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襪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名工人在操作從意大利引進的“織翻縫剪”一體智能襪機。 (郭斌、蔣建雲攝)
“很多襪廠從我們這裏一打一打地買國外的襪子。”
在“世界襪都”——浙江省諸暨市大唐鎮,主打進口食品銷售的跨境電商平台“洋鋪時代”,賣得火的商品竟是日韓的襪子。“洋鋪時代”的老板王大明說,襪廠買襪,“就是為了拆開來看看,人家的襪子到底好在哪兒!”
“人家的東西穿著就是舒服。大唐襪子要追趕,在原料和功能上都要下功夫。”作為大唐眾多襪廠的原料供應商,浙江裕鑫集團女董事長陳漫也是日本厚木襪子的擁躉,她認為國人跑到日本去買絲襪不必大驚小怪,和買馬桶蓋一個道理。
“大唐襪機響,天下襪一雙”。諸暨市以大唐鎮為中心,輻射周邊17個鄉鎮的區域是全球最大的襪子生產基地,年產襪子占到全世界七成。2014年這裏共生產襪子258億雙。“如果把全世界所有的襪廠都關掉,大唐的襪子生產能力照樣可以滿足全球需要”,然而,“世界襪都”的光環之下,由於缺乏核心技術和設計,缺乏響亮品牌,前些年,“大唐襪”出現在國內各地商場時,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出生地”;在國際市場,受限於原料品質與工藝制造能力,大唐襪子在歐美市場所占份額也不高。
產能過剩、附加值低、品牌缺失、無序競爭、量大利薄……大唐小小一雙襪子,折射中國制造“大而不強”的痛。“世界襪都”留不住國內的中高端消費者,甚至,還有大唐本地人跑到日本去買襪子。
從手搖襪機“搖”起來、提籃小賣“賣”起來的“大唐襪業”,創業艱難“百戰多”,好不容易發展成年產值高達740億元的大產業,大唐人很難想象不做襪子、不賣襪子。但市場已經清晰地告訴大唐人,同樣是做襪子、賣襪子,“再也不能那樣做,再也不能那樣賣”,用創新和智慧升級“大唐襪”,成為一個繞不過的坎。
“重構襪業,重塑大唐”。記者在諸暨采訪期間強烈地感受到,大唐人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提擋升級之路,一場以研發升級、金融創新、市場整治、電商換市、機器換人為手段,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供給側改革”,正在重塑大唐襪業的規模、理念、形態。悄然間,大唐襪正從低附加值的日用品變身為功能性時尚品,“襪業”正升級為“襪藝”。
從襪業到襪藝:一雙抵得上過去500雙
“襪藝小鎮”,是大唐的最新名片。
作為浙江首批37個特色小鎮中唯一以“襪藝”為主題的特色小鎮,進入大唐,濃鬱的“襪藝”氛圍撲面而來。
浙江東方緣針織有限公司董事長蔡如冬稱自己致力於“研究女性美與健康已經超過25年”。他的企業已經研發出功能性壓力纖體襪,因為可以預防靜脈曲張,所以拿到了國家醫療器械證書。這讓老蔡非常有信心,他把企業四成以上生產線給了這款新品。
公司營銷總監朱媛娥也想驗證自家功能襪的品質,於是她寄出一些給上海工作的閨蜜試穿。這些平常只消費進口貨的女白領反饋:“秒殺韓國同款,非常接近日本原產,但其中一款大腿處有些緊”。
為了最後這句話,東方緣不惜更換原材料和工藝,直到對方覺得滿意為止。
“我們的襪子,只需要一個和國外產品同台競爭的機會。”朱媛娥有些不服氣地說。
國家二級籃球裁判、偏愛紅色棒球服——諸暨市創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仁勇說,驅使自己設計時尚功能運動襪的動力,是國外客戶為了壓價而變得越來越挑剔。
“腳後跟是兩條防磨導流帶,腳踝正面是X形壓力加固補償系統,小腿正面處采用緩壓緩撞設計,根據時下潮款球鞋顏色進行配色……”陳仁勇從塑料模特身上掰下一條套著籃球襪的腿,像介紹初戀情人一樣介紹自己的專利產品,“這些襪子看起來很豔,但這就是流行。你看我穿紅色也很豔,自信就是風格。”
他“保守”地算了一下,這樣一雙襪子的利潤抵得上500雙普通襪子的利潤。
“這就是設計的價值!”陳仁勇強調自己在為大唐襪業爭奪“設計權”。
為了襪業變“襪藝”提供技術支撐,大唐鎮聘請了多名紡織專家組成的顧問團,對企業進行技術指導。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坐鎮”的浙江紡織襪業研究院,是一家集紡織襪業技術研究與科技成果轉化等功能於一體的研究中心,目前已成為大唐襪業智庫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紡織材料設計領域的泰鬥級人物,85歲高齡的姚穆院士時常親自上陣,為大唐襪企老總們帶來“頭腦風暴”。
一雙襪子的科技含量,除了功能性,也體現在原材料上。大唐人曾自豪地說,“沒有大唐人生產不了的襪子”,現實情況是,原材料的研發水平直接關系到襪子的品質。
大唐鎮黨委書記徐洪曾經去山東一家日本襪企參觀,他發現這家企業所有的原料從日本本土采購,生產的襪子也全部運回日本本土銷售。這讓他印象非常深刻。
目前,越來越多的高端原料進駐到大唐,體現出大唐襪子品質的提升。
入駐大唐的浙江高倫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為了驗證其利用生物拮抗技術研發的高倫棉纖維的特性,將發黴的剩菜剩飯、大腸杆菌培養液、大小便、汙泥等進行混合,再把面料浸入上述混合物,7天後取出洗淨。經過苛刻測試,面料從外觀到菌落數量,均符合標准。
“用我們的面料做成的襪子,肯定是穿不臭的。你怎么穿也不可能有測試條件惡劣。”高倫公司一位負責人表示。
解決融資難,書記當起“店小二”
“報告張書記,我不缺團隊,不缺技術,就缺錢!”
一見到來企業調研的市委書記張曉強,裕鑫集團董事長陳漫單刀直入地“要錢”。在場所有人先是一愣,然後齊聲笑了。
陳漫是個“有面子”的女企業家。作為國內最早進入錦綸行業的民營企業的女掌門,在業內名氣很大。
錦綸是襪業重要原料之一。這種俗稱尼龍的聚酰胺纖維,讓襪子變得更加光滑和耐磨。
前兩年,行業產能過剩,下遊需求減少,裕鑫陷入“產多少就虧多少”的困境。這家企業不得不減產“過冬”,員工規模縮減六成,高層降薪三成。
“從今年3月起,有關我們的謠言就出來了。這一次,我要放下全部的虛榮和面子跟別人講,我很‘困難’。”但這位女掌門相信,錦綸行情反彈即將到來。裕鑫潛伏10年研發的無染色紡技術,明年大面積推廣恰逢其時。現在唯一擔心的就是資金——用於研發和推廣新技術的資金。
在市委書記面前“哭窮”的企業家,不止一個。
浙江雅迪化纖有限公司總經理戴葉飛,在張曉強協調銀行幫其爭取到兩個億的信貸之後,再次向書記提出要求。
“您把這些銀行行長都請過來,在你們市政府食堂吃個飯,他們一高興,錢的問題不就解決了?”
現場一陣笑聲,書記也被逗樂:“我就是你的店小二,你需要我出面我就出面。”
或許是為了“感動”到大家,戴葉飛還破例開放生產車間讓大家參觀。
“平時可不讓參觀,怕競爭對手混進來。”在機器高分貝的轉動聲中,陪同的一位當地官員說。
雅迪化纖是一家氨綸生產企業,產品除了滿足諸暨本地企業需求,也是優衣庫、花王等國際品牌的供應商。
大家圍成一個圈,戴葉飛站在圓心位置,他講得更加起勁:“一些經濟學家老在那裏算GDP增速,融資擔保不解決,7個點還是8個點和我們沒多大關系。”這位產品暢銷的企業老板堅信浙江民企一定能最早走出困境,但資金始終困擾企業發展,“原來‘抱團取暖’的融資模式已經不可行,必須要在融資渠道上給予企業更多便利。”
“抱團取暖”,是由於銀行防范風險,浙江許多民營企業只有相互之間擔保才能得到貸款。有些企業本來經營狀況還可以,但是由於受到擔保鏈影響,可能被株連。
銀行有銀行的規矩,地方政府能做什么?“解決融資難需要頂層設計。”張曉強說,未來3年,諸暨市財政將拿出20億元設立產業發展引導“母基金”,吸收社會資本參與,撬動起200億元資金規模,用於扶優扶新扶強。
去產能,讓襪子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從2014年11月開始,“世界襪都”大唐鎮通過規范出租房管理、取締無證照經營、規范個體稅收征管秩序等六大專項整治,關停了近半數的襪業相關企業,外來流動人口減少三成。
3200多家被“砍”掉的企業,絕大多數系家庭作坊式生產:樓下堆放機器原料,樓上住著打工者。
“襪子是易燃品,一旦發生火災,樓上的人基本跑不出去,只有跳樓。”大唐鎮政府一位工作人員表示。2014年,鎮裏至少處置了70起火警。
楊才燕的襪廠屬於被整治的范圍。她辭退4名工人,低價處理掉30多台襪機,把全部精力放在網店生意上。
“這幾年訂單越來越難做,一雙普通襪子的利潤還不到一毛錢。”楊才燕說,整治當然有痛感,畢竟大部分大唐人靠著小襪機才富裕起來,但整治不是意外事件,只是時間問題。“大唐生產的低端襪子實在太多了”。
“不如趁年輕轉行。”1981年出生的俞海松,將家裏的襪機一減再減。2015年9月,開辦了B2C企業網店,首月就成交了一萬筆。
“原來做外貿訂單,過年才能見到錢,扣掉機器折舊,利潤薄得像刀片。現在改做網店,直接面對客戶需求。市場需要什么樣的襪子,我們就找企業去做。”
同為80後的楊劍也在網絡平台上做得風生水起。這位“襪二代”稱自己輕輕松松做一個月,頂得上父母辛辛苦苦幹一年。
楊劍大學畢業後開了一家網店幫父母賣襪子,他很快發現周圍很多人也有開網店的打算,他敏銳地捕捉到了電商服務的商機。如今,楊劍已經擁有55人的創業團隊,提供從視覺設計到搜索排名優化等一系列電商解決方案。
在大唐鎮,1500元就能注冊一個襪子商標。2014年,僅在電商平台上,這個鎮每天就誕生4個品牌。
“大量電商品牌的出現表明當地企業開始轉戰國內襪業市場,並逐漸掌握了銷售渠道。”王大明說。
機器換人,“大唐高手”發力
“高手在民間。”采訪中,幹練自信的女老板陳漫曾以此表達大唐人有辦法解決難題。
一雙襪子從傳統襪機下線時,襪頭是不閉合的。手工縫頭被認為是襪子生產過程中勞動最密集的環節。
在浙江襪業有限公司,來自河南的小吳坐在小板凳上,盯住一個布滿齒針的齒輪,然後熟練地將襪頭兩側針腳一一對應套入同一根齒針。
這樣手工縫合一雙襪子能賺5毛錢,眼疾手快的小吳一天能完成200雙。
“一般人幹不了這個活,眼神要好,身材嬌小,最好是十八九歲的小姑娘。”一位車間管理人員說。
距離小吳不到200米的另一個車間裏,最新型的織縫翻剪一體機投產不久。這些能夠自動縫頭的進口機器,每台售價30萬元以上,一台頂10個縫襪工。
按照規劃,大唐鎮未來3年將重點扶持20家企業開展“機器換人”。
關於制造業困境,前幾年最廣為認知的說法是“三荒兩高”,即用工荒、錢荒(融資難)、電荒、高稅費、高成本。大唐“機器換人”,就是用工荒倒逼出來的。
43歲的大唐襪業研究所所長顧伯生正研制同樣能自動縫頭的國產襪機,據悉他的團隊已經非常接近成功。屆時,這款襪機的售價只有進口的三分之一,幾乎整個大唐鎮的制襪企業都在盯著他。
裝卸工出身的顧伯生被尊稱為“襪博士”,他和襪子打交道超過30年,最大的愛好是收集國內外各個年代的襪機。
2008年,這位大唐民間高手成功修複了3台1823年出廠的英國古董襪機,英國人就把機器留在了大唐。直到現在,3台古董襪機每年還定量生產2000雙古董襪,寄到倫敦小范圍售賣。
“襪博士”顧伯生最近玩起了大數據和私人訂制。打開網站,選擇原料顏色款式,再配合大數據,半小時內就能拿到一雙專屬襪子。滿腦子想法的顧伯生說,這種成就感不是用金錢能衡量的。
事實上,每一位執著創新創業的“顧伯生”都是大唐高手。他們經曆或者正在經曆過大唐發展的每一個重要節點。因為這些人的存在,這個襪藝小鎮有了持久的創新生命力。
“我們將把大唐打造成為全球唯一的以襪子為圖騰的特色小鎮。”徐洪指著襪藝小鎮的規劃藍圖,豪氣滿懷。
占地面積2.98平方公裏襪藝小鎮,未來3年內將被打造成為全球最先進的襪業制造中心、全球最頂尖的襪業文化中心、全球唯一的襪業主題景觀空間和全球唯一的襪業旅遊目的地。
在襪藝小鎮建成之前,大唐已成了“接待小鎮”。
當地一位公務員笑稱,半年前大唐入選浙江首批特色小鎮後,他記不清接待了多少批考察學習的各路人馬。
“這說明全國都在看著大唐如何轉型。”他最後還不忘加一句,“我們只負責接待,不負責買單”。(記者方立新、沈錫權、黃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