有一两句话的弱文本。

  凤凰资讯:所以美国、欧盟都在这个“雄心壮志联盟”里?

  博德纳尔:是的,我们都对此表示支持。

  凤凰资讯:2009年在哥本哈根,中美玩起了“我减排?不不不,您先来”的游戏。如果确保这样的游戏不在巴黎重演?

  博德纳尔:我想中美之间已经变成了:“来,跟我们走”。去年十一月中美发表了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两国领导人认为,尽管我们国情不同,但现在是时候站在一起,领导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了。今年九月习近平访美时,我们也看到了同样景象。两国合作越多——在各种层面,政治的、技术的——我们能做的事情就越多。我们双方很多人都觉得,很难想象仅仅数年时间我们就走了这么远,而且中美两国可以对全球进程贡献这么多。

  凤凰资讯:不过也有很多人指出,目前中美关系并不是最好的时候。南海等问题持续困扰中美,气候变化已经算是中美之间最容易有共识的领域。在中美整体关系不算最好的情况下,气候变化上中美合作能有很大进展吗?

  博德纳尔:中美合作为巴黎协议打下了基础。中国作出了很多突破性的措施:比如全国碳市场的启动、200亿人民币投入南南合作基金等,还是有很多成果的。

  中美关系一直很复杂,而这个领域(指气候变化)是我们合作较好的,我想这对中美的整体关系都有好处。 (凤凰网;孙莹)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