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專家建議制定衰退產業退出援助計劃

2015-12-22
来源:21世紀經濟報道

  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結構性改革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其中去產能任務,尤為值得關注。會議要求,要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辦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體系,因地制宜、分類有序處置,妥善處理保持社會穩定和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關系。

  會議指出,要依法為實施市場化破產程序創造條件,加快破產清算案件審理。要提出和落實財稅支持、不良資產處置、失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以及專項獎補等政策,資本市場要配合企業兼并重組。要盡可能多兼并重組、少破產清算,做好職工安置工作。要嚴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產能過剩。

  “在去產能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制定衰退產業退出援助計劃,一攬子地解決失業人員安置、不良資產和呆壞賬處理、資產的盤活等綜合問題。”發改委的一位專家對21世紀經濟報道分析。

  “去產能不僅僅是政策和技術層面的問題,從根本上要看我們對短期內經濟增速下行的容忍程度和對化解產能過剩帶來的社會風險的承受程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對21世紀經濟報道分析。

  產能過剩更多是結構性問題

  前述發改委專家分析,產生產能過剩的原因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結構性因素。“我認為此輪產能過剩是二者綜合作用的結果。”

  “市場經濟具有周期波動的特點,經常會出現供給與需求信息的不對稱,導致某些企業由于判斷失誤,投入過多,出現高庫存和開工不足,這種過剩一般維持2-3年的短周期。這類過剩屬于市場經濟的正常波動,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周期性過剩。”李佐軍認為。

  李佐軍認為,盡管這一輪的產能過剩確實部分是由周期性因素產生,但主要還是結構性因素所致。這與我們現在的發展階段有關。

  李佐軍解釋,從2000年以來,我國的工業化進入中后期階段,重化工業快速發展。在這一新階段,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房地產等行業的快速發展,給市場以較強的刺激,誘使包括鋼鐵、水泥和平板玻璃等行業的企業按照產能的最高限來設計生產能力,當市場無法消化產品供給時就形成了產能過剩。

  “我們現在處于重化工業階段的下半場,包括鋼鐵、煤炭、水泥、建材、玻璃等資源能源密集型產業的需求已經在‘十二五’期間達到峰值,所以這些產業的過剩屬于絕對過剩。”李佐軍說。

  他進一步分析,盡管過了這輪經濟下行周期,經濟還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復蘇,這些過剩產業的需求也會隨之有所復蘇,但這些需求很難恢復到過去的高度上。

  去產能需要政府適當介入

  前述發改委專家指出,與此前輕工行業的產能過剩不同的是,現在產能過剩行業大都是一些固定成本大于變動成本的重化工行業,其虧損點距離關門點比較遠,即便面臨虧損,也很難自動去產能。

  “由于前期的固定投入很大,所以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不會輕易去產能。只要生產一點,就可以減輕一點損失。”前述發改委專家認為,這就需要政府去適當介入。

  李佐軍對此表示認同,“在淘汰落后產業的過程中,無論是輕工行業,還是重化工行業,都需要發揮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積極作用。但是單純靠市場也會存在一定的缺陷。”

  在李佐軍看來,其缺陷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市場自我調節的周期通常會很長,二是由去產能產生的失業安置、不良資產和呆壞賬處理、資產的盤活等問題,還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社會穩定問題。因此,政府需要適當介入。

  “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無論在美國,還是歐盟,他們都曾針對鋼鐵、船舶等重工行業制定過衰退產業退出援助計劃。”前述發改委專家解釋。

  李佐軍分析,衰退產業退出援助計劃首先要解決援助誰的問題,主要是援助失業人員等弱勢群體,而非企業自身。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此次工作會議提出的妥善處理保持社會穩定和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關系這一要求。

  李佐軍建議,“在衰退產業退出援助計劃里,還應該制定有關不良資產和呆壞賬處理、資產的盤活等政策,并保證政策的公平性,不能厚此薄彼。

  前述發改委專家建議,衰退產業退出援助計劃可以先從鋼鐵、煤炭、水泥、玻璃等行業先行先試。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