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

第三方支付洗牌加劇 注銷牌照剛剛開始

2016-01-11
来源:北京商報

  第三方支付

  2015年,伴隨著以BAT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的強勢擴張,支付領域展開了一場自下而上的革命。進入2016年,第三方支付機構一方面要應對傳統金融機構的挑戰;另一方面,隨著監管政策的收緊,第三方支付機構面臨著業務轉型,內部洗牌也將加劇。央行在半年內注銷了3家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支付業務許可證》,但反映出央行對第三方支付的監管趨於嚴格。

  銀聯反擊

  隨著移動支付和線下應用場景的結合,以及消費者支付習慣的逐漸改變,線下支付市場尤其是移動端的爭奪激烈。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第三方支付機構依托互聯網迅速搶占了線下支付市場,燒錢補貼、場景搭建、挺進三四線城市、進軍農村市場,勢頭猛烈。

  但銀聯也不甘示弱。去年下半年,“國家隊”銀聯攜銀行聯手蘋果支付、三星支付推“雲閃付”,展開反攻。對此,分析人士表示,由於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掃碼派”占絕對優勢,銀聯即使聯合蘋果支付以及三星支付,要想撼動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的移動支付份額,可能也有較大難度。

  易觀國際分析師馬韜表示,在移動支付用戶的基數上,“閃付派”和“掃碼派”二者存在差距。銀聯的雲閃付對支付終端是有要求的,這限制了它的用戶群。即使銀聯與三星支付和蘋果支付達成了合作,短期內也難以撼動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的移動支付份額。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三季度,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規模已經突破15萬億元,其中移動支付的交易規模達到6.72億元,市場份額占據第三方支付整體市場的45%。

  雖然第三方支付機構在移動支付領域占據優勢,但銀聯方面也不甘示弱。中國銀聯董事長葛華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銀聯本身是一個轉接清算組織,但是未來要朝“開放式平台型綜合支付服務商”邁進。支付行業的蛋糕在不斷做大,同時分蛋糕的參與者也更多了,競爭肯定會比以前更加激烈。

  監管掣肘

  在未來競爭格局上,網貸之家首席分析師馬駿表示,無論是Apple pay還是銀聯錢包,雖然銀聯的國企風格濃烈、布局緩慢,但可以看出銀聯確實開始發力。銀聯依靠終端和銀行的關系,以及建立起來的整個支付生態,都會保證銀聯不犯錯基本就不會輸,但其缺點在於缺少互聯網思維,雖然銀聯的促銷力度都非常大,但推廣效果卻不十分理想。銀聯在銀行卡收單業務方面將越發嚴格。

  而在零壹財經分析師李耀東看來,一次大規模推廣並不難,重要的是推廣之後的用戶黏性。發掘特色支付場景是培養用戶使用習慣的最好方式,在用戶習慣使用之後,提供與支付相關的延伸服務,則會進一步增加用戶的黏性和忠誠度。

  但是在支付行業,挪用客戶資金、POS機濫發等亂象依舊存在。隨著監管政策的不斷完善,第三方支付的監管套利空間縮小,未來面臨著來自監管政策方面的壓力。馬駿認為,支付寶和微信的布局力度很大,但是也面臨著政策風險,屬於摸著石頭過河,並且和銀行的關系也開始越來越微妙。

  對此,恒豐銀行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分析道,一方面,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在轉賬等一些領域存在競爭;另一方面,對銀行來說,和第三方支付合作面臨的政策風險可能會比較大。像反洗錢這樣的監管要求第三方支付落實不了,而未來關於反洗錢方面的監管要求會越來越謹慎。

  洗牌加劇

  馬駿認為,隨著監管的加強,未來小規模的無牌公司,或是有牌濫用的公司將逐漸被治理。同時,第三方支付領域的壟斷在加強,已經成為寡頭的公司會越來越強,想創新的小公司能博弈的空間會被擠壓得越來越少,這也意味著第三方支付行業會越來越規范,普通用戶的權益會更加得到保障。

  整體來看,第三方支付將呈現良性發展趨勢。而隨著監管政策的出台及央行監管的收緊,第三方支付機構也面臨著轉型問題。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行業轉型可從市場與技術兩方面出發:一方面,平台回歸支付本身,開拓更多支付場景,布局完善移動支付線上線下應用;另一方面,發力更加安全的支付方式,確保安全、快速支付。

  馬駿認為,2016年移動支付市場規模擴大,近場支付逐步完善並走熱。各支付機構將注重消費場景細分領域的挖掘。同時隨著合規性要求提高,監管層對於違規第三方機構查處力度加強,第三方支付平台逐步回歸支付本身。北京商報記者劉雙霞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