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中科院院士、科大教授张明杰:现今香港非常病?/h2>
2016-01-12
来源:香港商?

   港科院於去年12月成立。身兼港科院创院院士及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生命科学系讲座教授张明杰接受本报专访时,畅谈对本港科研发展前景的看法。他不讳言,科学与技术在香港的根不深,而现今的香港却「very very sick?非常病?。虽然港科院、创科局的成立,为香港科研的发展带来曙光,但他强调,要发展创新科技,必须先解决政通人和的问题。他担忧,若香港未来没有资讯科技、生物医学、生物制药等高附加值的产业跑出,昔日的辉煌会慢慢消失?/p>

  香港商报记?王卓?/p>

  批议员处处阻挠创科局成立

  1995?月获科大聘用,在香港住了20多年的张明杰坦言,一直把香港当成自己的家。然而「这麽多年,我一直觉得科学与技术在香港的根是不深的,和香港的发达程度不match(??」。他指,香港社会对创新科技的需要并不迫切,「大家觉?创新科技)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甚至很多人觉得科学家花钱做研究是浪费钱」?/p>

  张直言,今天的香港「very very sick?非常病?,香港的竞争力慢慢地被港人自己削弱。他指,过去一直留意到,有立法会议员处处阻挠创科局的成立,但他们提出的理由都站不住脚。他再举例,香港的人口与北欧国家瑞典、瑞士、芬兰相若,但这些国家的国民对创新科技的认受程度,以及创新科技对当地社会发展及贡献都远远领先香港,全因这些国家类似创科局的机构早已成立,令科学技术融入老百姓生活当中,变成文化的一部分?/p>

  勿牺牲百姓利益达政治目的

  他批评,民主与科学是同行的,而不是透过牺牲老百姓的利益去达到政治目的。经?年的「拉布」,创科局终於去年底成立,虽然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社会亦对此抱有厚望。但他担忧,香港现在的政治生态,不利於科学发展,因为每当社会有政治争拗,科学技术就会变成政府最次要关注的议题?/p>

  张明杰身兼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副主任、生物医学研究所所长。谈及深港两地的科研发展时,他举例说,翻查深圳的公司注册处,生物制药、研发生物技术的公司数目比香港多出很多倍,提供很好的环境,让修读生物科学的毕业生就业、创业。反观香港,绝大部分的在香港院校毕业的生物系博士毕业生,在香港找不到工作,「没有适合的位置,让他们发挥聪明才智」,而香港贫瘠的科研土壤,更只会令想创业的毕业生「don't even bother to try?甚至不愿意去尝试)?/p>

  深圳超越是非常深刻的教训

  张明杰忆述,?0年代中期他刚来到香港工作,当时的政府提出一个很好的理念,希望将「made in hk?香港制?变成「created in hk?香港创?。他形容,当时的香港经济富裕程度、吸引人才的力度,都远超一河之隔的深圳。不过到?0年後的今天,香港未能成功将理念付诸实践,而当年在深圳默默成立的IT公司华为、腾讯,今天已成为业界翘楚?/p>

  这是非常深刻的一个教训,张明杰坦言,但是「不在失败中学教训,社会永远不会前进」,而香港社会现在所做的,正正是把遭遇的挑战转移到无谓的争拗当中。相?0年代,香港现在再起步发展创新科技,遇到的难度、挑战倍增,发展成本与环境亦不能同日而语。他举例,现在科大招聘学者,已经不能请到世界上最优秀那批人,「留不住人才,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就降低了」,然而,香港社会依然甚少去认真思考及讨论香港面对的危机?/p>

  酝酿逾十年,港科院在去年12月正式成立,获特首梁振英高度重视。张明杰指,港科院代表香港科学界的精英,是香港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最高学术机构,其使命是为特区政府的科研发展策略,及香港应如何应对创新科技提供谘询,同时亦要向社会发出信息,「我们尊重科学,尊重好的科学,希望科学技术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p>

  冀科学技术为发展提供动力

  他续说,不论是创科局或港科院,都要创造一个气氛,让社会大众觉得可以投身创新科技的行业。除了政府的支持外,科研机构亦要支持年轻人,吸纳年轻人进入实验室,以机构本身在领域的地位,去影响社会对科学的认识。他认为,作为科学家,不能只做好研究,亦有责任让纳税人知道科学家所做的事情,对社会的潜在贡献,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同,「如果我们做研究的人,只觉得科研是我们的事,和老百姓无关,那就很难说服老百姓,从他们交的税中拿一部分出来用作研究」?/p>

  港与内地融合可以互补不足

  展望未来,张明杰认为,香港科学界发展的第一步,就是要融入到中国内地以至世界各地的科学界当中,因为「科学无国界」,「有些科研的投入资金非常大,大得像高铁造价,一个城市不可能做到」,而香港融合到中国的科学界中,可以互补不足,发挥所长。另一方面,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内地、欧美及邻近的台湾、新加坡,都有类似港科院的机构存在,港科院就要发挥桥梁的角色,把香港与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连接,融入全球科学界的发展?/p>

  最自豪10余博士门生当上教?/strong>

  今年踏入50岁,在科大任教?0年的张明杰教过的学生无数,可谓「桃李满天下」。他坦言,最令他自豪是他?0多个博士学生在毕业後,在世界各地的院校当上教授,乐见他们拥有了自己的事业,亦能培养更多年轻人投身科研。育有两子的张明杰亦在访问中畅谈「教仔方针」,笑言两个孩子读大学时问他「拣边科」,他永远只有一个答案,「Don't ask me, you go find out what do you like?(不要问我,你要自己寻找兴?

  答儿问:不要问,要自己寻?/strong>

  张明杰说,对於教育下一代,他一直秉承让年轻人自由选择的理念,「一生不长,最重要是让生活过得快乐、踏实」。但无论选择什麽,他希望年轻人找到自己的长处,并要考虑到如何在与同龄人的竞争中突围而出,在自己选择的行业里处於有利地位,将来贡献社会?/p>

  张明杰的两个儿子都在香港读完高中後,远赴美国攻读学位。被问到选科建议,爸爸一视同仁回答「Don't ask me, you go find out what do you like」。大儿子受爸爸影响,最初选择修读生物系,最终转专业多次,发现自己最喜爱的是经济学,毕业後更进入Facebook(脸书)工作。一年後,大儿子觉得这份工作挑战不够,放弃了同龄人都艳羡的职位,投身学术界攻读经济学研究生,希望像爸爸一样成为教授。小儿子则希望打好基础,在大学生涯选择统计学做专业?/p>

  谈教学:本科生视野越阔越?/strong>

  在科大任教?0年,张明杰教过的本科生、研究生无数。他留意到,包括科大在内,世界各地的本科教育越来越倾向通识教育,教出来的本科生越来越flexible(灵活),以至於很多修读生物的本科生最终未必从事该行业。但张明杰指,这反而不令他担忧,因为本科生的视野越阔越好。研究生方面,虽然上文提及大部分在香港院校毕业的生物系博士毕业生在本地找不到工作,但张明杰亦喜见,他的博士学生在世界各地已找到适合的位置,当中有超?0人成为教授,延续科学的薪火?/p>

  在港生活多年,张明杰笑言他最後悔是没有学好广东话,与年轻人交流有隔阂。但科学无边界,他透露不时有本港中学生主动来「敲门」,希望能到他的实验室做实习,他亦会身体力行支持年轻人投身科学,「只要实验室不太挤,都一定会安排让中学生参与」?/p>

  张明杰履?/strong>

  张明杰出生於浙江宁波,是中国结构生物学家,毕业於复旦大学,现为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他主要从事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及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参与突触信号传导和细胞极性调控过程的各类复合物的构架、组装、转运等的分子机制?/p>

  现工作岗?/p>

  嘉里理学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部讲座教?/p>

  中国科学院院?/p>

  香港科技大学系统生物学与人类健康中心主任

  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副主任、生物医学研究所所?/p>

  教育经历

  复旦大学化学系,学士 1984-1988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University of Calgary)生物科学系,博士1989-1993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癌症研究所

  (Ontario Cancer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Toronto),博士後1994-1995

  学术经历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University of Calgary)生物科学系,博士1989-1993(导师:Dr. H. J. Vogel)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生物科学系,博士後1994.1-1994.6(导师:Dr. H. J. Vogel)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结构与分子生物学部,安大略癌症研究所,博士後1994.6-1995.3(导师:Dr. M. Ikura)

  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化学系,助理教授 1995-1999

  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化学系,副教?2000-2004

  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 2004-2008

  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化学系,讲座教授 2008-2012

  嘉里理学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生命科学?2012.12至今

  香港科技大学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2012.4至今

  获奖经历

  加拿大国立癌症研究所(NCI)优秀博士後奖 1994-1995

  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委员?NSERC)优秀博士後奖 1994

  加拿大医学研究局(MRC)优秀博士後奖?270名候选人中第一? 1994

  加拿大癌症研究协会优秀博士後奖 1994

  President's List,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委员会(NSERC)优秀博士论文?1994

  海外杰出青年基金?2002

  香港裘槎基金会优秀研究院奖 2003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6

  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2011

  获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2011

  香港科学院创院院?2015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