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兩國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在超過10萬億日元印度鐵路升級改造的市場上,安倍與莫迪針對印度鐵路的升級改造簽訂了合作備忘錄,日本搶占了先機。但中國憑借性價比優勢,在印度市場上也正蓄勢待發。
2015年12月16日,中國駐印度大使樂玉成會見印度鐵道部長普拉布。此前,出訪印度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印度總理莫迪簽署協議,確認印度首條孟買-艾哈邁達巴德高鐵項目采用日本新干線技術。
中國正對新德里-欽奈1745公里高鐵項目,以及新德里到孟買1200公里高鐵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
“如許多印度專家預計的,這一條線路給了日本,那么下一個鐵路項目很大可能性是給中國。”印度智囊機構ObserverResearchFoundation的PrashantKumar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日本在高科技的領域有核心技術,高新技術產品更具競爭力。中國企業則極具開拓精神,吃苦耐勞。在一帶一路戰略帶動下,中資企業憑借性價比優勢,將在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上大展拳腳。”中材國際印度子公司常駐董事李明飛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中日兩國的競爭日趨白熱化。
在超過10萬億日元印度鐵路升級改造的市場上,安倍與莫迪針對印度鐵路的升級改造簽訂了合作備忘錄,日本搶占了先機。但中國憑借性價比優勢,在印度市場上也正蓄勢待發。
3個月前,在印度尼西亞的高鐵項目中,2008年就提出建設方案的日本被2015年才加入競爭的中國奪走了訂單,日本駐印尼大使公開表示“質疑”、“遺憾”。此次,為了在印度扳回一局,安倍晉三拼盡全力,以史無前例的破格條件,為印度高鐵計劃提供10年、年利率0.1%、總額超過1萬億日元的貸款。這樣,日本對印度的日元貸款總額將高達5.46萬億日元,超過日本對印度尼西亞的4.7萬億日元的貸款總額。
日本“雙印戰略”PK中國“一帶一路”
近些年,由于中國經濟增速以及歷史糾葛的原因,日本正逐步縮減在中國的投資,轉向推進“雙印戰略”,積極擴大在印度尼西亞、印度的投資。
在“雙印戰略”驅動下,2014年,進駐印度的日本企業超過1200家,比5年前翻了一倍,預計未來將很快超過2000家,同期日本進駐中國的企業數量為3萬家,呈現縮減的趨勢;日本對印度直接投資達到25億美元左右,排在第四位,第一位是新加坡70億美元。
早在2008年日本就在印度獲取了一個工業園區,2013年3月份,韓國成為第二個在印度建工業園區的國家。目前,日本與印度合作建設的德里-孟買經濟走廊可能會重塑印度工業格局。未來,日本還將在印度11個地方建設工業園區。
2014年莫迪訪問日本的時候,日本宣布將拿出350億美元進一步到印度投資。
日本為了取得優勢,一般由日本的國際協力機構(JICA)牽頭,由日本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川崎重工業和日立制作所等企業組成聯盟拿訂單,日本政府與企業組成的投資基金或者日本國際協力銀行(JBIC)提供資金支持。
但是,在全球需求不足背景下,性價比越來越關鍵,日本雙印戰略首先面對就是價格昂貴的問題。2010年日本曾想把新干線推銷給越南,但由于造價高昂遭到了越南國會的否決。再例如,日本正向美國德克薩斯州推銷一條390公里長的新干線鐵路,但由于政府拿不出資金,只好從民間籌集資金,這就更加要求項目的成本和盈利必須嚴格把關。
而恰巧這個時候中國開始推動“一帶一路”戰略,中國企業的性價比優勢凸顯,與日本迎頭相撞。
“日本在高科技的領域有核心技術,高新技術產品更具競爭力。中國企業則極具開拓精神,吃苦耐勞。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帶動下,中資企業憑借性價比優勢,將在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上大展拳腳。”中材國際印度子公司常駐董事李明飛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中國大陸對印度的投資在2015年迅猛增長。2014年4月以前,中國對印度的累計投資只有4億美元,截至2015年6月已增至近12億美元。2014年莫迪訪問中國期間,中國向印度承諾投資200億美元。
中國則在印度建設2個工業園區。分別是位于馬哈拉施特拉邦的浦那工業園,主要以汽車制造為主,中方投資規模為50億美元;以及位于古吉拉特邦艾哈邁達巴德的園區,以電力生產為主,預計投資額為10億美元。業內分析預計,隨著亞投行的成立,中國由政府主導的模式,比日本銀團作戰的模式將更具效率。
中國在印企業應加強互助
“相比起來,日本企業更會與印度政府打交道,日本企業與印度政府的關系也更緊密,這是中國企業需要學習的。”PrashantKumar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日本或者韓國企業到海外,都會把其上下游的供應商和客戶都帶出去。他們會團結在一起,跟當地政府談判,爭取優惠政策。相比起來,中國企業還是單兵作戰,力量不夠,甚至還有內部惡性競爭。”李明飛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日本企業的商會似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印度中國企業商會也在積極發揮作用。“印度中國企業商會是駐印中國企業自發成立的非營利組織,下屬四個行業委員會。旨在促進中企交流、維護中企利益、呼吁行業政策。對于駐印的中國企業,商會定期組織包括稅務、法務、公共關系、人力資源等主題的商業培訓,定期組織電力、TMT、能源和基建領域的行業討論,并協助大使館經商處對行業競爭進行規范和協調工作。”印度中國企業商會秘書長單位、竺帆咨詢有限公司CEO黎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除了團結互助,日本企業還通過工業區、聚集區來增強海外人員凝聚力。“他們派駐到國外的人員、家屬,不僅工作在一個區域內,生活上也聚集在一起。類似國內的韓國城。在聚集區,他們所有的必需品都是他們自己運過去的。生活消費方面的生意也有人經營起來了,在印度,日本和韓國很多這種聚集區。”李明飛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日本和韓國駐印人員的聚集區是由大的日本車企和韓國家電企業的大規模本地化來帶動的,跟著,上下游企業、員工家屬、日韓餐廳、日韓超市等等都會逐步增多,形成日韓的聚集區。”黎劍補充說。
不過,中國人社區也正在形成。黎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一些區域,如新德里衛星城古爾岡,就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中國人社區。隨著中國電子產業、家電行業、建材行業、電力行業等在印度的設廠,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開拓印度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